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团结协奏曲 谱写进步新乐章 ——工行贵州省分行靶向发力助推民族地区发展行稳致远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8 10:16 1

摘要:作为金融助力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力量,工行贵州省分行始终秉持大行担当,持续加大对民族地区及苗乡侗寨的金融支持力度,让古老村寨焕发时代光彩,助力民族特色产业升级,一场场关于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精彩故事正于黔贵大地徐徐展开。

翻开贵州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民族文化与现代经济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画卷。

作为金融助力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力量,工行贵州省分行始终秉持大行担当,持续加大对民族地区及苗乡侗寨的金融支持力度,让古老村寨焕发时代光彩,助力民族特色产业升级,一场场关于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精彩故事正于黔贵大地徐徐展开。

夜幕降临,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灯火璀璨,层层叠叠的鼓楼在夜色中熠熠生辉,清亮悠扬的侗族大歌穿越千年,诉说着侗寨深厚的文化底蕴;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鳞次栉比的吊脚楼错落有致,鼓楼巍峨挺立,山水相依的美景倒映在游客眼中,仿若一幅流动的民族画卷;毕节市黔西市化屋村街道繁华热闹,苗家阿妹身上的银饰叮当作响,琳琅满目的蜡染、刺绣工艺品精美绝伦,让人流连忘返……

扎根民族地区,工行贵州省分行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把握民族地区发展脉搏,发挥网点多、客群密优势,聚焦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民族文化传承、特色产业升级时的资金需求,靶向发力,奋力奏响民族团结“协奏曲”。

■ 补齐短板 共谋发展破局之法

在黔东南州群山环抱之中,剑黎高速于峭壁之间横贯而出,犹如一道美丽弧线架于青山之间、江水之上。

“路通了跑起来更快,现在我从黎平到剑河只需1小时,比原来节省一半多的时间。”常在剑黎高速跑货运的货车司机杜师傅说。

畅通的道路背后,是工行贵州省分行以1800亿元资金支持全省公路建设,助贵州补齐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短板的精彩一笔。

长期以来,身处贵州大山深处的民族地区群众渴望走出大山,换个活法。然而,连绵不绝的大山阻隔了群众美好生活的希望。

如何改变?怎么升级?工行贵州省分行与民族村寨共谋破局之法。

工行贵州省分行从城乡统筹战略中找出路,将“金融为民”的初心践行在行动中,通过植入金融服务,助民族地区补齐交通短板、改善人居环境,助民族地区群众向着美好生活出发。

架起与外界沟通的大道,该行以充足的信贷资金支持高速公路项目、通村公路项目建设,助民族地区挺起发展的脊梁。其中,该行累计投放92亿元支持凯里环城、雷榕、剑黎等公路项目,物流、人流、信息流顺着高速路流入民族地区,既打通发展“毛细血管”,也拉高群众幸福指数。

延伸至深山的道路,如同打开民族地区宝藏的钥匙,连接内外,让沉寂的民族山乡迸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争睹“芳颜”。然而历经时光侵蚀,古老的村落急需金融“梳妆”。

聚焦民族地区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亟需升级改造痛点,该行主动为遵义市习水县土城古镇、黔东南州镇远县镇远古镇旧城改造以及增设供水管网、停车场、太阳能路灯等生活设施提供金融支持,助传统村落换上“新装”,将美丽变现。

工行贵州省分行到榕江县三宝侗寨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

倾注资金,也为民族地区植入金融服务。该行融入当地百姓生活,在化屋村等地落地全省系统内第一家普惠金融支付服务点,将“工农e家”惠农服务平台植入便利店、民宿等生活场景,并将反诈、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金融知识送到民族地区群众身边,拉近与民族地区群众的距离。

■ 传承非遗 共织绚丽文化画卷

仲春时节,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延绵青山生机勃发。

3月19日,黔西市文丽蜡染刺绣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绣娘们双脚轻快地踩着缝纫机踏板,正神情专注地缝制绣片、香包、绣服等苗绣产品,手中的针线如有生命一般,在布面跳跃、交织。

“工行把公司从资金困局中解救出来,让苗绣发扬光大。”看着车间规模一年比一年大,该公司负责人杨文丽感慨道。

一年多前,杨文丽扩大生产存在资金困难,工行贵州省分行向她伸出援手,仅3个工作日便为其发放125万元,并匹配惠农政策基准利率,助企业轻装上阵。

如今,化屋苗绣已走出大山畅销海外,指尖技艺变为指尖经济,民族文化的光彩愈发动人。

工行贵州省分行支持蜡染企业发展。

在历史长河中,苗绣、蜡染、马尾绣、牙舟陶等民族文化符号犹如珍珠闪耀黔贵大地,但小、弱、散的现状,难以汇聚成势。

将民族符号串珠成链,工行贵州省分行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因地制宜为民族文化定制专属融资方案,深挖民族文化含金量,写下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工行注脚。

当古朴的民族文化与时髦的21世纪相撞,靠的是一代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创新,该行为拥有指尖绝活的匠人撑腰,推广“新一代经营快贷”“e企快贷”等线上产品扩宽融资渠道,“零跑腿”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0%,带动百余人将非遗手艺传承下去,演绎新故事。

找到文化传承更多“打开方式”,该行创新“文化IP+金融”模式,与总行联合发行“天下西江”等多款“最美家乡”区域文化贵金属,将苗绣、银饰、吊脚楼等非遗元素融入设计,让更多人领略到贵州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匠心传承,主动求新。贵州工行人以资金为线,串联起民族文化,一个个带着民族文化气息的符号正激活经济发展动能,藏在深山无人识的民族文化正闯入全球视野。

■ 专注发展 共赴产业兴旺之路

“以前这里没路灯,寨子里一到晚上一片漆黑,现在晚上比白天还热闹。”家住在遵义市播州区乌江寨的老人回忆道。

在老人记忆中,曾经的乌江寨只是普通的黔北古村,而今,古屋旧宅装点上璀璨灯火,特色民宿宾客盈门,烟雨江南的古村落风情与璀璨的多民族文化交织,焕发新生。

当工行贵州省分行得知乌江寨古村落保护项目因资金问题陷入停滞状态后,积极展现工行头雁引领作用,牵头组建银团贷款并率先投放1亿元,助乌江寨走向“重生”,变身旅游“新地标”。

工行贵州省分行助力六盘水盘州妥乐古银杏风景区发展。

正如乌江寨一般,贵州民族地区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自然资源,但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发展活力不足。

凭借多年服务实体经济经验,工行贵州省分行发挥金融优势,深耕民族地区文旅、山地高效农业等特色产业,通过精准滴灌,浇开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升级之花,激活县域经济发展动能。

打开文旅产业大门,该行通过“金融+文化+旅游”模式,嵌入“黔旅快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支持特色民宿由“农家乐”升级为“精品宿”,带动黔东南州剑河仰阿莎温泉小镇等民族地区发展手工艺品、特色餐饮等产业,“贷”动文旅产业强起来。

截至3月中旬,“黔旅快贷”特色融资产品余额已突破10亿元,服务全省超800家优质酒店民宿企业。文旅产业贷款稳居同业首位、“黄小西吃晚饭”重点景区融资余额居同业第一。

通过金融服务介入文体活动,该行围绕“村超”热点,向赛场周边商户提供聚合支付收单产品,创新“超好住—榕江民宿预订”等产品,举办“爱购打卡季—共赴榕江”等活动,助赛事旅游“旺”起来。

调转镜头,看向田间地头,农业产业仍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金饽饽”,关系到群众的“钱袋子”。

该行依托“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创新“苗侗振兴种植e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助蓝莓、太子参、茶叶等农业优势产业一跃成为民族地区发展“摇钱树”,助群众奔向美好新生活。

送山地农特产品出山,该行与民族地区合作搭建展销平台,并上线“工行5·20”消费满减活动,特色产业正凝聚成一股新的“资源优势”。

千年的民族文化正根植于时光脉络中,在该行资金和政策扶持下,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民族团结山水画卷,正在黔贵大地徐徐铺开,绽放一朵朵发展之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郑芹

一审 王婷婷

二审 郑果

三审 周晓玲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