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机构的哈基米做了个猫爬架,我收到了全美第1录取奖学金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8 10:37 1

摘要:之前我趁伦艺放假,回汉艺组队做了个项目,拿到了缪斯设计奖,后来边在英国上学,边跟着汉艺老师“云”做项目,现在半年过去了,手里多了2个大奖+3个录取OFFER,还喜提全美第1艺术院校的奖学金~

之前我趁伦艺放假,回汉艺组队做了个项目,拿到了缪斯设计奖,后来边在英国上学,边跟着汉艺老师“云”做项目,现在半年过去了,手里多了2个大奖+3个录取OFFER,还喜提全美第1艺术院校的奖学金~

说起来,我还是个“双跨型”申请选手:从英国第2跨去美国第1,从传统平面跨去服务交互,这种跨度还能拿下录取奖学金,路过的蚂蚁都觉得:

其实能收到offer我也很惊喜,趁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下我的申请过程吧!

|本期分享人|

Z同学

汉艺国际教育 24届学员

本科 伦敦艺术大学 平面媒体设计 BA

OFFER(截至发稿前)

帕森斯设计学院 设计与技术MFA+每年$14,000奖学金

艺术中心设计学院 媒体设计实践MFA

萨凡纳艺术设计学院 服务设计MBI+每年$6,500奖学金

获奖经历(截至发稿前)

缪斯设计奖 银奖

IDA设计奖 银奖

伦敦设计奖 银奖

平面毕竟还是比较基础的嘛,而且我是在伦艺读的平面,跟大家刻板印象中的平面不同,我们真的不是只会写写画画,伦艺的专业也真的不是那么守旧

我是在LCC读平面媒体设计,我们专业的涉猎领域很广泛,虽然名字叫平面设计,但大家有做平面的、有做书的、还有做游戏做装置的,反正什么都有。可能这种“啥都插一脚”的教学思路已经刻在伦艺的DNA里了吧,隔壁CSM的平面也很多元

要说不同点的话,LCC的平面更传统一点,我们的印刷还有workshop什么的比较多,有很多选择;CSM那边可能更偏实验一点,我看他们的展览基本上有电脑、雕塑等等各种媒介。学妹学弟们如果想学“玩得比较花”的平面,请放心来伦艺~

在伦艺上课

在伦艺读得差不多了,平面相关的基本功练到位了,平时也能接触到专业外各种领域的新东西,后来慢慢到了我更想深入的方向——服务设计

我想学服务设计,是因为它提供了⼀种系统化整合能力,我觉得现代项目中的⽤户需求、技术实现和商业⽬标这些都⽐较割裂,而服务设计就可以协调这些要素。所以它不仅培养设计思维,更能锻炼⽤可视化⼯具推动多方共识的落地能力。

找准定位后,我就萌生了去美国读服务设计的想法。毕竟美国的服务设计很前沿,能让我掌握更多的技能,而且我来伦艺前是在加拿大读书,美国的环境我会更适应一点,谁不想回“快乐老家”呢~

我身边的中国留子们有差不多一半的人也打算继续读硕士,有的找个人申请,有的找机构申请,但我毕竟是跨地区+跨专业嘛,想来想去觉得还是机构更靠谱一些。

我是23年9月份来的汉艺,确定了24年申研究生,前前后后准备了差不多一整年的时间。

跨专业申请真的很不容易!对我来说的话,申请过程中最困难的部分应该是准备作品集的开始和结尾。前者是迷茫,后者是焦虑。

最开始的时候,都是汉艺的老师带着我⼀个部分⼀个部分做,⽐如背景调研、⽤户调研等等,刚开始接触这些,我自己也不知道做得对不对,只能边做边学,直到做到后面几个项目,那时候自己心里也有数了之后就好多了。

加上之前的获奖作品,我⼀共放了四个项目,分别是服务设计、交互设计,还有两个产品设计。我觉得作品集的内容丰富⼀点会更有说服力,毕竟设计是⼀个多面体嘛,得通过不同的项⽬来展示自己的各种能力

作品集项目

⽐如我第⼀个酒店的服务设计项⽬,虽然重点是服务流程优化,但我也做了配套的APP界⾯设计,这样就能同时展现我对线上线下的整体思考。还有那个多功能猫爬架的产品设计,结合了我比较擅长的手绘

我觉得作品集就是这样,会的技能都得亮出来,但更重要的是让它们通过不同的项目自然地展现出来,⽽不是硬凑,这样别⼈也能更全⾯地看到我能做什么。

要说我的作品集亮点,应该是比较有自己的风格吧。

比如我设计了⼀个可互动的冥想长椅,这个项目最初其实是学校的⼀个平面作业,但我觉得它的概念可以延伸得更远,所以把它改造成了⼀个公共装置。我的想法是:通过这个装置,让更多⼈参与到冥想的体验中,同时增强公共空间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冥想长椅项目

我做的冥想长椅不仅是⼀个休息的地方,还通过声音、触觉和视觉的互动,将冥想的平静感与环境结合起来,创造了⼀种治愈的氛围。

这个项目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超越了“完成作业”这个单纯的目的,而是把一个作品从设想带到了现实。这也是我⼀直在追求的用设计去连接人和空间,创造有意义的体验

冥想长椅项目+1

项目做完后,我焦虑的地方是在排版上,怎么排都不满意,只能苦刷潇潇老师的排版课,逼自己每天至少花2个小时纯排版。

所以建议大家完成⼀个项目之后就早点排版,并提前根据学校规划作品集的页数和内容。万⼀到时候缺了什么图片或者资料还好补⼀点,要不然到最后只能整合现有的资料硬排。

我的申请跨度确实有点大,毕竟之前我会的都是平面设计、书籍装订这种,让我做产品设计简直遥不可及,尤其是那个多功能猫爬架的项⽬,还涉及到了建模,我真的完全没接触过,可以说是从0开始,⼀开始真的崩如溃。

多功能猫爬架项目

那还能怎么样呢,硬着头皮学咯,我那时候⼀周约三次建模老师的课,手把手带着我做。整个过程真的挺费劲的,甚⾄让我⼀度怀疑自己本科是不是什么都没学到,但慢慢上⼿之后,就开始自己琢磨了,3D技能也提升得特别快

像Blender、Figma这些软件,都是我在汉艺一点点学出来的,现在回头看,这种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反而让我觉得有成就感。

学软件做的笔记

除了技能方面on the next level,更重要的收获是学会了如何系统地表达设计想法。以前我做项目更多是凭感觉,但在准备作品集的过程中,我学会了用清晰的逻辑去梳理设计流程,从调研到构思,再到落地呈现,整体的设计思维都成熟了很多。

而且在汉艺学习的时候,我接触到了很多其他专业背景的同学,和大家进行多元思想碰撞的时候,我也逐渐找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跟着老师一边做项目一边调整,最后做完了我的作品集。

凌晨还在跟汉艺的老师肝项目

过了作品集这个大关,我也开始着手准备其他申请材料。这里分享个“血的教训”:大家准备推荐信的时候,一定要早点跟学校老师们打招呼!晚了的话他们有可能来不及写或者不愿意写TT

找老师写推荐信

材料备齐,后面就轻松多啦。kuku一顿申请后,我一共收到了两所学校的面邀:伦艺和ACCD,正好一个英国一个美国,感觉英美老师还是有点小差异的,比如英国的老师在面试时比较随意,而美国的老师会跟你再强调一下整体的流程,但两个面试氛围都比较轻松,还是没什么压力的~

我申请的专业其实不止有服务设计,本来觉得我的作品集和部分申请的专业相关度没那么高,没想到帕森斯给了我offer还发了奖学金,天降惊喜~

如果学妹学弟也想在申请时就拿到奖学金,除了作品集要“猛肝”,获奖经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分哦!尤其是含金量高的大型比赛,像我之前拿到的缪斯,在申请上就帮了个大忙。

汉艺的猫猫

最后,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帮助,也祝大家都能上岸梦校!!如果你还有更多关于艺术留学、保研、作品集创作、背景提升、就业等相关问题,欢迎私信康石石。

来源:康石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