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美女间谍:出色完成任务后,被沉入江中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8 11:57 2

摘要:而陪在他身边,和他一起同甘共苦,在吴国待了三年的谋士范蠡,在越王回到越国后,更是和他同仇敌忾,共同谋划复仇计划。

范蠡在历史上是赫赫有名的人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可以说是人尽皆知。

而陪在他身边,和他一起同甘共苦,在吴国待了三年的谋士范蠡,在越王回到越国后,更是和他同仇敌忾,共同谋划复仇计划。

通过西施的美人计,成功打败吴国,让越王成为历史上励志的标杆人物。可谋士范蠡,却没有因为复国有功而得高官厚禄。

而是,激流勇退隐身江湖,并且三次爆富三次散尽家财,成为传说中的“商圣”。

(图片来缘网络)

01

那么范蠡,为什么没有居高官厚禄而选择了隐退呢?因为他明白一个道理,凡成功者,都不愿让人知道他的过去。

一个人知道的太多,只有一种结局,就是闭嘴。要么自己选择沉默不语,要么被动选择不说话。

范蠡选择了前者,越王复国之后,他留下辞职信,没等越王回复,便偷偷的溜了,而且连老婆孩子都没带,自己走了。

事实证明,范蠡的这个决定有多么正确,倘若他带着家眷一起走,势必会被越王追杀。而他把老婆孩子留下,反而留下了人质给越王,越王会好生对待他的家人。

范蠡太了解越王了,一个能把老婆送给吴王当侍妾,能为吴王尝马粪的人,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他看清楚了,越王“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的真面目,毅然选择了放下一切,并且对他的同事文种说:蜚(同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意思是说:飞鸟射杀完了,好的弓箭就会被收起来。狡猾的兔子捕完了,猎狗就会被煮了吃。越王为人阴险,工于心计。可以与他共患难却不能同享乐。你为什么还不快离开呢?

文种没有听他的劝告,不久就被越王赐死了。

02

有人说,范蠡之所以把老婆孩子留下,是因为他要带着西施泛舟五湖,过神仙般的日子,当然不能带着老婆。

事实上,范蠡和西施根本就没有一点关系。一个是政治家,一个是工具人,两个人之间,根本没有交集。

关于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戏码,都是后人杜撰出来的。至于两个人泛舟五湖的传说,更是小说家们给出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的愿望。

《越绝书》中记载选拔西施,并护送他们去吴国的是大夫文种。但到了《吴越春秋》里则变成了范蠡,而且在这本书的记载里,范蠡不只是西施工作上的上级,还是西施的初恋情人。

还有甚者有一本叫《吴地记》的书里,还说范蠡护送西施去吴国,一走就走了三年。

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还生了孩子,走到嘉兴市附近,路过一个亭子的时候,连孩子都会叫爹妈了,所以这个亭子命名为“语儿亭”。这样的场景真是扯淡了。

那么,既然范蠡和西施没有交集,西施在完成任务之后,最终的结局怎样了呢?

一种说法是吴国灭亡之后,因为西施长得太美,所以战场上的士兵“望而不敢侵”,因而得以幸存,最终去哪儿不知道。

另一种说是回到故乡,依旧光彩照人,沉鱼落雁之美犹在。但是这种说法有几分真实性,就不得而知了。

03

唐朝诗人杜牧在《杜秋娘》诗中写道: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姑苏是吴国的国都,范蠡离开越国之后,化名“鸱夷子皮”北上齐国弃政从商成一代巨富。这个在正史中是有记录的。

所以这句诗的意思是:西施离开吴国的都城,坐船跟着范蠡远走高飞了。从那之后,西施和范蠡泛舟五湖的说法,就成了大多人,心目中最美好的结局。

可惜的是,西施最终的结局,不是完成任务之后的论功行赏,而是非常非惨的卸磨杀驴。

关于西施的死,最早的史料记载来源于《墨子》,原文是这样写的: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比干是因为敢于直鉴而死的,孟贲是因为勇武而被杀的,西施是因为美丽而被淹死的,吴起是因为功劳而被车裂的。

从这段记述中,可以明确断定西施是被淹死的。之所以把她和比干、孟贲、吴起、这三个人放在一起,是因为她参与了灭吴的政治活动。

她虽然是一个柔弱的女人,但是却在灭吴的计划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史料记载: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意思是把西施装在皮筏子里,绑上石头,淹死在江里。

“鸱夷”的意思是,吴越一带对皮筏子的称呼,就是范蠡离开越国之后的化名。西施最终的结局是和“鸱夷”有关,却不是和范蠡(鸱夷子皮)泛舟湖上,而是被装在“鸱夷之上”沉入了水中。

04

对于西施凄惨的结局,好多人无法接受。毕竟西施那么美,是有功于越国的功臣,为了复国牺牲了自己,怎么能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这也太让人意难平了吧!

其实美丽的女人,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中,都是一种利益的牺牲品。

没有什么地位和尊严,只是一种价值利用,没有了价值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没有了存在的意义,丢掉不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吗?

如果你是越王勾践,你会让后人知道,你是一个表面卑躬屈膝、摇尾乞怜,背地里包藏祸心,厚颜无耻的用美人计算计他人的人?

还是一个卧薪尝胆、知耻后勇,敢于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的大无畏的英雄?

如果你心里有了答案,对西施的结局也就不会感到唏嘘了。

之所以世人流传范蠡和西施泛舟五湖,一是源于人之初性本善,人们对于美好东西都会心生怜悯和同情。

再就是范蠡的别名,正对应了杜牧的那句诗。至于为什么范蠡会用这样的别号?

也许是当他孤身逃离越国,坐船北上之时,望着眼前的滚滚长江,忽然想起了因“美人计”而死的西施,和被吴王夫差用“鸱夷"淹死的吴子胥。

想起当初自己对越王提起的“美人计”,心中不免生出,一丝感叹和愧疚之情吧!感慨之下不免生出一种情绪,我就是“鸱夷子皮”。

类似这样的感叹,失落、伤感之情,人人都会有。

自唐宋以来,关于西施的结局,“西施沉江”和“泛舟五湖”两种说法都流行。但是人们还是更趋向于相信,自己喜欢的圆满的结局。

所以西施和范蠡这两个互不相干的人,硬是被人们强凑在了一起,加上了许多感情戏码。

这即符合大众的口味,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因为这符合大家“好人有好报,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心理预期。

来源:云此是潇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