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大户”被揪出,是肥肉的几倍!医生:经常吃,血管或扛不住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4 09:06 3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896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爸年初刚脑梗,医生说是长期吃腊肠惹的祸,我还不信。现在看到检查单,才知道胆固醇都飙破天了。”张先生的父亲今年68岁,平时身体一向不错,爱吃肉、尤其爱吃腌腊制品,觉得“香、下饭、有嚼劲”。可谁也没想到,一个寒冬的早晨,老爷子突然倒地不起,送到医院时,已经是急性脑梗死

医生看着检查报告直摇头:“这不是一天两天吃出来的,是血管长年被堵、慢慢‘养’出来的。”生活中,不少人对血栓认识不足,却又天天在做“喂养血栓”的事。尤其是一种食物,看起来不起眼,但它对血管的伤害,远比肥肉更“致命”。

很多人以为,只有肥肉才会让血管堵住。其实,真正的“血栓大户”,是高盐、高脂、高亚硝酸盐的腌制肉制品

腊肠、熏肉、香肠、培根……这些传统或加工肉类,正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它们咸香浓郁、易于保存,但也正因此成为心脑血管的大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发布报告指出:加工肉制品的摄入,与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呈正相关。一项涵盖欧洲10国、逾44万人参与的大型队列研究发现,每天摄入50克加工肉制品,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加18%

为什么这些食物对血管伤害这么大?

因为它们同时具备三大“杀伤力”:

高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会提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促使动脉粥样硬化。

高盐:长期高钠饮食,会升高血压,增加动脉壁负担,让血管更易破裂或形成血栓。

含防腐剂与亚硝酸盐:这些添加剂在体内可能形成亚硝胺类致癌物,同时加重肝脏和血管代谢负担。

也就是说,一条腊肠,可能比一块肥肉更容易“养”出血栓

很多人误以为血栓只是“老年病”,其实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也“中招”。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今血栓性疾病的发病呈现明显年轻化趋势,很多三四十岁的中青年因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甚至猝死送来急诊。

这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密切相关。现代人吃得精细、动得更少,血液循环减慢,血脂升高,血管变“脆”,血栓就悄悄形成。

特别是以下几类人群,血管尤其“扛不住”:

长期高脂饮食、爱吃加工肉制品者;

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家族史;

久坐不动、肥胖、吸烟喝酒;

女性长期服用避孕药或处于孕产期。

更可怕的是,很多血栓在形成初期没有任何症状,一旦堵塞关键血管,如冠状动脉、脑动脉、肺动脉,就可能发生心梗、脑梗、肺栓塞等致命事件。所以,别再等到“血管堵死了”才后悔!

那是不是腊肠、香肠这些就一口也不能吃了?其实,关键在于“量”与“频率”。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建议:每周加工肉制品摄入量应控制在50克以内,并尽量选择低钠、低脂、无添加亚硝酸盐的品种。

此外,日常饮食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豆类、深色蔬菜,有助于降脂、稳定血糖。

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类、豆制品、鸡蛋等,替代红肉摄入。

每周至少吃2次深海鱼(如三文鱼、沙丁鱼),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于抗血栓。

控盐控糖控油,保持清淡饮食,少吃腌制、油炸、熏烤食品。

更重要的是,适量运动能有效活络血液循环。每天快走30分钟,比任何“保健品”都管用。

若已经查出血脂异常、动脉硬化,或者有心脑血管病史,除了听从医生建议服药,更要从生活方式上做出改变。医生提醒:很多人吃了降脂药,却依然大鱼大肉,结果药效被“吃”没了。

所以,以下几点请记牢:

定期体检,每年监测血脂、血压、血糖,及早发现血管异常;

规律服药,如医生开具他汀类、抗血小板药物,不可私自停药或增减剂量;

戒烟限酒,烟草对血管内皮的破坏是“一级致栓风险因子”;

注意身体信号,如突然胸闷、视力模糊、一侧肢体无力等,可能是血栓预警,尽快就医。

别让好好的血管,被一口一口地“吃坏了”。

血栓不是“突然来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腊肠、香肠等加工肉制品虽香,却藏着看不见的“杀机”。管住嘴、迈开腿、定期查、别乱停药,才是保护血管最有效的方式。记住,血栓不是老年病,不是等到出事了才后悔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报告(2020年)》
[2] 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 (EPIC) Study.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0年修订版)》
[4] 张旭. 《现代快报》健康频道专访,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Dr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