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许多人习惯睡前刷手机、开小夜灯或留一盏台灯,甚至让电视播放到天亮。但你知道吗?这种看似无害的"睡眠伴侣",可能正在悄悄影响你的血糖健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团队对近10万中国成年人的研究显示:夜间暴露于人造光,可能与糖尿病风险升高有关。这项成果发表于
许多人习惯睡前刷手机、开小夜灯或留一盏台灯,甚至让电视播放到天亮。但你知道吗?这种看似无害的"睡眠伴侣",可能正在悄悄影响你的血糖健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团队对近10万中国成年人的研究显示:夜间暴露于人造光,可能与糖尿病风险升高有关。这项成果发表于权威医学期刊《糖尿病学》(Diabetologia),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背后的科学证据。
研究团队分析了中国162个地区的98,658名成年人的数据(平均年龄42.7岁,男女比例接近1:1),发现:
夜间长期暴露在人造光下的人群,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更高,胰岛素敏感性更差。根据模型推算,中国超900万18岁以上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可能与夜间光暴露存在关联。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关联在中老年人群、女性群体中更为明显,但无论是否肥胖、是否有糖尿病家族史,夜间灯光的影响都普遍存在。
根据研究结论,我们给出以下科学建议:
1. 打造"全黑"睡眠环境
关闭所有光源(电视、小夜灯、手机充电指示灯等),室外强光可使用遮光窗帘。若必须保留微弱光源,选择暖色红光(对褪黑素抑制较弱)。2. 建立规律作息
每天固定时间入睡和起床(包括周末),误差不超过1小时,帮助稳定生物钟。3. 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屏
手机、电脑的蓝光(波长460nm左右)对褪黑素抑制最强,建议开启护眼模式或佩戴防蓝光眼镜。4. 调整饮食与运动
睡前3小时避免大餐、咖啡、酒精;白天适度运动(如快走、瑜伽)可提升睡眠质量。该研究为观察性结论,仅提示夜间光照与糖尿病存在关联,而非直接因果关系。未具体区分光源类型(如LED灯、白炽灯)、光照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影响。但结合既往动物实验,夜间光照干扰代谢的生物学机制已得到部分验证,仍需更多研究细化结论。
血糖健康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关掉一盏灯、早睡一小时、放下手机,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实则是守护代谢健康的重要防线。
参考文献:
[1]Zheng R, Xin Z, Li M, Wang T, Xu M, Lu J, Dai M, Zhang D, Chen Y, Wang S, Lin H, Wang W, Ning G, Bi Y, Zhao Z, Xu Y. Outdoor light at night in relation to glucose homoeostasis and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 a national and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98,658 participants from 162 study sites. Diabetologia. 2023 Feb;66(2):336-345.
文章仅供参考,具体诊治及用药须基于医生处方进行。
来源:健康1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