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片头太美了”“第一次看到一部剧用非遗螺钿为片头”……近日,电视剧《雁回时》的热度颇高,剧中以非遗螺钿工艺为灵感设计的片头让大家眼前一亮,火上了热搜。随着剧集的热播,非遗螺钿工艺走进大众视野。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在扬州漆器的众多装饰工艺中,螺钿镶嵌占据重要地位
“片头太美了”“第一次看到一部剧用非遗螺钿为片头”……近日,电视剧《雁回时》的热度颇高,剧中以非遗螺钿工艺为灵感设计的片头让大家眼前一亮,火上了热搜。随着剧集的热播,非遗螺钿工艺走进大众视野。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在扬州漆器的众多装饰工艺中,螺钿镶嵌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堪称难度天花板的点螺工艺曾一度失传,直到现在依然是保密工艺。
螺钿工艺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瑰宝,以天然贝壳为材料,经过切割、打磨、镶嵌等工序,制成装饰图案。《雁回时》借助现代影视技术,千年螺钿遇上影视美学,让观众领略“贝雕入画”的东方美学,重新焕发非遗螺钿的独特魅力。
螺钿工艺与扬州漆器渊源颇深。扬州漆器起源于战国,兴旺于汉唐,鼎盛于明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其工艺齐全、技艺精湛、风格独特、驰名中外,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在扬州漆器的众多装饰工艺中,螺钿镶嵌占据重要地位。明清时期,扬州成为全国漆器制作中心,工艺品种有剔红(雕漆)、百宝镶嵌、螺钿镶嵌等。其中螺钿漆器闻名遐迩,甚至出现了用漆器命名的街巷“罗甸(螺钿)巷”。
扬州的螺钿漆器在明代已享有盛名,目前主要分为平磨和点螺两大品类。扬州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岳辰告诉记者,点螺漆器,“点”指的是技法,“螺”指的是材料,即选用自然色彩的夜光螺、珍珠贝、石决明等高档材料精制成薄如蝉翼、小如针尖、细若秋毫的螺片,用特制的工具一点一丝地点填在平整光滑的漆坯上,经过精致的髹漆工艺,使点螺漆器具有图案精致、色彩绮丽、随光变幻、光华夺目、明亮如镜的艺术风格。
点螺工艺是漆器当中堪称难度天花板的存在,其工艺在清晚期后失传,扬州漆器厂经过三年多的调研试制,于1978年恢复了扬州独有的这一珍贵漆器品种。目前,点螺工艺还被国家列为对外保密工艺。点螺最考验手艺人经验和审美的便是螺片的选择和手下的刀法,材料里的贝壳外表看上去并无太大的差异,但是手艺人需要从这些琳琅满目的贝壳中挑选出合适的材料。在挑选好材料后,便要对贝壳进行特殊的加工,由于技艺的保密,贝壳是如何加工成荧光的色彩和细薄的螺片,外人便无从得知。
螺料做好后,下一步就是“点”,“点”的技法其实是大师使用刀具的过程。刀具并没有统一标准,完全根据作品制作和大师操作需要。从针尖大小到上厘米宽的刀具,有十几种、几十种甚至上百种。
每件漆器都是扬州手工匠人的心血结晶,它们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扬州漆器厂或是扬州非遗珍宝馆,市民、游客可以欣赏到众多漆器精品力作,如雕漆嵌玉《和平颂》《喜鹊登梅》大挂屏、点螺楠木雕《峡趣》漆砂砚、雕漆嵌玉《名花竞艳》地屏、全骨镶嵌《板桥竹》地屏、点螺《运河明珠》大对瓶等,可谓珍品荟萃。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顾潇 文/摄
来源: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