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乡村生活的这些年,我见证了无数个季节的轮回交替,而农场对面那八分大小的土地,始终是我目光的焦点。它宛如一片小小的舞台,每年都准时上演着属于自己的农事大戏,上半年是玉米的蓬勃生长,下半年则由小麦续写丰收的篇章,周而复始,从未有过中断,好似这片土地被赋予了某种坚
在乡村生活的这些年,我见证了无数个季节的轮回交替,而农场对面那八分大小的土地,始终是我目光的焦点。它宛如一片小小的舞台,每年都准时上演着属于自己的农事大戏,上半年是玉米的蓬勃生长,下半年则由小麦续写丰收的篇章,周而复始,从未有过中断,好似这片土地被赋予了某种坚定的使命。
这片土地的主人是一位老大爷。初见他时,他正从那辆破旧的三轮车上下来,身形被岁月压得有些佝偻,身高大概只有一米六五左右,却有着一种敦实的力量感,仿佛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融为一体。他头戴一顶草帽,那草帽的颜色早已被日光晒得有些发白,却依旧稳稳地戴在他的头上,像是他身份的象征。车斗里,一把锄头安静地躺着,那锄头的木柄被磨得光滑发亮,记录着无数次与土地的亲密接触。
尽管我与这片土地相邻而居多年,每日都能看到大爷在地里忙碌的身影,可对于他,我却知之甚少。他姓什么?今年多大年纪?又来自哪个村子?这些再平常不过的问题,对我来说却如同谜团一般,始终得不到解答。但这并不妨碍我对这片土地的熟悉与依赖,它就像是一位无声却可靠的朋友,用农作物的生长规律,默默为我指引着农事的节奏。
大爷的土地仿佛被施了魔法,他的农作物总是比别家的长得更早、更好。当我们还在为播种的时间犹豫不决时,大爷的土地就像是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告诉我们:“该种了!”每到耕种时节,我还在反复思考翻耕土地和播种的最佳时机,大爷却早已驾轻就熟地完成了翻耕,就连田边的沟壑都被他修整得整整齐齐,像是一条条笔直的标线。等我终于准备好一切开始播种时,大爷地里的玉米苗已经抽出了两三片嫩绿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展示着大爷精湛的种植技艺。
七月、八月,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我们的玉米还在努力拔节长高,大爷地里的玉米却已经郁郁葱葱,粗壮的秸秆支撑着宽大的叶片,在阳光下闪耀着生命的光泽。硕大的玉米穗沉甸甸地挂在秸秆上,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大爷每天都会穿梭在玉米地间,仔细检查着每一株玉米的生长情况,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的专注与关切,让人不禁为之动容。那是一种对土地深深的热爱,对农作物悉心的呵护,仿佛这些玉米就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伙伴。
看着大爷在土地上忙碌的身影,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他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没有让人瞩目的成就,但他却用自己的一生,坚守着这片土地,传承着古老的农耕技艺。他就像这片土地的守护者,用勤劳的双手和坚定的信念,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田园诗篇。虽然我对他的过往一无所知,但他与土地之间的深厚情感,却深深地感染着我,让我对这片土地、对这位默默耕耘的老人,充满了敬意。
来源:随遇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