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休学在家到世界赛场:一个拒学孩子的母亲放下焦虑后的意外收获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4 10:58 2

摘要:Helen(马修妈妈)也曾深陷这片泥潭,走过一段漫长与孤独的路。从接到马修老师投诉电话的手足无措,到夜晚海边与儿子在车内的绝望对峙,她经历了传统教育模式下一个母亲所能遭遇的全部挣扎。然而,她没有将孩子推远,而是走上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马修最终通过一项意想不到的

▲ 图片来源:takayayurie_illust

导读

当孩子拒绝上学,沉迷游戏,成为旁人眼中的“问题少年”时,父母往往会陷入焦虑和自责中,担心孩子与社会的脱节......

Helen(马修妈妈)也曾深陷这片泥潭,走过一段漫长与孤独的路。从接到马修老师投诉电话的手足无措,到夜晚海边与儿子在车内的绝望对峙,她经历了传统教育模式下一个母亲所能遭遇的全部挣扎。然而,她没有将孩子推远,而是走上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马修最终通过一项意想不到的运动——飞盘,重新找回对生活的热爱与自信,并最终入选国家队。

而这一切都在Helen的意料之外,马修目前依然在飞盘这条路上探索,没有选择读大学,但是Helen已不再焦虑,她相信孩子一定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即便不是飞盘,也能走得很好。

本文来自「此念」对马修妈妈Helen的访谈,受「此念」的邀请,Helen将作为嘉宾,和其他几位陪伴孩子走出休学困境的父母一起在9月27号和28号的论坛上,为大家分享:不上学的孩子,如何找属于自己的路?孩子不上学,家长如何支持孩子找到所爱?

“老师的电话,是我的噩梦”

▲ 图片来源:Cyan Lin

主持人:您可以先大概介绍下马修的情况吗?

Helen:他初一还没读完就不再去学校了。

初中之前就很坎坷,小学一年级,老师就会经常打电话说他上课小动作很多,有点不专注,有时还会打扰旁边的同学。当时他的班主任很年轻,刚从师范大学毕业,对孩子特别严厉,觉得这是对孩子负责。所以二年级开始,他就有点叛逆,开始和老师对着干,老师就经常打电话让我去学校。

那段时间我一接到老师电话,心里都发抖。有一次,老师甚至打电话让我们把孩子带回家,说他教不了了。孩子的爸爸很生气,因为他是学法律的,就和老师争论,“你有什么权利让我把孩子带回家,你懂不懂?”他们就在电话里吵了一架。

到了三年级,他遇到一个很好的班主任,一个四十多岁的男老师变成了他的班主任。他很了解孩子的特点,会给他安排很多事情做,让他觉得被重视,也真的对他很好,知道怎么引导这类孩子。

比如他写了一篇文章,老师会在班上大力表扬他,让他当语文课代表,或者让他为班里做一些事,经常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一点点放大他的优点。那个老师基本不批评他,就是一直百分百鼓励,让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没什么不同,所以三年级他过得比较顺利和愉快。

但是这个班主任只当了一年就被调去做学校领导了,后来换成了数学老师当班主任,数学老师之前就经常和我投诉马修,说他上课前20分钟还行,后面20分钟就不怎么听了,或者会打扰同学。但是马修跟我说,前20分钟老师就把这堂课的内容讲完了,后面就在重复很无聊,他实在没法听下去了。

所以四年级开始,他又经常不太想上课,有时候上课铃响了,他还在校园里徘徊,或者去帮护工种花,各种情况都有。

我下决心要带他离开学校,是有一天早上,老师给我打电话说孩子被雨淋湿了,需要送衣服到学校给孩子换衣服。我匆忙赶到学校,看见我的孩子满身泥巴,和学校护工在收拾修剪下来的树枝,而当时是上课时间。我没法形容当时的心情,只有一个念头,把他带回家。

所以,四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我跟学校申请休学,让他在家自学。那时候我接触到一些在家自学的家长团体,会带着孩子到处游学,或者大家一起活动、学习。

所以四年级下半学期开始,他就没再去学校了。我带着他和这些在家上学的孩子一起,有时候参加一些活动,有时候学一些课程,但不一定是学校的教材。

五年级下半学期,学校新来了一个校长。 当时听了马修的情况,带着学校的领导和班级主任,老师到我家来探访。也表明了学校对这些孩子会有一些特别的照顾,比如上课,作业完成,也会组织班里的学生组成关爱小组,来帮助马修。到六年级的时候,他突然跟我说想回学校上学,于是六年级又回去了。回去后还算顺利地毕业了,也没有受到太大冲击。

到了初中,我给他选的是深圳市明德学校,这是一个创新型学校,虽然是公立,但采用小班制,校长也是从上海过来的,教育理念比较创新,我觉得也许马修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好很多。

入学的前两个月,他很开心,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加入了学校的大疆无人机小组,加入了校乐队,是个圆号手,每周跟深圳交响乐队的圆号手学习圆号。但是学校作业量很大,他从小书写能力比较弱,我也没有刻意去培养他的书写,但是他的阅读和思维是没问题的。到了初中,他要完成六门课的作业,对他来说挑战非常大。

每天晚上要做到十一点,甚至更晚,才能把作业做完。这一学期他很努力做作业,但效果并不好,他其实很想融入初中生活,也很想尽力做一个合格的初中生,但作业的难度对他来说太大了,每天都筋疲力尽,经常做到睡着了又爬起来继续做。

第二学期,挑战越来越大,他开始不想去学校,觉得太痛苦了。而且努力的反馈也很差,特别是语文、历史这些需要大量书写的科目,对他来说特别吃力。

初中老师挺喜欢马修的,说他很热心,爱帮老师干活,像个天使。但一提到作业和成绩,老师就头疼。繁重的学业挫败了他的自信心,他不想去学校了,作为家长,我们连哄带骗,想尽办法让他去,却无形中给了他更多的压力,他就更不去了。我们黔驴技穷,非常焦虑:初中都没读完,这可怎么办?

02

▲ 图片来源:Cyan Lin

Helen:他不去学校后,我四处打听,带他去深圳参观厨师学校,他看过后,觉得自己不是当厨师的料,便回家了。他知道在家休学不被接受,却又没办法,于是沉迷游戏,整个人很消沉。我很着急,当时工作比较自由,那段时间就没上班,天天盯着他,结果我焦虑,他也焦虑。

那段时间,我想尽办法让他出门,因为他从小喜欢钓鱼,我就经常陪他去钓鱼。

请假两个月后,老师建议休学,让他在家待一段时间。初一下学期结束时,我们去学校办理了手续。之后几个月,他基本在家打游戏,偶尔出去钓鱼,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快半年。

11月休学在家一直到来年的5月份,我和他爸爸带他去惠州的碧桂园十里银滩散心,看到有人在海里玩帆板,便和他们聊起来。得知他们的帆板教练曾是深圳市帆板队队员,还参加过省队。马修有点运动天赋,我当时让他就去试了一下,他稳稳地站在帆板上玩了起来。

我和教练聊过后,教练建议他先学一两个星期,看看他是不是这块料。如果可以,就推荐他加入深圳市帆板协会。他可以一边参加运动,一边学文化课,我觉得这是条出路,当即在旁边租了一个月公寓陪他。他每天跟教练训练,一周后就学得很好了。

他不怕水,水性好,训练了约一个月,教练觉得他可以,是个苗子。便推荐他加入深圳帆板队。他去报道时,和他一个房间有四个小孩,其中三个来自湛江乡下,不太会说普通话,沟通交流有代沟。

他在那待了一周,周末跟教练请假,自己转了好几趟车跑回家,跟我说:“妈,那些孩子和我不是一类人,没法交流,他们连普通话都不会说,我不想去了。”我跟他说,这是唯一的出路,不能在家打游戏。当时我的状态也不好,坚持让他回去。

那周的周日下午,我开车送他回帆板学校,到了学校他不肯下车,我也没法走,两人一直僵到六七点,他还是不愿意去。我有点崩溃了,好不容易燃起一点希望的火苗,又被扑灭了。不知道该把他放哪里,也不想让他在家打游戏。

那时天已经很黑了,我们离市区很远,海边的路弯弯曲曲,我有一瞬间就想开着车跟他一起冲进大海里去,那个念头一闪而过,真是很可怕。

那时我信了基督教,教会有个小学堂,刚好教会有个和他一起长大的邻居家孩子,在公立学校也状况不断,三年级的时候去了教会学校,变化挺大的。于是,当天晚上我给小学堂的杨老师打了电话,让他去教会学校待一段时间,他答应了。

就这样,马修遵守了他的承诺,每天和邻居家孩子去教会学校上学。当时家里离小学堂坐公交车需要1个小时,但是他每天6点多起床,坚持去学校。虽然他在学校没怎么学习,一直在调整状态,文化学习没跟上。小学堂虽然人少,但有伴玩,老师很关心和包容孩子,后来,教会小学堂不能公开办了,没法继续下去。

他没地方可去了,我就又开始四处打听,朋友介绍了先锋学习社区,我去公众号了解,得知深圳有先锋安格学习社区。2020年疫情前,我带他去了趟先锋·安格,他觉得还行,正准备去先锋安格上学时,疫情来了。

03

从电竞到飞盘:

黑暗里的一束光

▲ 图片来源:Cyan Lin

Helen:虽然报名了安格学校,疫情来了后只能在家上学,只能和少数几个人有线上交流。刚好碰到一个也喜欢打王者荣耀的孩子,他俩从线上到线下成了好朋友,一起打游戏,一起去运动。那个孩子喜欢极限滑轮,也带着马修一起玩。他们俩后来一起加入了飞盘队,现在还在一起玩飞盘。

疫情期间,先锋安格一个学期没开学,一直是线上上课。到了2020年暑假,安格举办了暑期班,他参加了暑期班,玩得很开心。从先锋崔涛那里,他得知成都先锋有电竞学院,一下来了兴致,当时他常玩游戏,觉得可以去电竞学校。暑假班过后,还没开学,他立马带着另外一名安格的孩子,去成都,先是玩了几天,开学之后去游学,他和这个孩子决定留在先锋了。

到成都先锋后,学校有飞盘活动,每周都有,他很喜欢这项体育运动。电竞需要高强度训练,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没有游戏天赋,之前沉迷游戏只是因为缺乏社交,想通过手游社交。他觉得把游戏当成职业难度很大,没心思接受高强度训练,便不再考虑电竞,开始积极参与飞盘活动。

但是当年的十一月份,他玩飞盘和同学碰撞,脚踝骨裂,打了一个月石膏,每天在先锋需要室友照顾,坐着轮椅上学。元旦过后,学期还没结束,他又回到了深圳。

春季开学之后,先锋的桔子老师刚好来安格交换,他就决定不去先锋了。重新回到了安格。当时安格的王鲁,开了飞盘项目,每周教他们玩飞盘,还组织他们去云顶学校,加入老外的俱乐部一起玩飞盘。

在全身心地投入这项运动后,他觉得飞盘带给他很多快乐,还让他结识了许多朋友,自己成长也很快,收获了很多的正面反馈。当年5月份,安格先锋组成了一个飞盘队,参加上海18岁以下的公开赛。这是他第一次参加飞盘的大型比赛。非常兴奋,是一次很好的体验。

从玩飞盘的那一天起,即便在寒冷的冬天,甚至下雨天,他也从未缺席过飞盘活动,就算受伤,只要条件允许也会参加。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一直对他有成见,觉得他不上进、怕困难。但从他玩飞盘的过程中,我看到他对感兴趣的事会百分百投入,不怕苦、不怕累。我重新认识了我的孩子,原来这么多年我一直误解他,他只是没找到能让自己全身心投入的事。一个人找到他的热爱,会激发他内在的能量动力和热情,苦和累都是一种享受。

2022年,他组织深圳高中生联盟参加岭南公开赛,和一个叫老莫的孩子,把深圳热爱飞盘的高中生组织起来组队。他要带队训练、给队伍起名、选队服、安排赛前训练,甚至要设计队服logo。临行前甚至还有队员没缴费,他很崩溃,但最终还是和老莫克服万难,带着队伍参赛了。

这场比赛,他除了比赛成绩之外,在组织能力、领导力和责任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后来他还去韶关又参加了一次比赛,韶关市市长还接待了他们。那一次我看到他拍回来的照片,脸上洋溢着飞扬的自信。

从飞盘这件事上,他收获了很多,开始参加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比赛,去马来西亚参赛,不仅自己办理签证,安排酒店住宿,报名参加赛事,还带着一个比他小的孩子一起参赛,我一点都没插手。

2024年,马修成功地入选国家队,前往英国伯明翰参加一场U20世界青年锦标赛。参加完这次比赛后,我放下了执念,觉得只要他能找到热爱的事、健康成长就好,读不读大学没那么重要了。当然,我心里还是有一点盼望,如果他不玩飞盘了,是不是还有机会能继续上学?

去年,和先锋的刘晓伟校长交流,他说如果马修想申请去国外上学,可以随时找他,什么时候想学都有办法。这让我觉得安心不少。我从前觉得孩子初中都没有读完,天都要塌下来了,到后来,在先锋安格接触到很多孩子,让我知道人生有很多条路。看到马修在飞盘运动中成长,我彻底放心了,现在的孩子不是为了生存而读书,唤醒他们内心的热爱才是最重要的。

04

▲ 图片来源:Cyan Lin

主持人:马修现在还在安格吗?

Helen:他2023年离开了安格,当时他面临上大学的选择,但没有为升学做准备,英文也不太好。于是,他决定全身心投入飞盘运动。离开安格后,他在深圳的一些俱乐部打飞盘,参加比赛和训练,空闲时也会学英语。

主持人:他现在对未来有什么想法呢?

Helen:这两年有一场类似世界杯的飞盘世界大赛,他很想参加一次,想全力以赴投入飞盘运动。

上次他去马来西亚比赛,碰到一个在美国上学的菲律宾华人对手,了解到美国有类似NBA的飞盘联赛,他梦想能到国外打飞盘。他还有一个在香港的玩飞盘的朋友,说墨尔本有学校可以半工半读,先学语言,再争取进入大学。目前,他的目标是在24岁前参加一次这个飞盘世界大赛,觉得那样就圆满了。至于以后是否在飞盘领域发展职业(例如当教练),他还没想太多。但他坚信,只要自己热爱,世界有很多的路可以抵达想要的目标。

去年春节,他表弟问他如何找到热爱和兴趣所在,他说要不停尝试,尝试多了就能找到。他从小到大玩过很多运动,都是我给他找的、让他尝试的。奇怪的是,只有飞盘不是我找的。

所以我觉得作为父母,不要用过往经验指导孩子的未来生活,孩子是活在当下和未来的,我们要把自己的姿态放低,对生命、对孩子的个体怀有敬畏之心。

9月27日~9月28日,「此念」将举办第二届主题为“当孩子按下暂停键——走进厌学孩子的内心世界”的线上深度论坛。

马修妈妈Helen和几位陪伴孩子走出休学困境的父母, 将作为嘉宾参加9月27 号和28号举办的此念论坛,为大家分享不上学的孩子,如何找属于自己的路;孩子不上学,家长如何支持孩子找到所爱。以下是论坛详情

▲ 图片来源:Cyan Lin

主持人:其实很多孩子都会出现像马修小时候一样,觉得上课无聊,坐不住。对于这类孩子,您对他们的家长有什么建议吗?

Helen:回顾过去,我觉得自己当时做错了,没有理解和接纳孩子,而是和老师站在一起要求、规范他。其实家庭应该是孩子的后盾,当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父母要先理解他,找出原因,站在孩子的角度和他沟通,想办法帮助和支持他。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还是要想办法和老师沟通,增进彼此理解,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我不知道现在学校的状况如何,当时公立学校似乎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我看到国外很多小学的课桌是圆形的,而当时教室的座位狭窄,对于活泼好动的低年级孩子来说,长时间不动是很大的挑战,如果教室空间更适合孩子,会有一定帮助。

不过父母首先要和孩子站在一起,这很重要。比如,老师常因孩子调皮捣蛋、不听话给家长打电话,老师的话要听,但也要站在孩子这边。遇到这种情况,不能回家就劈头盖脸地批评孩子,还是要感同身受,多和孩子交流,了解困难是什么,并想办法帮助他们。

主持人:马修的爸爸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想法的?

Helen:从马修参加岭南公开赛,组织深圳高中队参赛并圆满完成后,他爸爸就觉得这孩子有点能力,不再认为他无可救药。

刚休学时,他和他爸爸水火不容,关系非常糟糕,他爸甚至想把他送去清远的学校戒网瘾,然后查资料,发现那里鞭打孩子,后面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爸爸后来说,马修这种成长方式挺好,避开了体制里内卷的环境,反而身心更健康。我们小区里有些孩子到高中学会打架、抽烟,父母花很多钱补习,效果也不理想。相比之下,马修身心健康、找到了热爱的方向、做着自己喜欢且投入的事情,现在很多成年人都很难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我自己从小到大,没人教导我真正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没有太多选择和思考的机会,但是马修很早就遇到了这些问题,所以一直在探索和寻找。

他爸觉得家长能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就好,孩子要靠自己去探索人生之路。

这几年,包括先锋安格的家长群里,每个孩子背后都有很长的故事,大家抱团取暖,互相安慰和打气。那时我发现,马修不是个例,有类似状况的孩子很多,每个孩子的经历和故事都不一样。

我前同事的孩子在深圳一所公立高中读高二时患抑郁症休学了。有天妈妈发现孩子手腕有割脉痕迹,后来孩子去康宁医院住了一段时间。身边这样的孩子太多,我心里很难过。

所以马修休学在家后,我心里的底线是,我要把他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让他能够成长和歇息,至于读不读书,以后再说。后来很感谢遇到了先锋安格,虽然没怎么学文化课,但先锋安格给他提供一个自由喘息的空间,还给予了无条件的包容,这让他感到安全。在这里,没有人会取笑他,也没有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他可以尽情地尝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他也找到了自己的所爱。

附:《为什么自由的孩子更自律?告诉你中国“夏山学校”的秘密》

结语

▲ 图片来源:Cyan Lin

如今,Helen的手机里再也没有老师的投诉电话。取而代之的,是儿子从世界各地赛场发回来的照片,镜头里的马修笑得自信且灿烂。

每个孩子都带着自己的生命密码来到这个世界,有的种子需要不同的土壤和更长的发芽期。马修妈妈用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放下比抓紧更需要勇气,等待比催促更有力量。

来源:此念v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