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次展览以中华民族精神团结奋进的历史发展为背景,梳理四川美术学院八十五载扎根中国大地、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艺术探索历程。展览共分为四个单元板块:第一单元“1940-1949烽火弦歌:立艺为民·西部根脉”、第二单元“1949-1978山河新塑:民族团结·身份建构”、
3月27日,四川美术学院迎来建校85周年之际,隆重推出“学脉华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川美实践”专题研究展,正式拉开校庆系列学术活动的序幕。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以中华民族精神团结奋进的历史发展为背景,梳理四川美术学院八十五载扎根中国大地、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艺术探索历程。展览共分为四个单元板块:第一单元“1940-1949烽火弦歌:立艺为民·西部根脉”、第二单元“1949-1978山河新塑:民族团结·身份建构”、第三单元“1978-2012春潮激荡:人文觉醒·西南叙事”、第四单元“2012-2025筑梦家国:砥砺奋进·以美赋能”,共展出师生经典艺术作品一百四十余件,全景式呈现川美艺术实践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度融合。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中国画
艺术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的无声见证者,更是其有力传播者。四川美术学院自诞生于抗战烽火之中,便秉持“立艺为民”的初心,以艺术唤醒民众,探索民族文化重构与繁荣之路。近年来,川美以西南民族叙事为创作主线,用美术形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崭新篇章。改革开放时期,川美艺术家深耕地域文化与少数民族经验,掀起“伤痕美术”与“乡土绘画”的全国风潮。重庆直辖与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下,川美更以艺术重塑区域精神与民族文化认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先锋表达者。
璧山莲花穴乡土艺术
进入新时代,四川美术学院进一步汇聚多元乡土人文与民族元素,从“羊蹬计划”到酉阳艺术季,再到“百年·百校·百村”乡村美育行动,在西部自然与人文景观中深耕细作,探索个体与群体、传统与时代、民族与世界的深刻联系。在全球化的今天,川美师生积极参与“在地性”与“全球性”的艺术对话,既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又以艺术映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西部表达。
翔秋志玛、仁真郎加《早晨》版画
此次展览既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未来的起点。川美的艺术实践不仅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共鸣,更为中华文明的现代化注入了美学动力。它超越了学院主义的局限,成为连接历史记忆、当代经验与民族情感的精神桥梁——其美既是西部的、个性的,更是民族的、中国的。
未来,四川美术学院将继续以艺术为媒,深挖西部民族文化内涵,以丰富形式展现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风貌,绘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画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川美智慧与力量。(龚进)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