摘要:3月25日,在宁夏吴忠市同心县下马关镇五里墩村设施农业基地,一场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活动吸引线上线下一起围观。现场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模式,全方位展现人参果产业魅力,下马关镇党委书记杨明向现场观众推介人参果,介绍了下马关镇独特的自然优势,讲述全镇现代农业科技创
3月25日,在宁夏吴忠市同心县下马关镇五里墩村设施农业基地,一场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活动吸引线上线下一起围观。现场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模式,全方位展现人参果产业魅力,下马关镇党委书记杨明向现场观众推介人参果,介绍了下马关镇独特的自然优势,讲述全镇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故事通过提升同心县人参果品牌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要想种出好的人参果、卖个好价钱,你就得学管理、学技术;要想过上好日子,你就得不断学习,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靠知识和技术勤劳致富的现代化农民。”下马关镇三山井村人参果种植户代表刘学强动情讲述“小果子带来大幸福”的致富故事。
18座人参果大棚成了“你追我赶”的采摘比赛现场。原创节目《人参果之百样人生》融合农耕文化与现代艺术,下马关镇的镇村干部和妇女群众手持栩栩如生的人参果针织品缓缓出场,引来阵阵掌声,她们戴着人参果元素的帽子、耳饰、项链等,着人参果元素的披肩,挎着人参果元素的背包,观众惊叹着劳动人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场还展示了人参果元素的同心摄影、农民画等精美作品。有奖问答环节吸引群众踊跃参与,现场气氛热烈。活动评出人参果采摘比赛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2名。
15家电商企业、网络达人也在现场通过直播带货实时推介,同心县邮政分公司设立临时收寄点,提供“采摘—包装—运输”一站式服务,确保48小时内鲜果直达全国。同心县“巧手手”们的手工编织展区,精美的手工编织作品也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赏和购买。
“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得益于全县‘一盘棋’协作精神,县委宣传部拍摄了人参果的宣传推介视频在全网推送,仅2天浏览量达到70多万人次,融媒体中心推出预热短视频5个,县委网信办组织了‘网络达人浪同心’,韦州镇、王团镇的妇女们编制了人参果针织品……”同心县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
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独特的硒砂土壤与充足光照孕育出品质上乘的人参果,其果肉清甜多汁、营养丰富,被誉为“黄金果”“长寿果”。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动人参果种植规模化、品牌化。目前,全县人参果种植717亩,239棚,预计2025年产值1100多万元,带动当地950余名老百姓就业增收和13个村集体经济发展,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果”。
据悉,下马关镇在大棚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形成了建立联农带农富农模式,建立统种统管统收模式,建立农投托底收购模式“三种模式”。按照每户1座大棚的标准,发动1124户脱贫户和监测户自主经营种植大棚,并签订种植意向协议书,所得收益全部归种植户所有,剩余大棚由村集体运营管理,所得收益的一部分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一部分用于购买公益性岗位,解决脱贫户和监测户中的弱劳力低收入问题,真正把农民增收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借助宁夏农林科学院、甘肃农科院、吴忠林场等资源优势,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探索“党支部+村集体+农户+专家+农技人员”等链式推广服务模式,组织参与种植户按照种植要求、技术规程、水肥管理等要求,统种统管统收,解决了农业发展“散、弱、小”问题,农户实现了“少花”和“多卖”,全面带动脱贫群众节本增收。
下一步,同心县将持续深化“政府引导+企业发力+群众参与”模式,推动人参果产业标准化、品牌化、电商化发展,让“黄金果”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攀 通讯员 杨璞骏)
来源:光明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