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日,60余位23军后代及老兵因“重走父辈征战之路”集结沈阳,其中还包括3位烈士后代和12位老兵。他们组织的第一项活动就是在宾馆集体收看九三阅兵电视直播。他们的父辈大多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而沈阳是抗美援朝的一个重要经停站,还有沈阳抗美援
“哇,这里面有老虎团团旗!”当战旗方队经过时,23军后代及老兵发出了欢呼声。
9月3日,60余位23军后代及老兵因“重走父辈征战之路”集结沈阳,其中还包括3位烈士后代和12位老兵。他们组织的第一项活动就是在宾馆集体收看九三阅兵电视直播。他们的父辈大多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而沈阳是抗美援朝的一个重要经停站,还有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在这,志愿军第23军参谋长饶惠谭烈士安葬在这。
后代郑晓林是新四军军史研究专家,他兴奋地说:“经过向前方阅兵部队有关领导求证,老虎团团旗就是属于23军前身部队的。”
曲明光的女儿曲建军说:“看见战旗,哎呀,好像看见父辈的影子。”这也是23军后代及老兵激动欢呼的原因。
开国少将游好扬曾经参加了1951年的国庆阅兵,是受阅部队中走在最前面的方队。他的女儿游江岩对记者说:“父亲穿着崭新的军装走在军事学院方队的第二排中。1950年任副师长后,他调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有机会参加阅兵。从一个农村放牛娃到共和国的高级军官,走在天安门前平坦开阔的大道上,父亲用了21年。1952年,他任志愿军第1军2师师长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1957年任志愿军第23军副军长。”
陈庆民称自己是一名老兵,他曾任23集团军炮兵旅旅长、67师师长,他对阅兵的装备非常关注。他说:“看到部队装备日新月异,感到特别振奋和自豪。过去我们的大炮都是常规牵引式的,还需要瞄准镜,现在都是履带式自动化了,用雷达瞄准。”
饶惠谭的儿子饶政刚也深有感触:“当装备方队通过时,我们纷纷拿起手机拍照。我在心里感叹,如果有这样的装备,抗美援朝战争还会爆发吗?”
23军后代因为大多都有当兵的经历,所以他们谈观看阅兵感受时,不自觉地会结合自身发言。后代陈立波说:“我过去是一名通信兵,我当兵的时候身上背的还是王成用的那样的电台,现在都是高度数字化、信息化的装备,处于世界一流。”姜子言的女儿姜煊说:“中国的武器太先进了,我退休前是搞无线电监测的,所以我对无人机那些武器感到震撼,中国太强大了。”
刘则杨退役前参加过部队的阅兵,她对徒步方队特别关注,她说:“训练是非常严格的,要求一步一动,我感觉又重回了那种状态,像一个女兵一样接受检阅。方队的训练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也要发扬这种意志,把工作做好。”
陶和寿是陶家齐烈士的小儿子,他哭泣着说:“看过阅兵,我想到了我父亲的一生,他就希望有今天,这是家国情怀。今天国家强大了,实现了他的心愿。看到今天国家有这么强大的军队,我就控制不住地想起他。”
姜煊说:“我希望我的孙子能去当兵,希望后辈能牢记前辈曾经的浴血奋战,能前赴后继,莫忘前辈付出的心血,莫忘前辈的意志,要继承。”
来源:沈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