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皇后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原配妻子,她与李隆基相识于微式,她和李隆基甘苦与共,不离不弃。可是当李隆基做了皇帝之后,王皇后就成了秋后扇,终被抛弃废黜。
唐玄宗有两位宠妃,一个是武惠妃,一个是杨贵妃。这两个女人与唐玄宗的故事家喻户晓,可唐玄宗的结发妻子王皇后的故事,恐怕知晓的人就不多了。
王皇后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原配妻子,她与李隆基相识于微式,她和李隆基甘苦与共,不离不弃。可是当李隆基做了皇帝之后,王皇后就成了秋后扇,终被抛弃废黜。
王皇后是太原祁县人,是王氏家族的小姐。巧的是,唐高宗李治的原配妻子王皇后也是太原祁县人。至于唐玄宗的王皇后与唐高宗的王皇后是否有亲戚关系,这个就无从考证了。不过,这两个王皇后是一样的薄命,一样的不幸。
王氏家族在太原乃富贵官宦之家,可是王皇后的这一支并不显赫。但是当时的李隆基还是临淄王,所以王氏与他也算是门当户对了。
王氏年轻时也是一个美貌的女子,她对自己的丈夫温柔体贴,临淄王李隆基身处逆境,自然分外疼爱自己的妻子。
李隆基
李隆基是女皇武则天的孙子,他的父亲李旦是武则天的幼子,母亲是李旦的侧室窦德妃。
李隆基出生的时候,李旦正逢人生不幸。
李旦虽然是一国之君,但他只是个傀儡皇帝,实权都在武则天的手中。在李隆基2岁的时候,以皇子的身份被封为楚王。在李隆基4岁的时候,被武则天过继给早逝的伯父李弘为嗣子。
可是到了天授元年(690年),睿宗李旦被废帝位,迁居东宫。而李隆基也在长寿二年(693年)的时候,以皇孙身份被降为临淄王。
楚王为亲王,而临淄王为郡王,地位低了一等。
还是个孩子的李隆基并不知道地位的下降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他还和过去一样无忧无虑地玩耍着。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巨大变故,完全超出他的承受能力。
在长寿二年(693年),李隆基失去了母亲。李隆基的生母窦德妃因私自谈论武则天而被秘密处死了。“长寿二年,为户婢团儿诬谮与肃明皇后厌蛊咒诅。正月二日,朝则天皇后于嘉豫殿,既退而同时遇害。梓宫秘密,莫知所在。”后来,李隆基的父亲李旦也险些被认为有异心,遭到审问软禁,九死一生。在此后近7年的时间内,李隆基及兄弟们都被幽禁在宫中,直到圣历二年(699年),才被释放出来。
李隆基
皇权原来是如此的可怕,幼小的李隆基开始忧虑了。
早在长寿二年(693年),王氏就被聘为李隆基的正妃,可是未婚夫的日子不顺遂,她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好在王氏是一个坚强的女人,她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与李隆基结成了统一战线,共同进退。这时候的李隆基身边可信赖的人唯有妻子王氏,所以他对王氏千依百顺,体贴入微。
这段时间,夫妻俩虽然惊心度日,但也恩爱万分,这是王氏最舒心的日子。
唐朝“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让位与三子李显,即唐中宗。
唐中宗复辟之后,性格懦弱无能,朝政大权逐渐落入韦后一党手中。
在唐中宗驾崩之后,韦后大有效仿武则天,入朝称帝的意思。这件事被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知道了,她与李隆基联手发动政变,一起杀了韦后与安乐公主,诛灭了韦后一党。
在此期间,王氏作为贤内助,经常参与其中,为李隆基出谋划算。李隆基深感妻子胆识过人,对其敬重有加,言听计从。据《旧唐书》记载:“上为临淄王时,纳后为妃。上将起事,颇预密谋,赞成大业。”而《新唐书》也有过这样的记载:“帝为临淄王,聘为妃。将清内难,预大计。”根据《旧唐书》和《新唐书》上的记载,王氏不仅持家有道,而且还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女强人。
李旭轮
铲除了韦后一党后,李旦在太平公主的扶持下,重新登上帝位,即唐睿宗。
太平公主扶持李旦称帝,不是什么兄妹情深,而是为争夺权力。李旦的前半生过得很不如意,他一直活在母亲的阴影下,心惊胆战,惶恐不安。现在做上了皇帝的李旦,依然过得非常的辛苦,他本来就不是做君王的料,朝中大事基本上都由太平公主说了算。
太平公主也不是一个安分的人,她心中也有一个女皇梦。
太平公主原来想让李旦长子宁王做太子,可是李隆基在铲除韦后一党中,智勇双全,威信极高。“唐隆元年,进封宋王。其月,睿宗践祚,拜左卫大将军。时将建储贰,以成器嫡长,而玄宗有讨平韦氏之功,意久不定。成器辞曰:‘储副者,天下之公器,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若失其宜,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请。’累日涕泣固让,言甚切至。时诸王、公卿亦言楚王有社稷大功,合居储位。睿宗嘉成器之意,乃许之。玄宗又以成器嫡长,再抗表固让,睿宗不许。乃下制曰:‘左卫大将军、宋王成器,朕之元子,当践副君。以隆基有社稷大功,人神佥属,由是朕前恳让,言在必行。天下至公,诚不可夺。爰符立季之典,庶协从人之愿。成器可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别加实封二千户,赐物五千段、细马二十匹、奴婢十房、甲第一区、良田三十顷。’其年十一月拜尚书左仆射,寻迁司徒,其太师、都督并如故。明年,表让司徒,拜太子宾客,兼扬州大都督如故。”
太平公主自然不甘心屈居李隆基之下,她结党营私,大力扶持自己人。
李隆基与王氏继续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他们夫妻同心,抱团取暖。
唐睿宗李旦不愿意再见到骨肉相残的局面,他经过再三思考,把皇位让给了李隆基,意为绝了太平公主的心。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皇太子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
李隆基
李隆基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做了一囯之君,他就是争议不断的唐玄宗。
太平公主眼看煮熟的鸭子飞了,当然不会死心,她妄想密谋毒死唐玄宗,好自己取而代之。“太平公主依上皇之势,擅权用事,与上有隙,宰相七人,五出其门。文武之臣,太半附之,与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新兴王晋、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中书舍人李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鸿胪卿唐、及僧慧范等谋废立,又与宫人元氏谋于赤箭粉中置毒进于上。晋,德良之孙也。元楷、慈数往来主第,相与结谋。”
唐玄宗权谋过人,他采取了先发制人,诛灭了太平公主,巩固了自己的王位。
大唐帝国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大风大浪之后,终于迎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太平年代。李隆基做了一国之君,王氏当然成为了皇后。
王氏做了皇后,以为自己苦尽甘来,可以稳居后宫,母仪天下了。
王皇后之所以如此安心,自有她的一番道理……
想当初,在李隆基即位之初,他还面临着姑姑太平公主的威胁和压力,王皇后坚定不移地站在丈夫的身后,支持丈夫与太平公主势力相抗衡。王皇后的哥哥王守一更是“先天政变”的主力功臣,因此受到唐玄宗的提拨与信任。
李隆基
“先天政变”之后,唐玄宗真正坐稳了皇位,改年号为“开元”,寓意再度开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王家人为唐玄宗立下了汗马功劳,王皇后以为自己的后位稳如泰山。可惜的是,她想错了……
稳定了朝局的唐玄宗,励精图治,国泰民安,万囯来贺。这时候的唐玄宗已经不是过去的临溜王了,他心中压抑已久的风流又开始显露了。不久之后,后宫逐渐百花争艳起来。赵丽妃、皇甫德仪、刘华妃都成了皇上的妃子,她们在唐玄宗的后宫中争奇斗艳,千娇百媚。
王皇后年华逝去,人老珠黄,独守空房。
王皇后对那些嫔妃以礼相待,从不摆皇后的架子。唐玄宗念王皇后有结发之情,对她倒也没有十分的厌恶。
不过随着武惠妃的出现,这一切的平衡都被打破了。
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因为父母双亡,自小便养在宫中。武惠妃性情乖巧,善于逢迎,唐玄宗对她宠爱有加。自从武惠妃入宫之后,过去的妃嫔都失了宠,更别说青春逝去的王皇后。
武惠妃宠冠后宫,不久之后,便连生几子,封为武惠妃。王皇后见状内心惊恐惧怕,她除了人老珠黄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短处,那就是没有儿女。
王皇后
在寻常百姓家中,妻子无儿无女,也会遭夫休弃,更何况是帝王之家。根据《旧唐书》记载:“后兄守一以后无子,常惧有废立,导以符厌之事。 有左道僧明悟为祭南北斗,刻霹雳木,书天地字及上讳,合而佩之,且祝曰:‘佩此有子,当与则天皇后为比。’事发,上亲究之,皆验。开元十二年秋七月己卯,下制曰:‘皇后王氏,天命不祐,华而不实。造起狱讼,朋扇朝廷,见无将之心,有可讳之恶。焉得敬承宗庙,母仪天下?可废为庶人,别院安置。刑于家室,有愧昔王,为国大计,盖非获已。’守一赐死。”
唐玄宗自从有了武惠妃后,其他嫔妃都当了路边草,王皇后在他心中更加淡漠。
武惠妃的身上流淌着武氏家族不安分的血液,她得宠之后,便萌生了取代王皇后的想法。唐玄宗的心已经被武惠妃所迷惑,他也萌生了废后之心。
一个成功的男人往往也是一个寡情的男人。玄宗自从起了废皇后之心,便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姜皎,谁知道姜皎却把这事说了出去。不久之后,姜皎被杀了。“然抚下素有恩,终无肯谮短者。帝密欲废后,以语姜晈。晈漏言,即死。”
王皇后知道皇上有了废后之心,便放下了一切尊严,哭着问唐玄宗:“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邪?”“帝悯然动容。阿忠,后呼其父仁皎云。繇是久乃废。”
其实这件事在历代宫中可大可小,无奈唐玄宗早就萌生了废后念头,这件事给了他一个绝佳的借口。于是乎,王皇后被废,打入冷宫。王守一被处死,王氏家族衰落了。王皇后被废后,终日郁郁寡欢,不久就去世了。唐玄宗念其结发之情,以一品夫人之礼安葬,但没有恢复王氏皇后的名号。“其年十月,庶人卒,以一品礼葬于无相寺。宝应元年,雪免,复尊为皇后。”
王皇后
王皇后是唐玄宗的结发妻子,她在玄宗最失意的时候嫁给了他,却在玄宗最得意的时候惨遭废黜。王皇后一生都为了丈夫的荣耀费心,但她不了解自己丈夫的本性,又因为恐惧而失去了理智,最终落得个凄凉枉死的结局。曾经的患难与共,曾经的相依相守,终究抵不过帝王的薄情,这一生终究是错付了!
唐玄宗抱着武惠妃,沉醉于温柔乡中,逍遥快活似神仙。武惠妃薨逝之后,儿媳杨贵妃成了新宠,唐玄宗陷入美色无法自拔,从而引发了“安史之乱”,大唐帝国由盛转衰。
晚年的唐玄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亨,他名为太上皇,实为囚犯,孤独寂寞,衣食无着……不知道,在阴暗的太极宫中,年愈古稀的唐玄宗是否会想起王皇后呢?这个曾经陪伴他共度患难的结发妻子,这个对他一心一意的可怜女人啊!
来源:灰灰嗑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