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风云变幻的时代舞台上,胡适与哈耶克,这两位曾在不同领域泛起涟漪的人物,如今却在时代浪潮的冲刷下,身影逐渐模糊。但令人玩味的是,仍有那么一小撮人,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般,紧紧追随他们的脚步,在当下的舆论场和现实社会中,上演着一出出不合时宜的荒诞剧。
在风云变幻的时代舞台上,胡适与哈耶克,这两位曾在不同领域泛起涟漪的人物,如今却在时代浪潮的冲刷下,身影逐渐模糊。但令人玩味的是,仍有那么一小撮人,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般,紧紧追随他们的脚步,在当下的舆论场和现实社会中,上演着一出出不合时宜的荒诞剧。
一、胡适的“追随者”:历史倒车中的幻影
曾几何时,国内部分“公知”将胡适视为精神偶像,对其推崇备至。他们欣赏胡适“全盘西化”的主张,企图照搬西方的政治、文化模式,来改造中国社会。在他们眼中,中国传统文化一无是处,只有西方文明才是拯救中国的“灵丹妙药”。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的日益强大,“公知”群体逐渐失去市场,其荒谬言论被大众一一识破。但仍有极少数“公知”的残余分子,依旧抱着胡适的那一套不放。他们在一些小众圈子里,继续宣扬胡适的“西方优越论”,对中国的发展成就视而不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嗤之以鼻。
比如,在某些学术研讨会上,个别学者表面上打着学术交流的幌子,实则暗地传播胡适“崇洋媚外”的思想,质疑中国在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改革成果,试图扰乱人们的思想。他们的行为,就像是在新时代的阳光下,执着地守护着一片阴暗的角落,妄图用那早已过时的观念,来对抗中国崛起的现实,沦为众人眼中可怜又可笑的精神附庸。
二、哈耶克的“拥趸”:现实困境中的挣扎
哈耶克作为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其理论强调自由市场经济的绝对主导地位,极力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当今世界,虽然主流经济理论已经认识到市场与政府需要相互配合、协同作用,但仍有极端自由主义的“信徒”,顽固地坚守哈耶克的理论阵地。
在部分经济论坛和线上财经社群中,时常能看到这些人宣扬哈耶克的观点,认为政府对经济的任何调控都是“罪恶的干涉”,主张彻底放开市场,让经济完全按照“自然秩序” 发展。他们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这样的现实教训视若无睹,在那场危机中,正是由于金融市场过度自由化,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管,才导致了经济的全面崩溃。
这些哈耶克的追随者,就如同生活在经济理论的“乌托邦”里,不顾现实中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诸多缺陷,一味追求所谓的“绝对自由市场”。他们的主张在现实经济政策制定中,几乎没有任何立足之地,却还在自我陶醉,试图用那套不切实际的理论,来指导复杂多变的经济实践,最终只能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成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空想家”。
三、追随行为背后的荒诞逻辑与时代背离
无论是追随胡适还是哈耶克的人,其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对历史的无知与肆意扭曲。胡适所处的时代,中国面临着救亡图存与社会变革的双重任务,他的一些主张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既有积极意义,也存在局限性。而哈耶克的理论诞生于特定的西方社会经济环境,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争议与修正。但他的追随者们,往往只截取其理论中的片面观点,将其奉为圭臬,忽视了理论背后的历史演变和现实条件。他们对历史的这种无知与扭曲,不仅误导了公众对历史人物和思想的正确认知,也使得他们的观点在理性的审视下,显得苍白无力。
从更深层次看,这些追随胡适、哈耶克的人,其实是在逃避现实、抗拒时代的发展潮流。当今世界,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然而,那些追随胡适 “全盘西化”论的人,无法接受中国在坚持自身特色的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的现实,他们依然沉浸在对西方模式的幻想之中,企图通过宣扬过时的思想,来否定中国的发展道路。
同样,哈耶克的追随者们,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各国加强宏观调控、应对经济危机的现实需求,却还在固执地坚守自由市场经济的极端立场,拒绝承认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们的行为,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变化的恐惧与逃避,妄图用过去的理论,来对抗现实的发展,最终只能被时代的车轮无情地碾压。
在时代滚滚向前的洪流中,胡适和哈耶克的思想,早已无法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和现实需求。那些依旧追随他们的人,不过是在时代的边缘徒劳地挣扎。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尊重历史、立足现实,才能在时代的舞台上找到正确的方向,而不是成为被时代抛弃的“孤魂野鬼”,在荒诞的追随中迷失自我。
来源:森林间穿梭松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