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纪念馆通过孔繁森生前穿过的旧衣物、记录收支的笔记本等实物,直观展现其“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清廉品格。
一、 廉洁精神的核心展示
实物与场景还原
纪念馆通过孔繁森生前穿过的旧衣物、记录收支的笔记本等实物,直观展现其“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清廉品格。
设置“清正廉洁”专题展区,还原其扎根高原、躬身为民的工作场景,突出其拒绝特权、严于律己的作风。
事迹与精神提炼
以“勤政为民”“廉洁自律”为主题,通过影像资料和文物陈列,系统梳理孔繁森十年援藏期间拒绝利益诱惑、坚守为民初心的廉政故事。
重点挖掘其担任聊城市技工学校领导期间的事迹,体现其将廉洁理念融入日常管理的行为准则。
二、 廉洁教育与文化传承
教育资源的整合
结合孔繁森精神中的“克己奉公”“勤俭节约”等元素,开发廉政党课、案例教学等课程,成为党员干部及学生群体的必修内容。
通过“廉洁故事启示”专题展板,对比当代党员干部履职风险点,强化警示作用。
实践活动的创新
组织“学楷模精神·守廉洁初心”主题活动,引导参观者通过沉浸式体验感悟廉洁文化内涵。
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项目,将孔繁森精神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例如通过主题班会、廉洁手抄报等形式培养青少年廉洁意识。
三、 廉洁文化的现实意义
强化纪律约束
纪念馆作为廉政教育基地,为金融、教育等行业提供定制化廉洁培训,例如平安产险等企业将其纳入员工合规教育体系,防范职务犯罪风险。
通过剖析孔繁森处理公私关系的典型案例(如拒绝亲属特殊照顾),为公职人员划清权力边界提供参照。
推动制度建设
聊城市技师学院等机构以孔繁森精神为指引,完善校园民主管理制度,如强化教职工代表大会监督职能,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四、 社会影响与时代价值
孔繁森纪念馆年均接待超10万人次,其廉洁文化教育覆盖党员干部、青少年、企业员工等多群体,成为新时代廉洁思想传播的重要阵地。
通过“廉洁+红色旅游”模式,推动廉洁文化从静态展示向动态实践转化,助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来源:清华之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