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华博士庞众望当选202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从捡废品少年到科研先锋,他用26年人生完成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命运突围。
清华博士庞众望当选202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从捡废品少年到科研先锋,他用26年人生完成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命运突围。
8月16日央视演播厅内,当白岩松念出“庞众望”三个字时,这位戴着眼镜的清瘦青年从容起身,接过了象征国人精神标杆的奖杯。台下掌声如潮水般奔涌——一个曾被预言“活不过20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如今已成为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博士生。
庞众望的家乡在河北沧州吴桥县庞庄村。他的家庭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
父亲患有精神分裂症,无法正常交流。
母亲庞志芹因先天性脊柱裂双腿截肢,终身与轮椅为伴。
童年是一串浸透汗水的数字。4岁那年,庞众望被查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费需4万元。母亲庞志芹刺绣到深夜,坐着轮椅挨家挨户借钱,跑遍全村才凑够救命钱。
从此,捡废品成了他的“必修课”。冬天冻裂的小手在哈气中取暖,夏天忍着垃圾恶臭写作业。铅笔短得握不住,就用麻绳缠起来继续用。
当记者问及家庭,少年坦然回应:“我没觉得我的家庭有哪一点拿不出去! 我的妈妈那么好,别人应该羡慕。”
2017年盛夏,庞庄村沸腾了。庞众望以高考684分+清华自强计划60分的成绩夺得沧州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录取。
校长邱勇亲自将录取通知书送到家徒四壁的小屋,母亲抚摸着通知书泪如雨下。
初入清华园,这个名字曾让他夜不能寐。“不是说在意别人看不起,而是害怕有负众望。”转折发生在实验室——当了解到精密仪器长期被德美日垄断,他立下誓言:“科技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叫科技,在别人那里可能是威胁!”
发表多篇SCI论文,获三项国家发明专利。
研发微纳光学检测技术,将某型号检测仪成本从300万美元降至45万人民币。
成果应用于国产光刻机研发
颁奖台上,白岩松抛出关键一问:“‘众望’这个名字是否变成了压力?”
庞众望的回答举重若轻:“一开始肯定有压力,但现在放得下了。在清华学到最重要的一点是——每个人的努力都有边界,要在能力边界内不断做得更好。”
这份清醒认知,让白岩松眼中闪过赞许。当被问及当下目标,青年目光灼灼:
“努力把科研做好,向所有人展现中华儿女骨子里的韧性与奋进。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要坚定地走下去!”
话音落处,颁奖词在会场回荡:“背影留给坎坷,笑容交给阳光。名字里写着责任,步履中充满力量......”
母亲庞志芹的身影始终萦绕在庞众望的生命里。这位曾被预言“活不过20岁”的残疾女性,创造了活到48岁的生命奇迹,更用笑容为儿子铸就精神铠甲。
“妈妈每天都在笑,我为什么要去难受?”庞众望在镜头前含泪回忆。2020年母亲离世前,听到了儿子通过博士面试的消息。她最后的嘱托成为儿子的人生航标:“为国家多做贡献,帮助更多人。”
如今他践行承诺:
· 婉拒所有资助,靠奖学金完成学业
· 发起“微光助学计划”资助12名贫困生
· 担任吴桥文旅大使反哺家乡
---
领奖台上那句“展现中华儿女骨子里的韧性”还在回响。庞众望的故事已超越了励志传奇——当山东留守儿童在作文里写“原来捡废品的孩子也能上清华”,当迷茫少女因他的故事重拾专业理想,一粒粒希望的种子正在破土。
命运给了最差的剧本,他却演成了时代的灯塔。你心中是否也有一个“不被现实困住”的庞众望?
来源:回顾往事已成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