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上海,你“痛”了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3 23:25 2

摘要:2025年的上海,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二次元革命”。从地铁车厢到商业街区,从历史地标到新兴园区,整座城市化身“痛城”,被《明日方舟》《原神》等IP元素浸润得五彩斑斓。这场由“痛”文化掀起的热潮,不仅重塑了城市空间的文化肌理,更揭示了年轻一代消费行为的深层变

2025年的上海,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二次元革命”。从地铁车厢到商业街区,从历史地标到新兴园区,整座城市化身“痛城”,被《明日方舟》《原神》等IP元素浸润得五彩斑斓。这场由“痛”文化掀起的热潮,不仅重塑了城市空间的文化肌理,更揭示了年轻一代消费行为的深层变革。上海正以敏锐的产业嗅觉,将“二次元经济”转化为拉动消费、激活产业的新引擎。


一、全城“痛”快:上海如何成为二次元文化的“现象级现场”


空间再造:从公共交通到商业地标,“二次元”渗透城市毛细血管

移动的文化地标——痛车与痛列的狂欢。7月18日,徐汇区田林路虹漕路公交站台变身为上海首个“痛站”,搭配每日限时运营的《明日方舟》主题“痛车”,车厢内外装饰着游戏角色立绘与Q版表情包,拉手、车窗均融入干员元素,成为“流动的二次元文化地标”。轨交11号线更是推出全景沉浸式“明日方舟主题列车”,车厢分“野趣拾光”与“集成战略”双主题,乘客可在通勤中体验游戏场景的视觉冲击,日均吸引数千人打卡。

商业街区的次元破壁——从痛楼到痛园的进化。百联ZX创趣场以“B站小电视”气模空降南京东路,摇身一变成为“痛楼”,吸引二次元爱好者穿梭于《星穹铁道》同人COS集结、全职高手“金雨”场景还原等快闪活动中。豫园商城则以“国创豫宙漫游季”颠覆传统文旅模式,九曲桥畔《牧神记》的激光雾森画卷、凝晖路《天官赐福》的极乐坊场景,日均客流突破16万人次,35岁以下客群占比超60%,老字号关联销售预计达4000万元。


下图:轨交11号线推出全景沉浸式“明日方舟主题列车”(图源:上海嘉定)

事件营销:从展会经济到全民参与,打造现象级文化事件

IP主题日与嘉年华的矩阵式轰炸。徐汇区“元界夏日嘉年华”以五大IP主题日串联整月狂欢:《明日方舟》的“罗德岛派对”、《原神》“可莉生日冒险”、《王者荣耀》全国海选赛等,吸引超50万人次参与,带动周边消费券核销率达85%。杨浦区复兴岛更是打造全球首座“痛岛”——小红书RED LAND冒险岛,8万平方米空间被划分为“翻身时空港”等三大沉浸式体验区,三天吸引10万人登岛,配套发放500万元消费券撬动商圈消费。

全民共创的文化实验——从痛报到痛妆的破圈尝试。BW2025推出上海首份“痛报”,融合《时光代理人》等IP元素,首日便引发万人排队哄抢,社交平台相关话题阅读量破亿。Maxcos2025上海市民文化节妆造大赛首次将Cosplay纳入官方赛事体系,嘉定站海选吸引百余名爱好者以“国潮×次元”主题演绎,传统水袖与未来感光效交相辉映,推动二次元文化从亚文化走向主流。


下图:2025年7月11日,新闻晨报联合BW2025推出上海首份“痛报”,共16版,成为粉丝收藏的“硬通货”(图源:搜狐网)

数据印证:二次元经济的爆发式增长

消费规模:豫园“痛园”活动期间销售额增长显著,日均客流较日常增长超20%;杨浦区五角场商圈在BW2025期间消费额增长65%,消费笔数增加337%。

产业联动:百联ZX创趣场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70%至5.1亿元,客流增长40%至1330万人次,较转型前日均客流翻5倍,印证了“二次元+商业”的强劲变现能力。

文化输出:鹰角网络《明日方舟》主题列车始发站设于嘉定,企业更于7月登上纽约林肯中心举办专场音乐会,推动中国数字文化走向世界。


二、从“次元壁”到“消费链”:年轻一代文化娱乐消费的四大跃迁


从物质消费到情感消费:IP共鸣驱动的价值重构

年轻消费者对二次元的投入已超越商品本身,转而追求情感联结。如豫园“痛园”中,《百妖谱》桃树与九曲桥的结合,让年轻人在视觉奇观中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对话。BW2025“痛报”的火爆,正是因其满足了粉丝对IP的收藏欲与社交分享欲,成为“硬通货”。


从单向接受向多维互动:沉浸式体验的全民参与

空间互动:元界嘉年华设置“罗德岛宿舍”主题化妆间,鼓励游客化身游戏角色参与巡游;复兴岛“痛岛”以RPG模式让玩家自由选择剧情线,触发专属任务。

消费互动:京东开学季痛车巡游推出“对暗号上车”活动,用户完成打卡即可领取限定谷子,将购物行为转化为社交仪式。


从个体兴趣到社群经济:Z世代的圈层化生存

二次元爱好者通过线下活动形成强粘性社群。如上海“沪痛组”拥有800多名成员,定期组织痛车聚会;临港“痛车同好会”汇聚40台常驻痛车,形成独特的亚文化生态。这些社群不仅推动活动传播,更成为品牌精准触达目标客群的桥梁。


从日漫依赖到国创崛起:文化自信下的消费转向

国产IP的崛起成为显著趋势。2025年第一季度,国产IP谷子交易额达日本的1.2倍,《明日方舟》《原神》等国创作品通过主题列车、音乐会等形式,展现中国数字文化的创新力量。豫园引入《天官赐福》《时光代理人》等10个国漫IP,老字号联名产品销售额破千万,印证国潮与二次元的化学反应。


下图:一场持续46天的“豫园夏日奇幻夜—国创豫宙漫游季”悄然打破次元壁,将烟火气的老城厢与时尚潮流的二次元文化深度融合,变身“痛园”(图源:上海黄浦)

三、上海突围:让“二次元经济”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政策创新:培育二次元生长的制度沃土

在消费激励方面,徐汇区派送“元界嗨逛券”,覆盖泛二次元消费场景;杨浦区推出的500万元“玩转杨数浦”消费券,更直接带动商圈客流劲增238%,让消费活力持续涌动。

在产业扶持上,嘉定区“南翔游戏谷”已吸引25家企业扎根,剑指2035年实现2400亿元产业总产出的目标,还为鹰角网络等企业提供从资质申请到人才落户的全周期陪伴式服务,让产业成长更有底气。

在文化赋能层面,上海国际动漫月巧妙联动ChinaJoy、BW等展会与城市空间,打造出15大商圈、主题酒店等特色场景,织就一张“全城皆展”的文化网络,让二次元文化融入城市肌理。


空间焕新:打造虚实交织的文化消费新场景

在公交场景里,除了轨交11号线“明日方舟”主题列车,地铁9号线、12号线、15号线也同步开出元界嘉年华“主题彩绘列车”,让日常通勤摇身一变成为沉浸式文化体验,让路途中的时光也充满乐趣。

在商业场景中,百联ZX创趣场、豫园商城等通过IP快闪店、主题场景布置,将传统商业体升级为可游可玩的“第三空间”。像番茄小说国内首店,以《十日终焉》实景还原吸引大批书迷打卡,其上海限定周边销售额占比高达30%,尽显IP魅力。

在文旅场景里,复兴岛“痛岛”将工业遗迹与二次元创意碰撞融合,船台park的“翻身时空港”成了网红争相打卡的地标,更带动杨浦文旅消费踏上升级新台阶。


产业联动:织就从创作到消费的生态闭环

上游创作端,南翔游戏谷汇聚鹰角网络、米哈游等头部企业,形成从研发、发行到衍生开发的完整生态链条。鹰角网络更通过主题列车、音乐会等形式,让IP影响力从游戏世界延伸至公共文化空间,让虚拟形象走进现实生活。

中游运营环节,政府与企业携手发力,推动IP从虚拟世界走向现实场景。如徐汇区文旅局联合米哈游、鹰角网络打造嘉年华,企业深度参与商业运营,实现产业发展与消费升级的双向奔赴。

下游消费端,“谷子经济”的爆发式增长推动周边市场不断扩容。2025年中国“谷子”市场规模已超1600亿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3000亿元;百联ZX创趣场等商业体则通过限定商品、粉丝专属活动,让短暂流量沉淀为持续复购的消费动能,让热度转化为长久效益。

结语:当二次元遇见上海,一场关于未来消费的模式重构


2025年的上海“痛城”现象,绝非简单的文化热潮,而是城市发展逻辑的深层变革。通过将“二次元文化”嵌入城市空间、产业政策与消费场景,上海不仅激活了年轻一代的消费潜力,更探索出一条传统与现代共生、商业与文化共荣的路径。未来,随着更多产业载体的成熟,以及政策创新的持续加码,上海有望成为全球二次元经济的标杆城市,让“痛”文化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能。这场由年轻人主导的文化实验,或许正为中国城市更新提供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上海方案”。


原创作者: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严含

责任编辑:胡珊毓

策划审核:夏 雨











来源:上海转型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