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可能想不到,在唐朝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最惊心动魄的一场宫廷大戏,主角竟然不是皇帝,而是一位手握重权、气场两米八的大公主——太平公主。她和侄子李隆基(也就是后来的唐玄宗),上演了一出权力的巅峰对决。故事的高潮,就是那场著名的“先天政变”。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
你可能想不到,在唐朝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最惊心动魄的一场宫廷大戏,主角竟然不是皇帝,而是一位手握重权、气场两米八的大公主——太平公主。她和侄子李隆基(也就是后来的唐玄宗),上演了一出权力的巅峰对决。故事的高潮,就是那场著名的“先天政变”。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场政变背后的那些人和事。
来,先埋个悬念——你觉得,一个女人,能把朝堂上七个宰相收为己用,文武百官大半跟着她混,这得多能耐?可就是这样一号狠人,最后还是被自己亲侄子用三百死士翻盘了,这场博弈到底有多狗血?咱们慢慢说。
先画个背景。唐朝,开元盛世还没到来,李隆基还没升级成“明皇”,当时的皇帝是他爸李旦,号称“睿宗”。别看大唐表面繁荣,其实宫里权力斗争那叫一个腥风血雨。李家人骨子里自带“宫斗基因”,上到武则天、李世民,下到安乐公主、太平公主,个个都是权力场上的狠角色。
太平公主是谁?说白了,她就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亲闺女,李隆基的亲姑姑。从小就受尽宠爱,大婚那天火把都快把城郊的树点着了。父母两代皇帝宠着,兄长李旦宠着,政变连赢两局,地位比亲王还高,还能单独开府当boss,手里有兵有地有钱。要说太平公主在唐朝的地位,真不夸张,宰相都得给她让道。
但是,权力场上从来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刚开始还是并肩作战的“政变搭子”。710年唐隆政变,两人联手干掉韦后集团,把李旦扶上皇位,李隆基顺利成太子。这时他俩关系还挺好,姑侄联手,权倾朝野。
可惜,权力这种事,一山容不下二虎。当李隆基羽翼渐丰,太平公主立马警觉起来,开始在朝野散布“李隆基非嫡非长,不配当太子”的言论。她想干嘛?很简单,要废掉李隆基,立个听话的太子,自己好继续做幕后老板。
这一年冬天,长安下了大雪,宫外青砖上霜花一层。刚散朝的宰相们正准备回家,突然被太平公主一队仪仗队拦住了去路。太平公主掀起珠帘,冷着脸丢下一句:“太子非长,不当立,众卿以为如何?”那场面,跟检阅新兵似的,所有大臣都傻眼了,谁敢乱表态?你要是站错队,今天回得去家,明天可能就掉脑袋。
大家面面相觑,没人吭声。偏就有个硬气的,宋璟挺身而出,直怼太平公主:“东宫有大功于天下,真社稷之主,公主奈何忽有此议?”现场气氛瞬间降到冰点。太平公主森然一笑,冷冷丢下一句“很好,说得很好”,扬长而去。
这场光范门拦路事件,直接把姑侄的矛盾推到台前。此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党争进入白热化,谁都不肯让步。
姑侄斗法,谁都不是吃素的。太平公主先打舆论战,又在东宫安插大量眼线,随时盯着李隆基的言行,生怕他出纰漏。李隆基这边,也不是省油的灯,赶紧拉拢姚崇、宋璟这两位大才进宰相班子,重拳整顿吏治,削弱太平公主的势力。
权力斗争升级后,双方都上演“自断一臂”,互相牺牲亲信保全自己。太平公主倒打一耙,告发李隆基的心腹,李隆基也只得推卸责任,请求皇帝处分自家人,保命要紧。
李旦这个当爹的,两边都不想伤害,想搞个“平衡术”,结果就是谁也不得安生。太平公主被外放蒲州,李隆基痛失左膀右臂,双方都不好过。
太平公主离开长安,表面上是“被软禁”,实际上她在蒲州大肆扩张势力,掌控盐运,掐住帝国咽喉。食盐断供,朔方军怨声载道,太子一方撑不住了,只能妥协——请求召太平公主回京。
皇帝刚把人赶走,没两个月又请回来。这回太平公主气势更盛,大批提拔亲信,打压太子党羽,权力之巅,风头无两。宰相七人,五个她的门生,文武百官一多半归她门下。她还不满足,竟然借“彗星异象”让天象师进谏:皇帝要被废,太子要当新君。李旦听了,索性顺水推舟,把皇位让给李隆基,自己做太上皇。
这一幕,太平公主真是没想到,自己机关算尽,反倒促成了侄子登基。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戏码,历史上还真不多见。
李隆基当上皇帝,表面风光,其实压力山大。太平公主手握禁军,宰相班子里还有自己人,随时准备“武力闯宫”。这边李隆基刚喘口气,那边太平公主已经密谋政变:羽林军常元楷、李慈打头阵,窦怀贞等宰相南衙呼应,计划兵分两路废掉李隆基。
但天算不如人算,太平公主的密谋被魏知古告发,李隆基获得先机。七月三日夜,长安大雨滂沱。李隆基带着十几个心腹、三百死士,突袭武德殿、虔化门,一举干掉常元楷、李慈,夺取羽林军指挥权。随后禁军突入中书省,斩杀窦怀贞、萧至忠等人,太平公主党羽死的死、逃的逃。
太平公主闻讯,慌忙逃入终南山,三天后被赐死于家中。她的家产被抄没,金银财宝堆成山,令人咋舌。李隆基终于坐稳皇位,结束了长达七年的宫廷斗争。
这场先天政变,说白了就是“宫斗天花板”。姑侄斗法,阴谋阳谋、明枪暗箭,斗智斗勇。太平公主手握大权,气势如虹,却栽在了侄子的果断和运气上。
细细品味,会发现权力场上,感情、亲情都不值钱,谁软弱谁吃亏。李隆基之所以能赢,一方面靠的确实是胆大心细,另一方面也仰仗魏知古等人的关键情报,运气成分不小。太平公主的失败,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她权谋再高,终究还是被“家族铁律”玩死了。
这出大戏,最后赢家是李隆基。但别以为他就高枕无忧了。后来的安史之乱,根子也在这场权力结构的极端变革。唐朝从此盛极而衰,盛世背后的隐忧,早已埋下。
历史就是这么讽刺。你以为的胜利,其实只是另一场灾难的开始。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来源:大桐讲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