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东桥镇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需求,聚焦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中的堵点难点,以“三维聚力”为抓手,建强教育阵地“筑基”、分类精准施教“赋能”、深化实践转化“增效”,推动党员教育从“有形覆盖”向“有效提升”跨越,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服务为民”的农村党员先
近年来,东桥镇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需求,聚焦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中的堵点难点,以“三维聚力”为抓手,建强教育阵地“筑基”、分类精准施教“赋能”、深化实践转化“增效”,推动党员教育从“有形覆盖”向“有效提升”跨越,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服务为民”的农村党员先锋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阵地升级——打造党员教育的“硬核堡垒”。坚持把乡镇党校作为党员教育的“主阵地”,通过标准化建设、多元化师资、灵活化教学,让党员学习有平台、有资源、有实效。“标准化”建阵地。整合镇村两级资源,打造“镇级党校+村级教学点”矩阵,配套多媒体教室、图书资料室、实践基地等功能区,制定《党校管理制度》《学员考核办法》等6项制度规范,确保“有场所、有制度、有活动”。“多元化”强师资。组建“党政领导+党校教师+乡土专家”师资库,邀请各级党校教授、农技专家、乡村振兴带头人、老党员模范等60余人授课,今年以来开展“书记讲党课”“技术现场教学”“榜样事迹宣讲”10余场,覆盖党员800余人次。“灵活化”拓形式。依托数字平台,构建“三位一体”线上教育矩阵,确保党员教育“一个不落、全员覆盖”。针对流动党员建立线上联络组,通过视频连线、直播等方式组织“线上组织生活”;为年老体弱党员提供送学上门服务,通过适老化改造帮助“足不出户学党史”。今年累计推送学习资料320余条,覆盖流动党员90余名、年老体弱党员80余名。
精准施教——按下党员成长的“赋能开关”。针对农村党员年龄、职业差异,分类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让教育内容“对胃口”、“有实效”。“基础课”强党性。以村两委干部、机关党员干部为重点,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章党规,开展党纪教育、廉政警示等活动,强化党员身份意识。“技能课”提能力。聚焦乡村振兴需求,开设“田间课堂”“车间课堂”,邀请农技专家、电商达人、合作社理事长等“田秀才”“土专家”授课15场,内容涵盖特色种植、电商运营、农机维护等实用技术,培训党员400余人次,解决种植难题20余个。“流动课”不断线。建立流动党员联系机制,确保每名流动党员都有专门支委成员进行对接,通过远程视频、微信群交流、季度返乡补学等方式,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学”,今年以来收集发展建议21条。
实践转化——架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梁”。坚持“学用结合、以学促干”,将党员教育与为民办实事深度融合,通过承诺践诺、志愿服务、协商共治,推动党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承诺践诺亮身份。结合每月主题党日,深化“为民办实事”机制,组织党员围绕农业生产、环境整治、民生保障等基层实际,主动认领责任、公开承诺事项、接受群众监督。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为民办实事”200余次,机关党员主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提供定期走访服务;各村党员带头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认领“卫生责任区”,清理垃圾堆放点100余处;党员担任“乡村振兴信息员”,收集并反馈村民关于道路硬化、灌溉设施修缮等意见建议80余条,以“小承诺”托起“大服务”。志愿服务解难题。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划分“党员责任区”,动员在村务农党员、老党员、老村干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创新“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机制。今年以来,组织党员开展助耕助收、反诈宣传、关爱留守老人儿童等活动50余场,惠及群众600余人次;累计解决沟渠清淤、代销滞销蔬菜、维修灌溉设施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00余件,让党员服务“看得见、摸得着”。协商共治促善治。组织党员通过“板凳会”“村民议事会”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对集体经济发展、道路建设、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的意见建议。今年以来,累计收集群众诉求62条,推动解决村组道路硬化、路灯安装、农田机井修缮等问题40余条,真正把党员教育成效体现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上,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下一步,东桥镇将持续深化“三维聚力”模式,以阵地建设强根基、以精准施教提能力、以实践转化验成效,努力锻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党员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红色动能!(朱欣雨)
来源:皖西风采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