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延安时期毛主席的真实相貌,1937年拍摄,破旧衣服难掩气质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4 10:38 1

摘要:那时候,毛主席的一支铅笔都要用到很短很短,一次,警卫员贺清华给毛主席削铅笔,那支铅笔已经用的七七八八,削两下就划走,贺清华也来了脾气,直接将其扔在一边。毛主席办公时,一眼就看到这支铅笔,并叮嘱贺清华再削一削。

毛主席他们在延安时非常艰苦。

那时候,毛主席的一支铅笔都要用到很短很短,一次,警卫员贺清华给毛主席削铅笔,那支铅笔已经用的七七八八,削两下就划走,贺清华也来了脾气,直接将其扔在一边。毛主席办公时,一眼就看到这支铅笔,并叮嘱贺清华再削一削。

贺清华边削边嘀咕,这支笔头实在是太短了。

毛主席在一旁安慰解释道,咱们现在的条件还很困难,不管是什么东西,都应该节约,对不对?还不等贺清华回答,毛主席又自顾自的说,即便以后得条件好了,东西多了,也得注意节约,不可以浪费。

贺清华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用最快的速度将铅笔削好,毛主席接过去,套了一个毛笔套,试着写了写,总算是心满意足的笑了。

毛主席总是夜以继日的工作,倘若他晚上办公,要看书或者是写字,就会把油灯拧的大一点,如果是思考问题,就拧的小一点,长此以往,也形成了一种习惯,工作人员光是看毛主席窑洞里面灯光的大小,就能判断出他的工作情况。

这张照片便是毛主席在延安时期拍摄的照片,毛主席站在前面,虽然毛主席身着破旧衣服,但是双手叉腰,目视前方,那股舍我其谁的霸气冲破屏幕。

在那些艰苦岁月里,毛主席却始终和群众们同甘共苦。

毛主席的一件棉衣是他在1936年时于保安做的。

1938年供给部通知换冬装,毛主席得知后,将贺清华叫到身边,让他将棉衣找出来。贺清华还以为天凉了,毛主席要立刻穿,二话不说就把还没来得及换的旧棉衣先拿了出来,递给毛主席。

毛主席将棉衣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回,发现已经拆洗过了,喃喃道,还蛮好的,还能穿。随后,毛主席对贺清华说,要换冬装了,他的棉衣还可以穿,就不要换了,贺清华他们事情多,还经常在外面跑,坏的比较快,他们换一换吧。

这一年,贺清华他们都穿上了新的棉衣,毛主席仍旧穿着旧棉衣,他们心里很是不安,然而,他们没想到,之后一连好几年,都没有给毛主席换成棉衣。

1942年,冬季又要到了,毛主席的那件棉衣已经穿了六个东城南,这次拆洗之后,布糟得做都做不起来,看样子,今年非得换一件新的不行了。贺清华他们担心毛主席那里通不过,干脆将这一情况反映给供给部,还没等毛主席发话,他们就用阴丹士林布给毛主席做了一身蓝色的新棉衣。

天冷之后,毛主席在自己床前的凳子上看到这件新棉衣,在得知是给他新做的,旧的已经没法穿后,毛主席将新棉衣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夸赞了两句,随后让他们换一套,和大家穿的一样的,在毛主席看来,他要和大家穿的一样,不能搞特殊。

贺清华没办法,只能去供给部给毛主席换一身普通的灰布棉衣回来。

毛主席经常通宵达旦工作,不过,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他也会经常出去散散步,活动活动筋骨,倘若在散步的路上遇到那些老农、小商贩和赶车人等,毛主席都会主动上前和他们打招呼,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逢年过节,中央机关会安排一些文艺演出,毛主席都会通知周围的老乡们一块看,起初,机关干部和部队们去的比较早,坐在前面,乡亲们收工比较晚,去了之后就坐在后面,毛主席得知此事后,直接和机关人员说:老乡们生产忙,看戏机会少,路又远,我们要尊重老乡,应该让他们做到前边来。从这之后,只要有演出,大家就会招呼着老乡们坐前面。

毛主席从来不愿意打扰群众,更不愿意给群众带来不便。

1937年1月,毛主席住在延安凤凰山下一个姓李的农民家里,当时,窑洞里面阴暗潮湿,且只有一张旧床。贺清华早上起来发现毛主席的杯子是湿的,担心影响他的身体,就找到叶子龙商量,找老乡给毛主席换一个窑洞。

结果遭到毛主席的拒绝,这就已经很好了,不要在去麻烦别人,

果不其然,没多久,毛主席就受了凉,右胳膊都痛得抬不起来,即便大家再三恳求,他都不肯换。

不仅如此,毛主席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无微不至的关怀。

毛主席在凤凰山麓居住的时候,一天黄昏,他看到警卫员翟作军坐在小柳树下的石头上,手里还拿着一张报纸,正在结结巴巴地念着。毛主席来到他的身边,俯下身子关心他看的是什么报纸。

翟作军连忙站起来:“《新中华报》。”毛主席又问道他能不能看懂?翟作军摇摇头,他很多字都不认识,毛主席便让他指出来,不认识的字太多,但是毛主席没有一丁点的不耐烦,而是一字一句的耐心为对方解释。毛主席一直都没有忘记这件事,几天以后,毛主席将警卫员们召集在一起,和他们说,他们几个以后要好好学习认字,不识字,没有文化,革命理论就学不进去,工作起来也会有困难。

为此,毛主席还亲自给警卫员们定了学习计划。在毛主席的关怀下,警卫员们的学习进步很快,几个月后,他们已经能开始记日记了,此外,毛主席每天还会对他们的错别字以及不通顺的地方进行批改。

半个世纪后,当年在延安给毛主席当过警卫员的王来音还无比怀念,他参加革命的时候没有文化,还是毛主席教他们学习了文化,打好了基础,一辈子受益。

来源:红色天空录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