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抗美国关税的武器:印度消费者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4 10:40 1

摘要:首先是来自美国的沉重打击。7月底,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印度商品加征25%关税,这一税率几乎与他四月提出的“对等关税”持平。更令人意外的是,数日后又追加了一轮25%的惩罚性关税,理由是印度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这对莫迪来说无疑是三重打击:一方面直接冲击了印度努力推

经济学人今天报道,面对美国关税重压,印度政府 正凭借国内消费的韧性打出一套应对组合拳。 下面是文章正文,发上来供大家参考借鉴,立场不同,请注意甄别。

印度对抗美国关税的武器:印度消费者

最近的印度,风雨交加。一些地区一周的降水量甚至赶上了平时一个月的总量,虽然首都新德里并未遭受最严重的影响,但总理莫迪的政治气象却并不晴朗。

首先是来自美国的沉重打击。7月底,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印度商品加征25%关税,这一税率几乎与他四月提出的“对等关税”持平。更令人意外的是,数日后又追加了一轮25%的惩罚性关税,理由是印度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这对莫迪来说无疑是三重打击:一方面直接冲击了印度努力推进的出口型增长战略,另一方面也损伤了他所刻意打造的“强人”形象,还戳破了他与特朗普之间的塑料友谊。

同时,在国内政治上,莫迪也面临挑战。在即将举行选举的比哈尔邦,选民名单被草率修订,反对派指责这是有组织的“剥夺权”。反对党领袖拉胡尔·甘地还公开质疑去年全国大选的公正性,指控印度选举委员会配合执政党作假,尽管选举委员会强烈否认相关指控。

尽管如此,莫迪仍然有理由保持乐观。比哈尔邦是一个贫穷而边缘的邦,其选举程序并未引起全国性关注,支持莫迪的主流媒体也几乎没有报道此事。相比之下,特朗普对印度加征关税引发的民族情绪反而给莫迪带来了“化危为机”的空间。他顺势重申印度“自力更生”的国家发展目标,将外部打压转化为内部动员的契机。

更重要的是,印度国内经济正悄然迎来一股回暖的力量——消费者的信心正在回升。7月份,印度的通胀率同比仅为1.6%,创下八年来新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冬季农作物的丰收,压低了主食和蔬菜价格。夏季的季风充沛,播种顺利,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物价稳定的预期。多数分析人士认为,这种低通胀态势至少会持续到明年。

农业在印度经济中仍占有重要地位,近一半劳动力从事农业相关工作。丰收直接带动了农村工资水平上升。据高盛数据,今年5月农业工资同比增长达4.5%,为八年来最高。这不仅增强了农村消费者的购买力,也标志着疫情后乡村经济的恢复正在加速。而政府针对女性群体的福利补贴,也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内需。

低通胀也为印度央行提供了降息空间。今年以来,政策利率已下调了1个百分点,不少经济学家预计年底前还有可能再降0.25个百分点。对于背负房贷的中产阶级来说,这意味着更多可支配收入,将促进更多消费支出。

虽然天气和货币政策不在政府直接控制之下,但莫迪政府的确推动了几项直接利好的税收改革。新财年起,年收入不超过120万卢比(约合人民币10万元)的人群将完全免征所得税,较此前的70万卢比大幅提升。这一政策覆盖了超过85%的纳税人,实实在在缓解了中等收入群体的税负。

更具影响力的是莫迪在8月15日宣布的一项重大税制改革:印度将简化2017年实施以来备受诟病的商品与服务税结构。现有四档税率将被压缩为两个标准:基本生活品统一征收5%,其他大多数商品统一为18%,部分特殊商品维持40%的“惩罚性税率”。这一改革计划将在10月底排灯节前落地,意味着从鞋子到汽车,大多数商品的实际价格将明显下降。

当通胀放缓、利率下调、税负减少,三者叠加的结果就是释放出更强劲的消费动力。而消费占印度GDP的比重高达61%,这一增长将帮助抵消美方关税政策所带来的外部冲击。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相较于复杂的选举规则和出口政策,买得起一台新洗衣机、或在餐馆吃上一顿好饭,才是真正感受到的生活改善。

到排灯节来临之际,季风渐止,天空放晴。在这个传统的喜庆节日,印度选民们或许会觉得,是莫迪为他们驱散了乌云,带来了阳光。

来源:小夭看天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