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军阀?谁毁了乐山大佛的“脸”?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3 21:21 2

摘要:1939年秋天,梁思成、刘敦桢这一帮“古建痴汉团”正走到四川一带,天突然放晴了。一行人一拍大腿:“走,去夹江看千佛岩!”——没车没船怎么办?上竹筏!

1939年秋天,梁思成、刘敦桢这一帮“古建痴汉团”正走到四川一带,天突然放晴了。一行人一拍大腿:“走,去夹江看千佛岩!”——没车没船怎么办?上竹筏!

于是,中国建筑史上最“文艺”的考察小队就这样漂在了青衣江上。

两边青山呼呼往后跑,江水哗哗往前推,是不是很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那味儿?

但!是!

诗情画意没持续三分钟,老天爷又开始洒水了。

而且这一洒,就是三天。

但这帮人是谁?是哪怕下刀子也要把古建测绘画出来的梁思成和刘敦桢啊!雨再大,能有他们对唐代木构的执念大吗?

于是,一行人湿漉漉、颤巍巍、兴冲冲地……开始冒雨看佛像。

你如果在四川旅游,可能会频繁听到“千佛岩”“万佛崖”这种地名。

听起来很厉害对不对?

但其实就像“老婆饼里没老婆”,这些地方也不一定真有一千个佛。

但夹江千佛岩,是真的有料。

据统计,这儿原本有5000多尊佛像,藏在270多个像蜂巢一样的佛龛里。可惜后来开山采石崩了一半,现在只剩下160多个龛还能看。

最厉害的是,这些佛龛在崖壁上最高叠了10层,高差十多米——简直就是唐代的“摩天佛楼”。

梁思成和刘敦桢,表面看是来看佛像的,实则是来找唐代建筑的。

因为唐朝木构建筑留存至今的实在太少,他们只能通过石刻、壁画来“反推”真正的唐代房子长啥样。

所以你看刘敦桢的日记,跟侦探笔记似的:

“其中镌刻建筑物者仅三龛,皆重楼杰阁,联以廊桥,如敦煌壁画所示。”

翻译一下:“这儿有几个佛龛,刻着楼啊阁啊桥啊,跟敦煌爆款壁画长得一毛一样!”

只有鸱尾、蜀柱、阑版这些基础部件,没有更复杂的人字补间铺作。

所以刘敦桢断定:这是唐中叶以后的作品,没那么“原汁原味”了。

虽然建筑细节让他们略失望,但这里的佛像可是实打实的震撼。

梁思成尤其夸了两个“明星选手”:

一个是弥勒佛(今编135龛),坐在那儿高3米,“庄严妙丽”,一看就是盛唐顶级审美。

一千年了,颜值依旧能打。

另一个是毗沙门天王(134龛),这位大哥就更骚了——身穿云纹铠甲,肩飘三组飞扬的飘带,背后还有两束“火焰背光”,仿佛刚从天界蹦迪回来。

梁思成说这造型“他处不易多睹”,翻译一下就是:“别地儿你可看不到这么带感的天王!”

带着千佛岩的喜悦,一行人又冲去乐山看大佛。

结果……傻眼了。这佛,不对劲啊!

原来早在1925年,四川军阀杨森为了吓唬对手刘湘,竟然下令炮轰乐山大佛!

一炮下去,大佛面部毁容。

虽然后来补了回去,但——唐代的佛身,民国的佛头。

梁思成看到这场景,简直痛心疾首。

在他的笔记里写下:“虽经漫补,神态迥异,亦我国佛教艺术之一重大损失也。

“补是补了,但气质完全不对了啊!悲哉!”

尽管没有找到最理想的唐代建筑细节,尽管乐山大佛已经“换了头”,但梁思成、刘敦桢这一行依然意义非凡。

他们在一片荒芜战乱的年代,冒雨徒步、手绘测绘、拍摄记录——不是为了发朋友圈,而是为了留住一个文明曾经的样子。

就像刘敦桢哪怕衣服湿透、光线黯淡,还是坚持把“净土变”中的楼阁一笔一笔记录下来。

你说他们图啥?

也许图的就是一句:“你看,我们曾这样辉煌过。

如果你哪天去四川,不妨也去夹江千佛岩和乐山大佛看看——

记得挑个晴天。

毕竟梁思成他们说:“雨太大了,真的啥都拍不成啊!”

来源:於於旅游攻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