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3日,西安某河畔,一位卖瓜子的大爷因顾客未支付13元货款,开启了一场长达数日的“喇叭追债”。蓝色三轮车、循环播放的大喇叭——“谁拿了我13块钱瓜子么付钱,我XXXXX”成为了河边独特的风景。网友评论区打油诗这样描述:《咏瓜子》——河
2025年3月23日,西安某河畔,一位卖瓜子的大爷因顾客未支付13元货款,开启了一场长达数日的“喇叭追债”。蓝色三轮车、循环播放的大喇叭——“谁拿了我13块钱瓜子么付钱,我XXXXX”成为了河边独特的风景。网友评论区打油诗这样描述:《咏瓜子》——河堤路上皮嘴馋,买包瓜子没付钱。大唐雅音喇叭传,十三块钱贼不完。
大爷的蓝色三轮车
事件发酵后,网友戏称其为西安“第一大案”。并调侃大爷:“拍视频无论什么风格,都配上大爷大唐雅音讨债的声音;视频传到哪了?”也有人感慨:“13元或许只是一杯奶茶的钱,但对老人来说却是生计所依。”这场看似荒诞的追讨,映射出市井生活的真实与无奈。
网友评论笑翻天:
据热心网友现场追问,大爷道出了缘由:13元钱瓜子只挣3元钱,当天,他同时接待了三四个顾客。买瓜子的顾客当时并没有逃单,的确扫码了,并告诉大爷:“看,钱付了。”但大爷当时忙于接待其他顾客,只回应了声“好”,并未查看钱是否到账。接待完其他顾客后,大爷才发现13元的瓜子钱未付。他在原地等了40分钟,希望顾客发现后能回来付钱,但一直没见到人。于是,大爷开始用喇叭讨账。
事件迅速登上热搜,网友纷纷发视频或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且呈现两极分化。
一方认为大爷小题大做:“13元至于吗?可能别人是无心的,但“大唐雅音”全网传播影响不好;这算不算网暴?”
另一方则力挺:“小摊贩的每一分钱都是汗水换来的,顾客也会发现未付成功,但没有后续动作就是人品问题。”
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2023年5月西安租客徒步十几公里,用仅有的13元为住院房东买甜瓜的暖心故事。两种“13元”的叙事,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冷暖的两面。
2023年租客用仅剩的13元买甜瓜去看望房东
此外,公众对“13元”的关注,是对社会诚信体系的一次集体审视。2019年河北某4S店“13元买车”闹剧被揭穿为营销炒作,涉事企业利用虚假广告博眼球,最终遭监管部门处罚。相比之下,西安大爷的愤怒更显真实——没有剧本,只有生存压力下的本能反应。正如网友所言:“13元买走的不仅是瓜子,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西安河畔的喇叭声,终会随时间消散,但它留下的思考不应止息。从一碗面、一包瓜子到一次打车,每一笔微小交易的诚信履约,都是城市文明的基石。当社会能为最底层的生计者托住底线,当普通人不必因13元而“骂街”时,方显一个城市的温度与尊严。#谁拿了13块瓜子没付钱#
你对此事怎么看?
来源:披萨不吃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