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八月,在海东市平安区巴藏沟回族乡李家村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总能看到一群忙碌的身影。他们带着组织的嘱托,怀着对群众的深情,从城市来到乡村,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诠释担当。他们就是由青海省烟草专卖局派驻的驻村工作队。
金秋八月,在海东市平安区巴藏沟回族乡李家村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总能看到一群忙碌的身影。他们带着组织的嘱托,怀着对群众的深情,从城市来到乡村,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诠释担当。他们就是由青海省烟草专卖局派驻的驻村工作队。
自2023年7月进驻以来,他们以“驻村驻心、助村兴村”为宗旨,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将一个基础设施薄弱、发展动能不足的小村庄,蜕变成了人居环境优美、群众安居乐业的和美乡村,用实际行动书写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齐心协力 破解群众急难愁盼
“家里能用上天然气,多亏了驻村工作队!”看着灶台的蓝色火焰,72岁的赵德胜老人眼眶湿润。
这位孤寡老人曾因缺乏劳动力,长期靠烧柴火做饭,既费力又不安全。工作队了解情况后,不仅帮他解决了天然气接口费,还手把手教他使用灶具和安全阀,让老人的生活从此告别了“烟熏火燎”。
这只是工作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一个缩影。针对全村50户农户长期使用煤炉取暖做饭导致污染严重、生活不便的问题,工作队多次奔走协调,最终争取到31.95万元帮扶资金,不仅解决了全体农户及公共服务场所的天然气接口费,还统一配备了燃气灶具,让村民用上了清洁便捷的新能源。
在李家村,类似的暖心故事还有很多。村民索昂才藏被确诊尿毒症后,面对百万元治疗费用愁眉不展,工作队立即发起捐款倡议,带头捐款5750元,又协调市、区红十字会落实救助金4000元,将其家庭纳入监测户精准帮扶;农忙时节,队员们带着工具到田间地头,帮缺少劳力的农户播种施肥、收割洋芋;水渠堵塞时,发动党员群众开展志愿服务,一铁锹一铁锹清理淤泥……
两年来,李家村驻村工作队全覆盖走访农户51户、看望住院村民和高龄老人28人次、为群众办实事27件、成功化解邻里纠纷6起。
正如村民晁发金所说:“工作队的同志比亲人还贴心,家里的大事小情他们都放在心上。”
产业赋能 拓宽富民强村路
李家村土地少且条块分散,传统种植模式效益低下,为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工作队与村两委反复商议,提出“土地集约经营,抱团发展致富”的思路。
2025年,李家村统一流转土地4公顷种植土豆,通过“村集体+农户”模式,带动本村及邻村农户参与翻地、施肥等劳作,仅半年就发放务工工资37592元。同时引导合作社规模种植小麦、油菜等作物17公顷,使全村实现无撂荒地、无非粮化耕地。依托派出单位资源优势,工作队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争取18万元资金,购置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设备,全面提升李家村农业生产效率。
“今年光在村里打工就挣了3700多块,加上土地流转费,收入比往年翻了一番!”村民李永华拿着刚领到的务工工资,笑得合不拢嘴。这是工作队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集体经济带来的实惠。
为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工作队把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短平快”的增收手段。年初就挨家挨户宣传务工政策,建立脱贫户劳动力台账,精准对接就业岗位。全村50名脱贫劳动力中,除4人因特殊情况无法外出,其余46人全部稳定务工,就业率达92%。为减轻外出务工负担,累计为14名省外务工人员申请交通补贴,让群众出得去、稳得住。
为探索“党建引领+数字经济”发展模式,李家村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联姻单位,搭建“烟草零售终端+乡村电商”平台,35户卷烟零售客户率先加入乡“阿依赛迈惠购团”,帮助村民推销麻鸡、鸡蛋、羊肉、土豆、果蔬等特色富硒农产品,助力乡村电商经济蓬勃发展。
真情融入 绘就和美乡村画卷
“把自己当成村里人,把群众当作自家人”,这是李家村驻村工作队始终秉持的理念。他们把办公室“搬”到了群众家门口、田间地头,用真情汇聚合力,与群众携手绘就和美乡村画卷。
在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中,工作队每月走访脱贫户、监测户等重点家庭,详细了解“两不愁三保障”情况,两年间将5户19人纳入监测户并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帮助1户自然消除风险,为3户4人落实低保政策。
针对村民医保缴费率不高的问题,队员们逐户宣传政策,驻村第一书记谢才智为2户脱贫户缴纳医保费1560元,带动全村医保缴费率达97.69%,脱贫户参保率实现100%。
在教育帮扶上,工作队为12名困难学生争取助学金1.2万元,为考上大学的赵富东和晁珍落实“芙蓉学子”助学金1.5万元,为即将入学的巨芬申请1万元资助,让寒门学子圆了求学梦。值得一提的是,在2025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地震后,谢才智主动交纳特殊党费1000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为了让李家村的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惠民福利,工作队还积极协调社会资源,为村里争取各类帮扶物资。
今年年初,工作队协调省、区红十字会资源,送来价值1.8万元的慰问箱包;协调平安区红十字会调拨1万余元物资,为12户困难家庭送去棉被、面粉等生活用品。同时,认真落实“一联双帮”制度,派出单位15名党员干部与脱贫户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灾导致生活困难户结对,每年进行两次慰问,累计走访慰问45人次,慰问物资金额6200元。
如今的李家村,天然气灶蓝焰跳动,农家院落干净整洁,村民脸上笑容绽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李家村驻村工作队在乡村振兴的漫漫道路上,在雄浑壮丽的阿依赛迈山下谱写出干群一心的“振兴曲”。(全媒体记者 朵玉雪 通讯员 沈朝蕾)
来源:海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