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各界争相收看阅兵盛况 市民激动落泪倍感自豪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4 08:03 1

摘要: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深圳市民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收听收看大会实况,共同感受这一神圣庄严的时刻。与此同时,我市部分代表还光荣地前往现场受阅和观礼。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深圳市民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收听收看大会实况,共同感受这一神圣庄严的时刻。与此同时,我市部分代表还光荣地前往现场受阅和观礼。

▲训练场上的地阿拉·阿买江(左一)。受访者供图

深大学子光荣参加阅兵式

深晚记者获悉,在英姿勃发的受阅民兵方队中,有“深大人”的身影!深圳大学2025届本科毕业生地阿拉·阿买江阔步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通过“极限考验”

阅兵场展飒爽英姿

维吾尔族女孩地阿拉·阿买江是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25届的毕业生,曾在高原服役。

此次阅兵,民兵方队是首次亮相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的阅兵活动。说起入选民兵方队的过程,地阿拉说,“整个过程是对生理与意志力的极限考验”,要经历初期筛选、集训淘汰、全程考核几个阶段。

初期筛选对身高、体型、五官、军姿等有严格统一标准,确保队伍整齐划一;入选者进入高强度封闭集训,在烈日中反复练习军姿、步幅、摆臂,握枪,追求毫米级的精准与秒数级的默契;训练期间进行不间断的考核与筛选,任何细微失误都可能导致被淘汰。最终只有心理素质过硬、动作完美无缺的队员能走上阅兵场。

“在训练场上,我们在烈日下纹丝不动站几个小时军姿,为毫米级的步幅一致,成千上万次重复踢腿摆臂,磨破皮靴与脚掌。”地阿拉说,“皮肤黝黑、伤痕累累是常态,但无人退缩,以极致默契与零误差标准,锤炼威严与风采。”

从荔园到军营

从军梦想落地开花

地阿拉出生在新疆,边防军人飒爽的英姿,让她从小就在心中种下了从军的种子。

2018年,地阿拉考入深圳大学。入学前,她便开始了解大学生参军的相关政策,期待着在军营描绘自己的青春。一入学,她就报名参加了学校的预备役。每天重复的队列训练和严格的纪律管理,锻造了她的意志,也更坚定了她参军报国的心。

2020年,地阿拉顺利通过了应征的各项考核,如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陆军战士。“穿上军装的那一刻,我二十年的人生仿佛突然打开了一扇天窗,无数缤纷的霞光投洒下来,照亮年少时的我和那个梦想。”她回忆起入伍的那一刻,仍掩不住激动。

入伍后,地阿拉被分配到驻新疆部队某“英雄团”。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素质过硬的光荣集体。为了不给“英雄团”丢脸,也为了给自己争气,地阿拉在戈壁对着雪山一遍又一遍重复着誓言,在新兵训练中咬紧牙关,在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冬忍耐着寒风,在骄阳似火的盛夏忍受着汗水浸湿一层又一层的衣物……“新兵连的训练相比学校的预备役训练更难、更苦、更枯燥,但是我始终记着对自己、对家乡、对祖国的承诺,痛苦着也快乐着。”

流过的汗磨破的皮

终成荣耀勋章

下连后,地阿拉入选了女子导弹班。那一刻,她觉得一切都值得,“流过的汗、磨破的皮、受过的伤,都变成了最荣耀的勋章。”

高原气候恶劣,但作为女子导弹班的尖刀战士,地阿拉一直用“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信念鼓励自己。刻苦的训练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在边疆高原,她所在的女子导弹班的战友们驾驶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展开首次实弹射击,打出了首发命中的优异成绩。

服役期间,地阿拉担任反坦克导弹班副班长,所在班级军事演习在网络各大平台引起强烈反响,班级事迹被央视报道,这位很拼的新疆女孩还登上过《人民日报》。

2022年底,地阿拉退役后回到深圳大学继续学业。退役不褪色,返校后她积极参与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在新生军训中担任骨干,为军训保障助力,还主动投身征兵宣传,用个人的经历引导更多青年学子积极投身军营、建功军营。

如今,地阿拉已毕业,即将走向职场。“我不再是以前那个娇滴滴的小女孩,而是成为一个黝黑皮肤、脸颊泛红、身材矫健的我,这都是军营和高原馈赠给我最好的礼物。”地阿拉说,“虽已光荣退役,但我的初心永远不会变!”

▲小学生在教室观看大会实况。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现场

网络空间部队方队顾问、深圳军转干部 朱佳春:

“看到我的队员受阅,无比自豪”

9月3日上午,当355名官兵组成的网络空间部队方队在长安街列阵接受检阅,朱佳春内心激动不已。这位来自深圳的军转干部、方队顾问终于在这一刻,将长期的艰辛训练化为无比的自豪。

朱佳春是一位有着多次大阅兵经历的老兵。1991年入伍三军仪仗队,1995年调入驻港部队仪仗队,参加过2009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等重大阅兵活动。

今年上半年,朱佳春突然收到一张特殊的邀请函,特邀他担任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网络空间部队方队顾问。“若有战,召必回!这是32年军旅生涯刻下的忠诚底色!”他形容自己是“为阅兵而生”,因此立刻就以冲锋的姿态响应征召。

到达方队后,他发现现实挑战远超预期。队员们阅兵训练基础相对薄弱,355名官兵中,仅有20多人有参与阅兵的经验。面对这种情况,原本只需指导把关的朱佳春,毅然决定亲自下场带队训练。训练过程中,他不仅严格地对官兵进行体能和意志训练,在训练遇到瓶颈时还善用科技手段解决动作呈现精准性的问题。

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朱佳春看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9月3日上午,当网络空间部队方队以排山倒海之势亮相天安门广场时,朱佳春站在场边,内心充满自豪。他说:“看到我们的方队所有队员能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高昂的斗志,步伐一致,铿锵有力地亮相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检阅,我觉得他们让我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

军营

广东海警执法员 冯阳:

“这是我们守护海疆的信心底气”

9月3日上午,在盐田区海域,广东海警局直属分局的执法员整齐列坐于中南舰上,共同收看了大会直播。直播结束后,大家展开热烈讨论。广东海警局直属分局执法员冯阳动情地说:“看到我们的战旗在天安门前飞扬,我感觉自己热血澎湃!看着崭新的现代化装备成体系展现在世界面前,我由衷地感叹祖国的日益昌盛和国防力量的不断壮大。这是我们喊出‘护我海疆,寸土不让’的信心底气,也是我们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形势时,心底最坚实的依靠!”

▲海警官兵收看大会直播。深圳晚报记者 陆颖 摄

影院

外卖骑手 杨帅:

“电影院里一起看阅兵,氛围特别好”

昨日上午9时,在南山区深圳湾万象影院内,272名市民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观看大会直播。过程中,有人眼泛泪光,有人肃然起身。

“看到今天的阅兵,我都要流泪了。”老兵李燕丽说这话时声音微微颤抖。这位1974年入伍的老兵,如今是蛇口街道退役军人红星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当年在战场上抢救伤员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时的装备和现在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作为曾在战场立下三等功的医疗兵,李燕丽亲眼目睹过战友的牺牲,也更懂得今日国家强盛的不易。“作为一名老兵,我真的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军队的强大精良,这是我们当年在战场上最盼望看到的。”

在人群中,一位身着外卖制服的年轻人引人注目。他是“饿了么”平台骑手杨帅,也曾是一名军人。“我是2013年入伍,2018年退伍的。”杨帅告诉记者,“虽然如今穿梭在深圳的大街小巷送餐,但我始终不忘自己曾是一名军人。”谈起观看阅兵的感受,杨帅格外振奋:“看到无人机、战斗机这些现代化装备,真切感受到国家的强大。有强大的国防才能守护和平、保卫祖国。”他特别提到,集体观看仪式带来的震撼与独自在家完全不同:“这么多人一起,同样的心跳、同样的自豪——这种氛围特别好。”

社区

南湖街道渔邨社区居民 吴颂球:

“强国复兴需要我们每个人一起努力”

9月3日一早,罗湖区南湖街道渔邨社区渔民村文化广场的小凳子上都坐满了人。

深圳市渔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颂球看完阅兵仪式后,激动地说:“以前哪敢想这些?我们的国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军事力量也大大提升。看完后我就想着,幸福生活不是从天而降的,还是我们国家强大,我们军事力量才强大,才有和平。”吴颂球同时表示,每周一渔民村文化广场都会举办升旗仪式,就是希望这种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社区居民深切感受到强国复兴需要每个人一起努力。

▲在渔民村广场,居民围坐在大屏幕前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阅兵仪式。深圳晚报记者 陈玉 摄

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师 陈恒:

“希望我们能培养更多有为青年”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当天也在校园内组织了一场集体观看直播活动。直播结束后,教师陈恒的内心久久不能平复。他说:“我们的国家不仅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坚强后盾,更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展的关键力量。中华民族崇高的气节与优良的文化传统,必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持续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与生命力。”

谈及教育,陈恒希望大学生能够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肯吃苦、能奉献的新时代青年。“希望我们能培养更多有为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乃至为世界和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发挥应有的作用。”

▲蛇口外籍居民观看大会实况。受访单位供图

老兵公寓

基建工程兵老兵 罗朝利:

“我和战友们都非常激动”

9月3日凌晨4时,深圳基建工程兵老兵周顺斌就睡不着了。

上周他接到通知,9月3日上午,很多老战友都要去位于新洲路与滨河路交会处的葵花公寓,集体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葵花公寓是全国首个“关爱老兵综合体”、深圳拓荒牛红星堡垒户,是深圳基建工程兵老兵的“共同家园”。基建工程兵老兵黄干达是这里真正的主人,为了筹备这次活动,他把葵花公寓的所有员工都动员起来了。

7时30分,近百名老兵和老兵子女代表陆续到场。9时整,巨大的LED屏上传来纪念大会的现场画面。老兵们手中的五星红旗开始随着军乐的节奏不停地摆动,争相以受阅方阵画面为背景合影留念。“老战友们聚在一起,我们都非常激动!”老兵罗朝利高兴地说。

“大家今天都非常激动,我们喊个口号好不好?”拓荒史研究会秘书长李平均的提议立即得到所有人的响应。很快,葵花公寓里传出整齐而又洪亮的呐喊——

“爱好和平,铭记历史。祝福祖国,繁荣富强!”

深圳晚报记者 许娇蛟 周倩 林涛 林咪玲 郭宇立 李晓睿 李娴 王宇 叶洋特 雷海燕 易芬 林冬雯 袁晔 黄馨莹 李晶川 秦瑶 李超 赵伟君

来源:深圳晚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