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切地感受“家国”二字的分量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4 08:00 2

摘要:昨天早上8时30分许,位于宛平城内的宛平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大屏已经亮起,来自宛平街道和卢沟桥文化发展中心的50余名党员干部代表和居民代表齐聚这里,共同观看九三阅兵直播。

昨天上午,50余名党员干部代表和居民代表齐聚宛平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共同观看九三阅兵直播。

本报记者 孙颖

作为七七事变的爆发地,卢沟桥宛平城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抗战记忆,它们是历史的见证地,更是抗战精神的传承地。

昨天早上8时30分许,位于宛平城内的宛平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大屏已经亮起,来自宛平街道和卢沟桥文化发展中心的50余名党员干部代表和居民代表齐聚这里,共同观看九三阅兵直播。

受阅部队的铿锵步伐、先进装备的列阵亮相,让大家深感震撼。“我在宛平城东住了40多年,打小儿就听爷爷讲七七事变的故事,爷爷总是说,‘当年枪响的时候,这城墙挡过子弹,也护过咱老百姓’,那时候哪敢想今天的好日子啊!”宛平城东关社区居民张静茹,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里的国之重器,激动万分。“国家的强大就是我们的底气,作为一名社区志愿者,我们更要传承守护卢沟桥宛平城的红色基因!”

“在宛平城的斑驳弹痕前,在卢沟桥石狮子的凝视中,我们观看阅兵的盛况,深感全民族抗战的历史回声从未远去。”卢沟桥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刘飞边看阅兵直播边思考,“如何让这段烽火岁月更好地触动年轻人的心灵是我们的重要课题,我们将致力于让历史‘活’起来,将历史讲述与当代青年使命担当相结合,深耕这片英雄的土地,让抗战精神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

当和平鸽飞翔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当彩色气球腾空而起,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大家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自豪!

细数烽火岁月里军民同心抗战,当年城砖上的弹痕如今成了“活教材”,感慨老城焕新带来的变化……城墙还是那道城墙,但墙里墙外,已经是孩子们的笑声、是老街坊的寒暄、是晚上亮起来的万家灯火。观看完阅兵盛况,宛平的老居民们聚在一起,回望这座写满故事的老城发展的脚步,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些都让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家国’二字的分量!”一位居民说。

当天,宛平街道联合卢沟桥文化发展中心为首批“宛平城抗战记忆守护者”颁发纪念证书。今后,宛平街道将以珍贵的红色资源为依托,深化“口述史”收集,打造“城墙下的红色课堂”,推动抗战精神融入社区治理、民生服务各环节。

“丰台宛平是全民族抗战爆发纪念活动承载地,我们守护的不只是一方街巷,更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一份传承续写的精神。”宛平街道党工委书记孟丹说,接下来,宛平街道将紧扣红色文化传承,融合旅游、商业、公共服务,加大环境整治和有机更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宛平城不仅有历史风貌,更有文化生活,在铭记历史中开创未来,焕发新活力。

昨晚,卢沟桥点亮夜景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点亮”卢沟桥

本报讯(记者 孙颖)昨夜,800多年的卢沟桥被点亮,丰台区以“胜利之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暮色四合,永定河水轻轻拍打着卢沟桥,桥上的石狮子静默地矗立着,俯瞰这片热土。晚上7时许,作为2025“卢沟晓月”国庆中秋系列文化活动的开篇,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活动暨《卢沟晓月》亮灯仪式正式开启。

“一座石桥,铭刻八百年风雨沧桑;一道光芒,照见中华民族复兴之路……”雄浑有力的旁白声中,卢沟桥入口至桥头区域的地面灯光缓缓晕染开来,卢沟桥与宛平城笼罩在柔和的暗光中。悠远的古琴箫声混着永定河潺潺水流声,瞬间将人们带入历史的静谧氛围。

开篇的“古今对话·新城望旧月”中,一位耄耋老人牵着十来岁孙女的手,漫步卢沟桥,古今场景在暖色调地灯勾勒的石狮子轮廓中交叠。“铁血忠魂·烽火卢沟”篇章将时间拉回1937年7月7日,冷冽的蓝色侧光营造出

紧张氛围,急促闪烁的红光宛若

当年战火。“顶不住也得顶!这桥,这城,身后是咱中国!”抗战官兵眼神坚毅地说。

“号外!抗战胜利了!”喊声从远处传来,灯光聚焦于战士们曾屹立的位置,仿佛英雄的身影仍在守护这片土地,让人不由眼眶湿润。

随着情景剧落幕,一束白色追光打在桥中央,身着干净新衣的抗战小兵“小石头”奔跑着来到桥上,边跑边欢呼着——“新中国成立了!我们的光就有了!”

刹那间,卢沟桥上的灯光从他站立处逐一绽放,将整座桥与宛平城映照得光彩熠熠。亮起来的不只是灯,是千年不变的根脉,是先烈用命换来的盛世光华。在恢宏的《卢沟谣》交响乐声中,宛平城墙上,灯光“写”出了“9月26日,宛平城楼见,未完待续”。

“在今年卢沟桥亮化美化提升过程中,我们拆除了原护栏,采用低位隐蔽式灯具,以及无损安装工艺,确保桥体零破坏,实现‘见光不见灯’,通过降低灯具功率、减少管线铺设,既保障日间景观完整性,又实现夜间景观效果。”卢沟桥亮化美化提升设计师李大伟介绍。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