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ing|当青春遇见戈壁:中石大学子助力新疆棉花织就绿色能源未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3 22:03 2

摘要:天山脚下,新疆棉田如无垠的画卷,孕育着洁白的 “白色黄金”。然而,丰收的背后,也隐藏着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挑战:难以降解的残留农膜污染土地,堆积如山的棉秆资源白白浪费。这个暑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棉青链”社会实践团,依托学校能源学科资源,肩负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天山脚下,新疆棉田如无垠的画卷,孕育着洁白的 “白色黄金”。然而,丰收的背后,也隐藏着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挑战:难以降解的残留农膜污染土地,堆积如山的棉秆资源白白浪费。这个暑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棉青链”社会实践团,依托学校能源学科资源,肩负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时代使命,将脚步深深扎进巴州库尔勒的棉田与工厂,开启一场聚焦农膜绿色发展棉秆资源化利用的探索之旅。

NO.01

播下问题之种:锚定农业痛点

7月31日,团队成员在库尔勒市阿瓦提乡合作社与两位社长开展了一场关于农业发展问题的深度交流。社长们的忧虑清晰指向当前绿色农业发展的两大痛点,也为实践指明了方向:“地膜之殇”“棉秆之困”。传统的PE农膜成本低,但回收困难,回收率只有40%;可回收农膜成本较高,回收率提升至80%,但仍有20%残留土地难以清除;环保的PBAT全生物降解地膜无需回收,但因高昂的价格让众多小农户望而却步。残膜缠绕根系、板结土壤,成为难以消解的“白色污染”。与此同时,新疆每年产生超过2843万吨的棉秆,仅90%能粉碎还田或焚烧,巨大的生物质资源未被有效利用,造成了资源错配能源浪费

阿瓦提乡合作社合影

团队成员与社长交流

NO.02

萌动探索之芽:解农膜平衡难题

8月1日,实践团深入库尔勒 28 团的三块棉田,实地考察PE 农膜可回收地膜PBAT地膜的应用现状。

实践团参观棉田

8月2日,实践团参观了生产可回收农膜的胜农地膜厂和生产PBAT农膜的云泰生态产业地膜厂,从生产线上探清了农膜差异。

实践团参观胜农地膜厂

实践团与两家工厂的技术团队关于平衡环保性能和控制成本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提出建议:云泰厂通过尝试新料、再生料混配生产来降低成本;两厂共同呼吁完善农膜回收补贴政策,打通 “田间回收 — 工厂再生 — 重回田间” 的闭环。

实践团与技术人员探讨农膜转型

两天的参观让实践团明白:想要真正推进绿色农业,需要兼顾环保目标与农户经济效益。于是,实践团在调研新疆农膜利用现状后,针对PE农膜、可回收农膜、PBAT农膜三种农膜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构建大、中、小三种农户差异化模型,区分不同农户的补贴标准与生产规模;结合政策、增产效果、长期土地收益等综合设定农膜差异参数;计算不同农户使用不同农膜的增产收益、长期土地收益现值等成本收益。最后,为农户提供兼顾经济与生态的农膜选择方案:小农户使用可回收农膜,中大农户使用PBAT农膜。

农膜消耗量

农户经济分析

NO.03

绽放破局之花:交棉秆青年答卷

针对新疆每年巨量棉秆等生物质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实践团先调研了《新疆棉秆等生物质产量及利用现状》:分析秸秆资源化转型机遇、评估生物质产量与占比、调查棉秆资源化利用途径、立足新疆实际情况与发展瓶颈。接着,结合调研数据,实践团创新性地设计出《秸秆热解气碳联产方案》

棉秆制碳制沼模型

该途径构建了 “棉秆 — 能源 — 农田” 的生态闭环:棉秆经烘干粉碎后,热解产生的可燃气体可用于供热或发电,剩余有机碳可培育能源草;能源草成熟后经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沼渣沼液还田滋养棉花,实现资源高效循环。

相较传统粉碎还田,该方案显著提升棉秆能源产出价值,实现二氧化碳深度减排,推动生物质资源高效循环。

NO.04

沃野结新果:立能源报国誓言

团队将方案与两份现状调研报告提交给库尔勒市政府、巴州棉花企业、村镇合作社,获得高度认可。

西域沃土农业有限公司在表扬信中提到:“方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为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路径”。泰昌农场则表示有意向未来启动棉秆制碳试点项目。这些回信不仅肯定了实践团的工作,更坚定了同学们 “青年智慧能为农业发展带来切实改变” 的信念。

企业感谢信与表扬信

回顾整个社会实践,“新棉青链”团队完成了一次“纸上谈兵”到“脚下有泥”的深刻转变。实践团不仅系统地调研了新疆农膜利用现状新疆棉秆等生物质产量与利用现状,更以青年智慧帮助了农户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秸秆热结气碳联产方案

能源的未来不仅在地下,更在广袤的田野和无限的创新中。新疆棉田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科技赋能,更需要高效、清洁、循环的能源与资源利用体系作为支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学子将继续能源报国之志,深耕专业,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智慧和汗水,为新疆棉花的绿色能源未来贡献坚实的青春力量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