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喹啉乙酸酯类杀菌剂异丁乙氧喹啉,对水稻稻瘟病防效优异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8 10:56 1

摘要:异丁乙氧喹啉(tebufloquin)是明治制果株式会社于2003年研发的新型喹啉类杀菌剂,研发之初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病害,尤其对稻瘟病具有很好的防效,后来日本也登记大豆紫斑病和茶炭疽病等,经过生测表明在25mg/L剂量下,异丁乙氧喹啉对水稻稻瘟病防效为100%

异丁乙氧喹啉(tebufloquin)是明治制果株式会社于2003年研发的新型喹啉类杀菌剂,研发之初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病害,尤其对稻瘟病具有很好的防效,后来日本也登记大豆紫斑病和茶炭疽病等,经过生测表明在25mg/L剂量下,异丁乙氧喹啉对水稻稻瘟病防效为100%,在400mg/L剂量下,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为100%,对玉米锈病的防效为90%,这与之前笔者推测的该类化合物具有超广谱的杀菌活性一致。同时异丁乙氧喹啉还有一定的杀虫和除草活性,所以夸作物推广也应注意药害。

01 产品简介

英文名称:tebufloquin

中文名称:异丁乙氧喹啉

化学名称:(6-叔丁基-8-氟-2,3-二甲基喹啉-4-基)乙酸酯

17H20

相对分子质量:289.345

CAS登录号:376645-78-2

结构式:

理化性质:纯品为白色固体,相对密度1.122(20℃),Kowlg⁡P=5.12(25℃),沸点379.56°C,闪点183°C。

02 作用机理

异丁乙氧喹啉作用于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传递链的复合体II,靶标位点为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HODH)。与传统的醌外抑制剂杀菌剂(QoI-fungicides)没有交互抗性。国际杀菌剂抗性行动委员会 FRAC U 16,4-喹啉乙酸酯组。

03 应用

应用作物:水稻、大豆、玉米、小麦、茶叶等

防治病害:水稻稻瘟病、大豆紫斑病、玉米锈病、茶叶炭疽病、轮斑病等

开发剂型:20%异丁乙氧喹啉SC、15.0%异丁乙氧喹啉SC

04 登记情况

日本登记情况

异丁乙氧喹啉在日本由明治制果和三井化学进行开发登记,登记剂型有2%粉剂,和20%悬浮剂,登记作物为茶、水稻、大豆。

日本关于异丁乙氧喹啉的调查报告(包括制剂、登记、毒性、使用方法、药害、环境等数据):https://www.maff.go.jp/j/nouyaku/n_sinsa/pdf/tebu_floquin.pdf

05 专利情况

专利名称:稻瘟病防除剂

授权日:2005/03/16

申请日:2001/05/29

当前专利权人:明治制果药业株式会社

目前中国专利已失效

摘要:本发明涉及下式(1)的化合物或其酸加成盐。该化合物具有优良的稻瘟病防除效果。∴〔式中,R为氢原子、-COR1、-COOR1(其中,R1为碳原子数1~4的烷基)、-COCH2OCH3或-COCH2OCOCH3〕。

06 合成路线

路线一:由4-叔丁基-2-氟苯胺和 2-甲基乙酰乙酸乙酯合环合成中间体2,3-二甲-6-叔丁基-8-氟4-羟基-喹啉。然后与乙酸酐(乙酰氯)反应即可得到2,3-二甲基-6-叔丁基-8-氟-4-乙酰基喹啉,即异丁乙氧喹啉。合成路线如下:

路线二:以邻氟苯胺为原料,经氯甲酸甲酯保护氨基,在与叔丁醇在硫酸催化下F-C烷基化反应得到中间体M-2,再在碱性条件下脱保护得到关键中间体M-3(4-叔丁基-2氟苯胺),然后M-3和2-甲基乙酰乙酸乙酯在PPA条件下合环得到另一关键中间体M-4(2,3-二甲-6-叔丁基-8氟-4-羟基-喹啉),最后与乙酸酐(乙酰氯)反应即可得到2,3-二甲基-6-叔丁基-8-氟-4-乙酰基喹啉,即异丁乙氧喹啉。合成路线如下:

07 复配推介

鉴于异丁乙氧喹啉广谱的杀菌活性和良好的复配性,可选择与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氟嘧菌酯、甲苯醚菌酯、肟菌酯、氧环唑、联苯三唑醇、糠菌唑、环丙唑醇、苯醚甲环唑、烯唑醇、氟环唑、乙环唑、腈苯唑、氟喹唑、氟硅唑、粉唑醇、己唑醇、亚胺唑、种菌唑、氯氟醚菌唑、叶菌唑、腈菌唑、戊菌唑、丙环唑、丙硫菌唑、硅氟唑、氯氟醚菌唑、戊唑醇、四氟醚唑、三唑酮、三唑醇、灭菌唑、氟唑菌苯胺、茚吡菌胺、氟茚唑菌胺、联苯吡嗪菌胺、吡噻菌胺、氟吡菌酰胺、氟苯菌哒嗪、咯喹酮等复配,用于登记所针对作物的真菌性病害。

08 前景展望

目前常规杀菌剂的抗性越来越重,因此急需作用靶标新颖的杀菌剂开发和使用,以减少病害对作物危害,创造更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哒嗪类杀菌剂具有杀菌谱非常广,作用迅速,治疗效果显著,复配性好,不易起抗性,合成成本低,无专利壁垒等诸多优势,笔者看好其前景。

来源:世界农化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