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专机突然 “失明”,保加利亚急甩锅,俄罗斯一句话,直接戳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4 08:00 2

摘要:近日,一架载有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的专机,据称在GPS导航系统遭遇干扰后,被迫使用纸质地图降落保加利亚。尽管保加利亚当局指控俄罗斯蓄意为之,但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向《金融时报》否认了这一说法,称其“不正确”。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近日,一架载有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的专机,据称在GPS导航系统遭遇干扰后,被迫使用纸质地图降落保加利亚。尽管保加利亚当局指控俄罗斯蓄意为之,但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向《金融时报》否认了这一说法,称其“不正确”。

随着全球各地GPS干扰事件的报道日益增多,人们不禁好奇:GPS干扰究竟是如何运作的?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而最关键的问题是,作为普通人,我们是否需要为此感到担忧?

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在于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无线电信号来计算位置。要实现精确定位,至少需要四颗卫星保持直线视距。

对卫星导航进行干扰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干扰”(jamming),其原理是在导航卫星所使用的相同频段内,广播高强度的无线电噪音。这种噪音会淹没来自卫星的微弱信号,其效果就像有人在你耳边大声喊叫,让你无法听清房间另一端的声音。冯德莱恩专机在保加利亚遭遇的情况,似乎正是这类干扰。

第二种干扰方式被称为“欺骗”(spoofing),手段则更为隐蔽。欺骗技术通过发送伪装成导航卫星信号的无线电波,诱使导航系统提供虚假的位置信息。如果说干扰只会导致卫星导航系统完全无法定位,那么欺骗则会误导系统,从而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干扰和欺骗行为确实日益猖獗,尤其是在中东和东欧等冲突地区。有报道指出,位于波兰边境附近的一处俄罗斯秘密基地,正是波罗的海地区卫星导航干扰的幕后黑手。此外,在红海航行的船只也频繁遭遇干扰信号,这些信号很可能来自也门胡塞武装。

这些不断增加的事件,深刻凸显出人类对卫星导航的高度依赖及其固有的脆弱性。

应对干扰的最佳方案是建立备用导航系统。尽管美国运营的GPS是最知名且最常用的卫星导航系统,但它并非是唯一的选择。

欧盟拥有自己的“伽利略”(Galileo)系统,俄罗斯有“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这些系统采用略有差异的无线电频率运行,因此部分导航设备可以同时接收来自多组卫星的信号——即使其中一组信号遭到干扰,其他系统仍能正常运作。

值得一提的是,“伽利略”系统还具备一项“生命安全”功能,能够帮助用户识别信号欺骗。目前,澳大利亚正在开发的南半球导航系统也将提供类似的功能。

除了备用卫星系统,惯性传感是导航系统的另一项通用功能。这项技术依赖于陀螺仪、气压计等传感器,通过直接检测运动状态来计算位置。大多数车载导航系统在城市峡谷或隧道等无卫星直视的环境中,均采用惯性传感器来定位。然而,尽管该技术在短时间内表现优异,但会迅速积累误差,必须通过卫星系统进行校准才能恢复精度。

全球众多研究人员正在开发基于超高精度传感器的卫星导航替代方案。例如,近期一项技术突破便是通过监测地球磁场的微小波动来实现定位。

普通航空旅客无需担忧信号干扰或欺骗攻击。首先,此类事件极为罕见,尤其是在非冲突区域。其次,航空业受到严格监管,其安全性极高。即使卫星导航失效,飞机仍有多种备用方案可以确保飞行安全。

此次事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类对卫星导航的依赖程度已超乎想象。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导航体系,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单一系统。

作者:露西娅·麦卡勒姆,塔斯马尼亚大学大地测量学高级科学家。

来源:日新说Copernicium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