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宝林丨论阿凡提的性格特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3 23:54 2

摘要:阿凡提,在我国新疆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民族中,家喻户晓,全国知名,在世界上也是赫赫有名的。阿凡提是一个世界性的艺术形象。关于他的故事,在波斯、土耳其、阿拉伯、外高加索、北非、西西里岛、希腊、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中亚

论阿凡提的性格特征

——阿凡提研究之一

阿凡提,在我国新疆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民族中,家喻户晓,全国知名,在世界上也是赫赫有名的。阿凡提是一个世界性的艺术形象。关于他的故事,在波斯、土耳其、阿拉伯、外高加索、北非、西西里岛、希腊、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中亚细亚等地都广泛流传。早在五六十年代我们就看到过苏联乌孜别克斯坦摄制的电影《游侠列传》(故事片)和《游侠纳斯列金》(彩色故事片),其主角就是阿凡提。(“阿凡提”是“先生”的意思,纳斯列金或译纳斯尔丁才是他的名字)。纳斯列金·阿凡提的国际影响之大还可以用一件事来说明:1965年美国一所大学出版的关于高能物理的学术论文集中,也印了不少阿凡提的笑话和格言,而且还以阿凡提倒骑毛驴的漫画作为该文集的封面。戈宝权:《关于阿凡提和阿凡提故事》,见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上海分会编:《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选》(下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在我国,阿凡提笑话(亦称为阿凡提趣事、故事)传遍了新疆各民族地区,如今又发现了一些活着的阿凡提式的人物(如伊宁的艾沙木等)。从1955年开始,在北京的《民间文学》《人民日报》《儿童时代》等报刊,就陆续译载了不少阿凡提的故事。1958年后又出了好几种单行本。“文革”中,在各地还出现了不少嘲笑“四人帮”及其爪牙倒行逆施的新编阿凡提笑话。1978年夏天我们在西安街头墙报上就曾见到过这类笑话,在华山顶上也曾听新疆回来的干部讲过这类笑话。在一些报刊(如《北京晚报》《兰州报》等)上,还出现了“阿凡提新篇”、“阿凡提在兰州”等专栏,陆续发表阿凡提故事,流水不断。这就说明,阿凡提不但仍然活着,而且骑着毛驴,到了兰州、到了北京。近年来,又有了动画片《阿凡提》和大型彩色故事片《阿凡提》以及以阿凡提笑话为素材创作的歌剧《第一百个新娘》。阿凡提笑话书面的和民间口头流传并行不悖,互相促进,广为传播,处处引起人们的笑声和欢乐。

阿凡提的笑话源远流长。几百年来,阿凡提骑着毛驴走过了世界上许多地方。他处处散播欢乐的笑声,给人们以智慧和力量,受到广大人民的热爱,使人们神采飞扬。这样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是值得我们很好研究的。

阿凡提的性格特征是什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现在一般人把阿凡提说成是机智人物。这是有道理的。阿凡提是很机智,甚至可以说是人民聪明智慧的化身。但机智是否可以概括他主要的性格特征呢?

阿凡提的故事大多是短小的,但是无数个以阿凡提为主人公的小故事塑造了一个完整统一的人物形象。阿凡提这个艺术形象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在新疆的一些民族语言中甚至已成为一个专指喜剧人物或滑稽人物的专有名词了(如同阿Q、奥勃洛莫夫、夏洛克等各种不同的高度典型化的人物已成为普通名词一样)。人们形容一个人幽默风趣、言行滑稽,就说:“你真是个阿凡提!”在新疆一些少数民族人民心目之中阿凡提就是这样一个喜剧人物、滑稽人物。机智可以表现为滑稽,但有时却不一定滑稽(如一些“急中生智”而脱险的机智,只是紧张而不一定引人发笑)。因此,用机智来概括阿凡提的性格还不是很全面的。用喜剧和滑稽来概括阿凡提的形象可能会更符合实际一些。

那么,能不能说阿凡提是一个喜剧人物或滑稽人物呢?

从事实上说来,可以,完全可以。从传统美学理论的观点看来,却不可以,几乎是完全不可以。

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这个矛盾的情况。

阿凡提性格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诙谐、幽默、滑稽。他在哪里出现,哪里就出现笑声。阿凡提故事本应叫做“阿凡提笑话”(或“趣事”)。维族人民正是这样叫的。他们把这些故事叫做“纳斯尔丁·阿凡提莱提普莱里”(Nasridin apandi latipiliri)。“莱提普”,直译为“奇谈轶事”、“奇妙趣事”。赵世杰同志在《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漫谈阿凡提趣事》一文中认为它“是维吾尔族民间文学中一种讽刺文学形式,按民间故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属笑话体裁”。阿凡提作为笑话的主人公,显然属滑稽人物无疑。

阿凡提的喜剧性格有多种表现形式,他的滑稽表现在几个不同的方面。

首先,阿凡提在对敌斗争中以巧妙的说笑方式讽刺和嘲弄了反动统治阶级代表人物(如国王、官僚、财主、宗教特权人物、高利贷者等),尖锐地揭露了他们残酷剥削压迫人民的罪恶行径和他们反动虚弱的本质。如《国王的灵魂》:

一天,国王问阿凡提:

“依你看,我死后,我的灵魂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呢?”

“您的灵魂一定下地狱。”阿凡提说。“我早已替陛下算好了。”

国王气得两眼冒火,骂阿凡提胡说。

“别生气,您听我说!”阿凡提说。“这是因为您把应该上天堂的人杀得太多了。天堂已经让他们住满了,再也容不下您啦!”

又如《金钱和正义》:

一天,国王问阿凡提:

“阿凡提,要是你面前一边是金钱,一边是正义,你选择哪一样呢?”

“我愿意选择金钱。”阿凡提回答。

“你怎么了,阿凡提?”国王说。“要是我呀,一定要正义,绝不要金钱。金钱有什么稀奇?正义可是不容易找到的呀!”

“谁缺什么就想要什么,我的陛下。”阿凡提说。“您想要的东西正是您最缺少的呀!”

这两个笑话都是尖锐地讽刺国王这个最高反动统治者的。国王给阿凡提出了难题,阿凡提不只用机智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难题,而且指出了国王杀好人太多的罪行和他缺少正义的本质,说得十分巧妙,又完全符合生活的逻辑,使统治者处于非常狼狈的地位,使人们听了情不自禁地开怀大笑。这是阿凡提用诙谐而深刻的语言进行斗争,出人意外,又使人信服,造成了喜剧的效果。

阿凡提还常常施巧计进行斗争,狠狠地整了坏人。如《锅生儿》先是给点小甜头给高利贷者,说是大锅生了小锅,然后借到一个更大的大锅,却又说是大锅来了之后没两天就“死了”!使高利贷者哭笑不得,只好自认倒霉。

不少笑话还表现了阿凡提的侠义性格,在人们受到无理的欺诈和压迫时,向阿凡提求助,总是得到有力的帮助。如《算鸡账》,奸商以“鸡可生蛋,蛋又孵鸡”的诡辩将一脚夫吃鸡的欠款增加了几百倍。阿凡提帮他打官司,有意迟到,说是在家炒麦子准备下种哩!当审判人说“这简直是疯话!炒熟的麦子还能下种吗?”之后,阿凡提立即反问:“既然炒熟的麦子不能下种,难道吃到脚夫肚里的鸡还会生蛋吗?”说得奸商和审判官都哑口无言。再如《饭钱》,阿凡提以摇钱的声音付了穷人“吃了饭馆的香气”的账。在这些笑话中,阿凡提施巧计使坏人自食其果,一败涂地。从而很自然地引起人民发自内心的自豪的胜利的笑声,阿凡提这些出人意外别出心裁的巧计和巧语,是有很大喜剧性的。

这一类阿凡提嘲讽和愚弄阶级敌人的笑话相当不少。只是我所见到的即有一二百篇之多。在这些笑话中,阿凡提的形象是很突出的。他很明智,清醒地看到反动统治者的阶级本质;又很勇敢,挺身而出向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斗争又很巧妙,表现了巨大的机智,既很机敏,又很滑稽。这是一个勇敢智慧而又令人发笑的、富有喜剧性的性格。这样大智大勇的人物形象,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有的。在封建专制的社会中,在生杀予夺的暴君、酷吏面前,劳动者的反抗与斗争,很容易受到血腥的镇压。然而,人民理想中的阿凡提,就是敢于专向强权坚决斗争的英雄,他巧妙地指桑骂槐,为人民排难解忧,在难题和强敌面前总是取得胜利,他体现了人民的希望和理想,是人民正义的化身;他又是一个现实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具有现实的真实性,反映了现实的本质。勇敢、机智、敏锐、公正、热心、善良,而这一切又通过诙谐滑稽表现出来。这就是阿凡提的主要性格特征。

当然,如果认为阿凡提的性格特征只表现在对敌斗争中,那就有些偏窄了。有的同志认为:“总的讲来,奴隶和奴隶主、农奴和领主、农民和地主之间的阶级矛盾和斗争,是这类故事所表现的基本主题。”“当世世代代重压在各少数民族劳动人民头上的剥削制度被推翻以后,产生这类机智人物故事的社会条件便不复存在了。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这类故事不再继续产生。”《机智勇敢的劳动者形象——〈少数民族机智人物故事选〉序言》,见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上海分会编:《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选》(下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317—341页。认为阿凡提式的机智人物的故事只表现对敌阶级斗争的主题,因而在新中国建立后便不再产生了,这样的论断似乎不够全面。新中国建立后,虽然反对老的剥削阶级斗争的故事不再产生了,但还有新的阶级斗争,还会产生新的阿凡提笑话,如讽刺“四人帮”的笑话等。更重要的是,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阿凡提的可爱的喜剧性格也表现得非常突出,这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事实上,我们看到,阿凡提不只是对敌斗争中智勇双全的可敬可亲的英雄,而且在人民内部也是机敏正直可敬可亲的诤友。他的性格除勇于斗争、有胆有识、聪明滑稽的一面之外,还有幽默风趣、友爱团结、平易近人的一面。对于人民内部的缺点,他能善意地、巧妙地进行批评和教育,使人心悦诚服。像《给外套吃》用请外套吃酒菜的滑稽作法,讽刺了那种只认衣裳不认人的势利眼。《请口袋喝茶》把茶倒进装了点心的外衣口袋,来讽刺那种贪心的客人。《兔汤》则嘲弄了那些爱拉关系贪小便宜的人,在故事中阿凡提端出一盆泥水,来招待自称是他“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人,说这是“兔汤的兔汤的兔汤”。在这里阿凡提毫不含糊地抓住一些人思想意识上的缺点进行批评,却非常幽默好笑,这是一种有理有利有效的巧妙的教育方式。他很有原则性,疾恶如仇,但并不厉声厉色以可怕的态度进行批评,而是非常滑稽地以喜剧性的动作和语言,使人在笑声中受到教育。这也是一种归谬法,通过看来不合情理的荒谬的言行,来揭示错误思想的荒谬可笑之点。这些巧妙的批评方法正是阿凡提性格特点的一种表现形式。

阿凡提的性格是如此善良可爱,在《剃头》(又叫《头上种棉花》)中表现尤为突出:

阿凡提到一家理发铺理发,理发匠只顾跟别人闲聊,结果把阿凡提的头剃破好几处。每刮破一处,他就用棉花贴住。

剃完头发,阿凡提对着镜子说:

“师傅,您的手艺真高呀!您瞧,我这半边头您都种上棉花了,得啦,那半边让我自己去种胡麻吧。”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编:《阿凡提的故事》,作家出版社1959年版,第65—66页。

你看,在剃头时,他的头皮被剃破好几处。够痛的了,而他却并不发火,很有礼貌又很幽默地对理发匠提意见。这是多么善良,又是多么可爱,这正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所需要的。在人民内部“和为贵”,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有了问题甚至吃了亏也不是吵吵嚷嚷斤斤计较,而是很幽默、很愉快地提出意见,这只有思想品德高超和具有很好涵养的人才能做到。我们不能不赞叹阿凡提的可爱性格,他尊重人、爱护人,又有原则性,这是一个心灵美的人,又是一个滑稽可爱的人。在这里美和滑稽是完全一致的。

有些阿凡提笑话讽刺思想方法上的缺点。在这些故事中阿凡提自己往往干了傻事。在《买油》中,阿凡提用碗来装油,盛不下还剩一点,往哪儿装呢?阿凡提把手中的油碗一翻指着碗底说:“就倒在这儿吧!”大碗里的油洒光了,他小心翼翼地端着碗底的一点油回家。妻子问他怎么只买这一点油呀?他说:“不,这边还有哩!”又把油碗翻了个身,这就把碗底的一点油也全撒光了。有的故事是说阿凡提因为心里老是惦记着如何帮朋友的忙而心不在焉地干了这种傻事。但这样的解释还不能说清这个故事的深刻含义。这个故事有一定的寓言性,它说明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往往不能兼顾,如果想面面照顾到,常常要为小失大,甚至弄得鸡飞蛋打。这样深刻的寓意正是阿凡提通过开玩笑的方式告诉人们的。在这个笑话里阿凡提思想片面,他只看到碗底可以装油,没想到反过来碗里的油反而全倒光了,这是傻的,但这是大智若愚——傻中有聪明,而且是人所不及的聪明:他能独具慧眼,发现这碗底下也能装油。当然,把注意力只集中在一点上孤立地看问题是不行的。碗倒过来油就洒光了,毕竟是干了傻事。在这里,阿凡提的形象同他一贯的聪明智慧似乎发生了矛盾。这种描写是否破坏了阿凡提性格的统一性呢?我以为并不。在人民心目中,阿凡提干这种傻事是符合他的一贯性格的。因为他干这种傻事只是表现了思想方法上的缺陷。阿凡提是大智大勇的英雄,但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神而是可以干点小蠢事的普通人,这些小小的缺点并不影响他的基本性格,反而使阿凡提的性格更加平易近人,使人感到亲切可爱真实可信。这种傻事是在日常生活中、在乡亲们面前、在他妻子面前干的,而不是在对敌斗争中干的,这就使他在人民心目中成为一个“绝顶聪明的傻瓜”。南斯拉夫也有很多阿凡提故事,人们把纳斯列金就叫做“绝顶聪明的傻瓜”,参见《外国文学研究》1980年第1期,第124页。在《买油》中,阿凡提的傻事是他妻子说出来的,他的妻子以爱怜的口吻说他是“世界上第一号的大傻瓜”。在向邻居们说明阿凡提买油的经过时,她说了这样一段很重要的话:

纳斯尔丁在外面周游很久,终于回到家里来了。他一进门,我就狠狠地骂了他一句:“长舌头的鹊雀,还知道回窝吗?”你们是知道的,纳斯尔丁在巴依们面前是一只老虎,可是在我的面前却是一只绵羊,我虽然骂了他,他还是驯服地弯下腰,像一个陌生人似的给我深深地施礼,并说着祝福词。然后,他便笑嘻嘻地像是给我陪罪似地说:“心爱的小百灵儿,这不是回来了吗。”我一听气就消了,我真的就像只敏捷的小百灵儿,一下子就飞到了他那已经伸开的双臂里。我闭了眼睛,心想:“胡大赐给我这样一个丈夫,我真幸福极了。”《民间文学》1956年第1期,第66页。

阿凡提在外流浪,打抱不平,同权势斗争,“过五关,斩六将”,威名赫赫,战果累累,回家之后并没有一点居功自傲的样子。一回到家就被妻子骂为“长舌头的鹊雀”,虽然挨了骂还是驯服地向妻子弯腰施礼,体谅她的固执,为妻子念祝福词,嘻笑和蔼地同妻子说话,并在她面前干些可笑的傻事。在巴依(财主)们面前勇猛如虎,在妻子面前却驯顺如羊,这两种品质看起来似乎矛盾,实际上在阿凡提身上是完全统一的。同样,在巴依们面前无比的聪明而在妻子面前有时要犯傻,这也是阿凡提性格的两个方面,是完全统一的。唯其如此,更说明阿凡提平易近人、谦逊和蔼的性格之可爱,这是人民高贵品质的艺术结晶。

阿凡提的傻行为还有一个特点,他常常是出于好心,有时就是有意装傻,是说了或做了给人看看的。有的只是开开玩笑,有的还有深刻的寓言。《井底捞月》的笑话说:阿凡提看到井里有明月的影子,以为“月亮从天宫掉在井里啦!”于是拿了绳子去捞,不料钩住一块石头拉不动了。他以为已经捞着了月亮,使劲一拉,摔了一个后仰儿,看到明月在天,感到非常得意:“总算把月亮从井底捞出来了。”在这里,阿凡提干了傻事,但心是好的。可以教育那些主观思想的人们。在《卖牛》这个笑话中,阿凡提的傻显示出他忠实憨厚的可爱性格:牛贩子看到阿凡提卖牛时老老实实地说这牛不下奶还会触人,就抢去缰绳帮他卖,把这牛吹成“一天下十五碗奶子”的乖牛。阿凡提马上把牛牵回家去了,并说:“它这般比羊还乖,一天能有十五碗奶子,我还卖它做什么呢?”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编:《阿凡提的故事》,作家出版社1959年版,第84—85页。在这里阿凡提的傻不一定是真傻,很可能是装出来的,其目的是对那卖嘴的牛贩子进行批评和抗议。这也是阿凡提进行批评规劝的一种巧妙手法。

阿凡提是绝顶聪明的,但他并不自作聪明,正相反,常常故意显得不聪明甚至愚蠢犯傻。他的斗争性和原则性是很强的,但并不锋芒毕露,而常常以滑稽幽默的手法来掩盖他明智的锋芒。他是高大的英雄,但并不高踞群众之上,而是深入群众之中,平易近人和蔼可亲。阿凡提的典型性格正是这些矛盾的统一,在阿凡提笑话中阿凡提的这些品质巧妙地结合成了一个整体。

阿凡提笑话中还有一类诙谐笑话。这类笑话几乎没有故事情节,多为简单的问答,然而却妙语惊人奇趣横生,使人开怀大笑。这类诙谐笑话早在《民间文学》创刊不久就曾经介绍过。如《月问》:

有人问阿凡提,说:

“阿凡提,新月亮出来之后,那老月亮做什么用呢?”

阿凡提答道:

“新月亮出来之后,那老月亮呀,胡大就切碎它做星星啦。”《民间文学》1955年7月号,第14页。

这类笑话不少,有时虽三言两语,却往往发人深思。阿凡提的想象力确是惊人的,这种对大自然的解释看似荒谬却又“合理”,合乎人们生活的逻辑,甚至也可以看成对胡大创造天地万物的观点的一种反嘲。

有时这些诙谐笑话是一种玩笑。如《鱼上树》问“要是水里面失起火来,那么多的鱼往哪里跑呢?”对这样荒谬的问题阿凡提巧妙地回答说:“那就往树上跑呗”。又如《治鼠入肚中》,对于调皮的邻居所说“一只耗子钻到肚子里去了该怎么治?”阿凡提则同样异想天开地回答:“赶快抓一只活猫吞下去!”这些问答表现了阿凡提性格的另一方面。他想象奇特、妙语惊人、思想敏捷、对答如流。说明他非常聪明博学,任何难题也难不倒他。同时也说明他是个爱开玩笑的人,人们都爱找他开玩笑,他也可以开任何人的玩笑,甚至对国王和胡大也不例外。在这里,我们又不能不佩服他的勇气了。

这类诙谐笑话既无情节又往往没有深意。因此不被人们注意。在对阿凡提笑话进行分类时往往被忽略了。但它是有特色的,是塑造阿凡提典型性格所不可缺少的。它看似荒唐却发人深思,可以启发人们的想象力。我想,一些富于创造性的科学家们,之所以在原子科学的国际学术会议文集中印入阿凡提的格言和笑话,可能也正是因为阿凡提大胆而奇特的想象,可以在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科研活动中对他们有所启发吧。

由以上分析可知:阿凡提的可爱性格,体现了人民的崇高品质、人民的精神美,他的形象是人民乐观主义的艺术结晶,是人民智慧的化身,但不限于机智,他又是人民正义的化身,作为人民的忠实代言人,他的爱憎感情和广大人民是完全一致的。更可贵的是他还是一个勇于斗争具有侠义性格的人,在最危险的场合他都能挺身而出反抗剥削、压迫和专制、愚昧。这就证明阿凡提的性格是美的、崇高的、可敬可爱的。同时,这一切都通过他的滑稽言行表现出来,他又是一个爱开玩笑的人,他乐观幽默,以滑稽诙谐等喜剧性的手法进行斗争,进行教育,进行娱乐。因此,他不只是一个机智人物,也不只是一个侠义人物,而且是一个喜剧人物、滑稽人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阿凡提是一个正面的崇高的而且是很美的喜剧人物、滑稽人物。

我们的这个结论要受到美学家们的抗议了。几千年来,在美学中喜剧与滑稽只是指反面人物——讽刺对象,怎么能是正面人物呢?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的名言是:“喜剧所模仿的是比一般人较差的人物。‘较差’并不是通常所说的‘坏’(或‘恶’),而是丑的一种形式。”《诗学》第五章,此段译文为朱光潜译,见《谈美书简》,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154页。这个观点几千年来被奉为金科玉律。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生活与美学》等著作中认为喜剧和滑稽不仅是崇高的反面(即渺小),而且是美的反面(即丑),并说:“丑乃是滑稽的根源和本质。”古典美学家们的喜剧观被当今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家们继承了过来。最新出版的《美学概论》中写道:“滑稽作为失去必然性存在根据的丑的对象,在内容上是空虚的,在形式上是歪曲的,因而总带有荒谬背理的特征。”王朝闻主编:《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1页。也是最近才由知识出版社出版的苏联美学家们所编的《简明美学辞典》在解释“喜剧性”条目时写道:喜剧性是指“引起人们以嘲笑的形式加以谴责”的反面现象的。辞典引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段话作为结论:“喜剧性就是,用贪求有内容和有实际意义的外表来掩饰内在的空虚和微不足道。”[苏联]奥夫相尼柯夫·拉祖姆内依主编:《简明美学辞典》,知识出版社1981年版,第66页。以上从古到今的美学理论中的喜剧性定义是一致的,也是一贯的,都是把喜剧和滑稽看成是反面人物的特征,是丑的、渺小的、愚蠢的。

对阿凡提故事的分析使我们看到传统美学的喜剧概念是过分狭小了。从实际情况看,在人民心目中阿凡提确是一个喜剧人物,但他却不是被讽刺的对象,而是一个被歌颂的英雄,他不是渺小的、丑陋的、愚蠢的,正相反,他是崇高的、美好的、聪明智慧的。这就说明对民间文学的研究扩大了喜剧的概念。喜剧人物不只有反面的(如伪君子答尔丢夫、悭吝人阿巴恭等),而且有正面的(如阿凡提和许多民族笑话中的喜剧人物)。不但有丑陋的、愚蠢的、畸型的、渺小的,而且有美好的、聪明的、可爱的、崇高的。喜剧与滑稽不只是美和崇高的反面,还可以是美和崇高的正面。关于这个问题我另有专文论述这里就不多谈了。我们所要明确的是阿凡提确是个喜剧人物,他的性格特征首先就在于他的喜剧性,他是人民精神美的表现,又是人民乐观主义的化身;他既是崇高的可敬的英雄,又是亲切的可爱的朋友和老师。这些性格特征全都通过他滑稽可笑的言行表现出来,统一在他的喜剧性的性格之中,这就是阿凡提典型性格的主要特点。

阿凡提笑话的喜剧性是很强的。记得20多年前有位德国留学生惊奇地告诉我:她曾陪一个德国记者访问新疆,在一个偏僻的山沟里听一个维族老人说了许多阿凡提笑话。虽然经过“维语——汉语——德语”好几道口译,还是把记者逗得捧腹大笑,简直笑死人。民间文学如此高超的喜剧艺术,多么使人惊叹。我想,阿凡提性格的生命力,正是在于他的喜剧性。阿凡提这个艺术形象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他骑着毛驴跨过了省界国界,也跨过了新旧社会的时代门槛,走过了多少世纪,至今仍然生气勃勃地活在我们中间,成为人们的良师益友。只是在《北京晚报》上就出现了两个专栏。先是“阿凡提新篇”专栏发表新编阿凡提笑话,讽刺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由于阿凡提巧妙地说出了人们的心里话,表现了排难解纷的杰出才能,取得了广泛的信任。于是人们纷纷给阿凡提写信向他请教、求助。于是又出现了“请教阿凡提”专栏,经常发表给阿凡提的来信和他的答复。在来信中人们称阿凡提为“尊敬的”、“有胆有识的”、“聪明的”、“小事不小看的”、“善良的”、“助人为乐的”、“公正的”、“亲爱的”阿凡提,等等。这些形容词反映了阿凡提性格特征的一些侧面,由于书信体的局限,不可能全面地反映出阿凡提艺术形象的主要特征。但作为艺术创作和艺术分析,则不能仅仅把阿凡提只看成是排难解纷的能手。诚然,阿凡提是公正无欺的,他的形象是富于教育意义的。但我们应该看到,他从不板着面孔拿一套大道理去训人,而总是以幽默而巧妙的方式,使人受到教益而心悦诚服。表现一个人物性格特点的不仅是他“做什么”,更重要的是他“怎么做”。因此,我们可以说喜剧性与滑稽,这正是阿凡提典型形象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甚至可以说是他的灵魂与生命,他的一切优秀品质都是通过喜剧性的言行体现出来的,正因为如此,他才能这样受到人民的喜爱,深入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去,并且将要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前进。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斗争的道路上,我们将不断听到阿凡提的欢声笑语,会不断看到他给我们打开一个个新的奇妙的艺术境界。可以预料,口头的和书面的新编阿凡提故事是会层出不穷的,但新的阿凡提形象却要受到历史和群众的严峻考验,其思想性固然重要,喜剧性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切新出现的阿凡提形象将以其是否具有喜剧性而决定其生死存亡的命运。可以说,只有反映了人民的精神美并且同时具有强烈喜剧性的阿凡提形象,才是有生命的、活生生的,才可能在群众中广为传诵成为民间文学的珍宝,否则必然不能流传,终究要被历史所淘汰。

来源:思想与社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