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NPD关系中情绪虐待的代际传递——我的疗愈之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7-19 14:02 4

摘要:一个孩子频繁道歉,看似懂事,但我隐隐察觉,背后藏着些什么不对劲的东西。

一个小场景引发的深思

晚饭过后很久,8岁的儿子满身泥土,衣服湿透地走进家门。

他说了句:“妈妈,对不起。”

我愣了一下。最近,他说“对不起”的次数明显多了许多。

一个孩子频繁道歉,看似懂事,但我隐隐察觉,背后藏着些什么不对劲的东西。

⚠️ 觉察:我的情绪创伤,传递到了孩子身上

我不是一个容易发火的妈妈,但每次从老家回来,和母亲相处之后,我对孩子的耐心会变得特别有限。

他多说一句话、多看一眼动画片,我就会忍不住提高音量,甚至责备他。

久而久之,他变得非常小心和敏感,第一句话常常是:“对不起。”

那些年,在自恋型人格障碍(NPD)母亲的影响下,我学会了“孝顺就是不顶嘴”,也学会了把所有情绪憋回心里。

最终,这些情绪虐待悄无声息地跨代传播,转嫁给了我最亲近的孩子。

过去的的误解

她刀子嘴豆腐心;她是为了我好;她脾气急,别太放在心上。

直到后来,我开始觉察到——她那些言语上的贬低、羞辱性的回应、忽视我的感受,都是情绪虐待的具体体现。

️♀️ 情绪虐待的隐形形式

“情绪虐待”听起来很严厉,但它常常悄无声息地存在于家庭里,比如:

过度批评和否定;冷漠、忽视孩子的感受;对错误反应过激,放大羞耻感;情绪失控后却归咎于“你逼我的”。经常道歉;害怕表达真实需求;惧怕犯错;变成“过度懂事”的孩子。

我们不是注定成为上一代的翻版

意识到自己开始复制这些模式时,我感到羞愧,但我知道,光有羞愧是无法改变的。

于是我看了大量相关书籍,也做了很多尝试和调整:

在情绪爆发前暂停一秒,问自己:“我是在回应孩子,还是在复刻自己过去受到的伤害?”记录每一次情绪失控的时间地点场景勇敢对孩子说“对不起”: “不是你的错,是妈妈没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传递理解和肯定,让孩子明白,他的错误不会影响他的价值。给错误赋予意义,帮助孩子从中学习,而不仅仅视为失败。

我学着放下对“完美母亲”的执念,转而成为一个“可修复的母亲”

——愿意承认错误,愿意建立真实的连接。

❤️今日复盘:

我曾因为过去的伤害,在亲密关系中失控、后悔、内疚,但是:

我不是坏妈妈,不是失败者。

我是那个愿意终止代际伤害的人。

每一次我说“对不起”,每一次我收住情绪,都是用行动告诉孩子——

“我爱你,胜过我的伤痛。谢谢你成就温柔的我。”

来源:NPD棱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