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汽研究院何芳|“汽车+AI”,开源创新模式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3 23:50 2

摘要:8月28日-29日,2025智能汽车基础软件生态大会暨第四届中国汽车芯片大会在重庆举办。本届大会以“开源拓界,众行致远”为主题,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本届大会聚焦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关键环节,设置了“1场闭门会、1场基础软件生态大会

作者 I 何芳

8月28日-29日,2025智能汽车基础软件生态大会暨第四届中国汽车芯片大会在重庆举办。本届大会以“开源拓界,众行致远”为主题,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本届大会聚焦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关键环节,设置了“1场闭门会、1场基础软件生态大会、1场芯片大会和1场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园区行”,旨在凝聚各方力量,促进协同创新,为全球贡献智能汽车生态“中国方案”。其中,在8月29日下午举办的“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园区行(重庆站)”上,华汽基金会华汽研究院院长何芳发表精彩演讲。

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特别荣幸参加今天下午的分享,特别感谢现在还留下来的嘉宾,希望我的发言能给各位提供一些价值。我的主题演讲题目是《汽车+AI开源创新模式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我先来介绍一下华汽研究院。2024年7月1日,在华汽汽车文化基金会成立十周年的基础上、以及基金会创始人付与武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华汽研究院应运而生的。

依托北京华汽汽车文化基金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三大专业平台,华汽研究院作为汽车“专业研究机构+内容传播平台”,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共同进步的汽车新生态。

过去一年,我们通过发布年度汽车可持续发展报告、年度中国汽车全球化发展报告;召开大型高端论坛、走进车企实地调研,不定期组织线下沙龙等形式,通过自身原创团队、联合多家权威机构媒体和业内活跃的自媒体“矩阵式”传播的途径,搭建了一个开放、包容、共同进步的汽车共创与交流的新生态平台。

这张图展示了华汽研究院重点关注的领域,领域比较宽泛,其中在产品安全与技术创新和供应链生态这方面,实际上跟开源主题相关的。这是我向大家介绍的,可能也是重点关注的领域,就是强链计划行动。这个背景也是华汽研究院非常关注主机厂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

华汽研究院成立之初的宗旨就是“美美与共、和而不同”,推动中国汽车健康可持续发展,所以在过去一年我们众多调研项目中,我们非常关注“主机厂与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这其中非常值得研究的议题。

今年4月,广汽集团科技日期间,华汽研究院联手权威媒体打造的强链行动——“上车”计划之走进广汽,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案例。

走进广汽当时的背景是,2025开年以来,智驾大赛已然进入白热化状态。与此同时,小米SU7的事故让“智驾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到底如何确保安全,特别是AI如何确保智驾和智舱更加安全?是行业热议的话题。

就是在这样的关键时间节点,华汽研究院与《中国企业家》杂志精心策划的“上车”计划正式启动,由付于武老师和同济大学朱西产教授带队,与博世、地平线、商汤绝影、轻舟智航、车联天下等十多家供应链领军企业家走进广汽科技日,与冯兴亚董事长为首的广汽管理层,共同探讨AI上车、智驾安全、汽车开源等汽车行业热点议题。

同样是关注“主机厂与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关系,今年5月底到6月,华汽研究院作为行业智库,在汽车内卷最为激烈的时刻,在“60天账期承诺”集中爆发前,我们就开始着手做了关于供应链生存状态的调查,剖析价格战本质,这也是我们的强链行动之一。

6月10日,我们在行业里率先发布了汽车供应链企业生存调查结果——这份调研报告的题目是——汽车供应链生存调查——压垮我们的不仅仅是降价。

无独有偶,我们的调查结果发布当天,各大车企包括广汽、上汽、奇瑞、长安、吉利、比亚迪、长城等传统车企纷纷承诺“60天账期”。这也奠定了华汽研究院作为行业智库的前瞻性、洞察力和权威性。

接下来重点想谈一下,我们在开源这个领域的一些研究调研,实际上背景也是供应链和整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我们在7月上旬设立了AI Talk栏目,第一季以开源为主题,关注开源操作系统对汽车智能化转型带来的影响。通过多位一线供应商和专家的调研,各方初步达成开源共识,并对于开源落地献计献策,收到行业的热烈反应。

这里我展开说一下。针对“开源”这个议题,我们深度访谈了六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包括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跨国企业代表比如法雷奥CTO顾剑民、本土供应链企业代表——车联天下CEO杨泓泽等等。

其中,朱西产教授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当然,他是支持开源的,不过他的观点也很务实:他认为,开源是在软件行业形成生态优势中常用的战略,往往是在某些领域还处于技术路线探索阶段、技术尚不具备明显的商业价值时通过开模式形成围绕自己的技术方案构建生态、提升技术的商业价值。对于OS开源,他认为还是要持观望态度。当然希望,朱西产教授希望开源平台能容纳第三方软件,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不过这取决于信息安全和功能安全的发展水平。

法雷奥CTO顾剑民的观点更有建设性,他认为“统一开源汽车OS平台宜采用分层开流路径”,形成一种“基础功能开源 + 高端功能闭源”的混合模式。同时,支持建立国家级统一开源汽车OS平台,但需采取分层开源和生态共建的务实路径。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随着智能化热潮的兴起,“开源”正逐步向汽车行业渗透。汽车“开源”基本上已经达成行业共识。

好的,接下来请允许我从五个方面,来阐释一下我们华汽研究院对于“汽车开源”的理解和观察。

一、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开源趋势

今年以来,先是吉利汽车与阶跃星辰联合宣布向全球开源两款大模型,随后理想汽车宣布将开源自研的操作系统“理想星环OS”,紧接着,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发布了行业内规模最大的端到端自动驾驶开源数据集。然后,今年的上海车展上,普华软件先后发布开源智能驾驶操作系统微内核,和规模化、量产级安全车控操作系统小满全新版本。当然,普华早在2023年就是开始做这个事情了。非常明显,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开源”正逐步向汽车行业渗透。总体来看两个结论:

1、智能汽车日益展现出消费电子产品属性,加速了行业对开放、快速迭代的开源模式的需求;

2、开源有助于打破传统汽车行业相对封闭的研发生态,通过开放协同来推动技术进步;

二、华汽洞察:开源的核心价值与现实挑战

从核心价值来讲,我们认为

1、“开源模式”对汽车行业最大的核心价值是“普惠+高效’。

2、能够降低整个行业的技术门槛,并围绕领先技术构建强大的生态引力。

3、用户价值方面,开源实现的是技术平权,最终带来的是商业繁荣和消费自主。终将受益的是消费者,不必再为“平台绑定”支付溢价,那真正的智能体验革命就在眼前。

然而,理想化的开源在现实中面临巨大的现实挑战。比如:当下汽车行业开源生态的逻辑仍不清晰、商业模式模糊、数据与信息安全难以界定,时间原因不再展开,这些都成为了推广开源必须跨越的障碍。

另外,开源背后的利益重构包括数据控制权争夺、以及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背后涉及到标准制定争夺话语权的问题等等,也是挑战。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安全。安全——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开源绝不意味着无限制的开放。

好了,破局之道是什么?

三、破局之道:开源的实现路径与模式探讨

1、分层开源模式:基础功能开源+高端功能闭源;

2、有限开放与生态共创:通过有限度的开放与合作伙伴共同创造生态;

3、建立国家级平台构想,业界支持建立国家统一开源汽车OS平台,但强调分层和生态共建的务实策略。

实际上,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普华这种强调“分层开源”和“生态共建”的务实策略是比较现实的解决方案。的确,“开源小满”通过开源共建的方式,围绕车辆控制的各种应用场景,搭建了高实时性、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的车控操作系统平台。

四、展望未来:谁将主导汽车开源生态?

我们认为,展望未来,汽车开源的竞争,本质上是对生态主导权的争夺。谁能定义标准、掌握核心数据,谁就能掌控话语权。

对于企业而言,开源领先的技术意味着你可以产生对于整个行业的地心引力,由此一个围绕开源技术的生态得以迅速构建起来,并巩固开源者作为新行业领导者的地位。

实际上,汽车行业开源战略的主导权并非非此即彼,主机厂适宜主导标准制定和核心算法闭环,Tier1则应聚焦技术贡献、数据服务与安全合规。

这场博弈并非零和游戏,而是主机厂、供应商与开发者之间的动态合作。

五,关于开源我们有几个结论

1、趋势已成:汽车开源是“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必然趋势。

2、路径探索:“分层开源”与“生态共建”是当前行业最看好的务实路径。

3、安全与标准先行:拥抱开源的同时,必须坚守安全底线,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

4、终局是生态:未来的竞争本质上是生态的竞争,构建一个繁荣、开放且安全的生态系统是掌握话语权的关键。

总体而言,汽车开源的趋势已然确立。“分层开源”与“生态共建”为行业指明了方向。当然,在此过程中,必须将安全与标准置于首位。最终,构建一个繁荣、开放且安全的生态系统,才是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

好的,非常感谢大家的倾听,欢迎关注华汽研究院,谢谢!

来源:华汽研究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