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学期伊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内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喜悦,数千名新生怀揣梦想在此开启人生新篇章。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迎新现场不仅秩序井然,更透露出浓浓的“智慧”气息——流畅高效的网络体验、精准智能的运维保障,成为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行动与教育数字化
新学期伊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内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喜悦,数千名新生怀揣梦想在此开启人生新篇章。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迎新现场不仅秩序井然,更透露出浓浓的“智慧”气息——流畅高效的网络体验、精准智能的运维保障,成为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行动与教育数字化战略,打造智慧校园标杆的一次成功实践。
在数字中国战略指引下,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社会民生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教育部亦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智慧校园,以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模式变革与管理服务升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紧扣国家脉搏,围绕《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和学校《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改革方案》,秉持“师生为本、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示范引领、安全运行”理念,坚持“以制度标准规范建设为基础,以数据赋能教学管服为核心,以网信工作常态管理为根本,以应用创新提质增效为重点,以数字素养全面提升为目标”,加快推进学校数智化转型,积极与产学研用伙伴协同推进基于网络智能的智慧校园标准建设。
在无线网络建设方面,学校自2015年起持续推进校园无线网络覆盖,通过多期科学规划与建设,目前已部署近2万台无线AP设备,实现了对教学、科研、办公、生活等全场景的高质量网络服务。伴随设备规模扩大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也积极应对多品牌设备协同、跨区域调度等复杂运维需求,并对部分早期设备进行有序更新,以进一步提升用户在跨区域移动过程中的无缝连接体验。当前,学校正基于整体网络规划,稳步推进无线网络的优化与升级,致力于为师生提供更稳定、高效、智能的网络环境。
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学校联合19家产学研用伙伴共同研制并发布了全球首个企业领域教育行业自智网络建设标准——《基于智能体的校园网L4运维技术要求》,为校园网L4级运维系统的建设与测试提供了系统化、前瞻性强且可实施的技术指引。该标准亦被NIDA联盟采纳为指定标准,进一步扩大了行业影响力。
学校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智慧校园建设,在今年开学迎新期间,前瞻部署了以AI为核心、新一代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综合保障方案,有效检验和展示了其智慧校园建设成果,为师生提供了高品质、无缝衔接的数字化初体验。
为破解地大历史上无线网络同区域多品牌异构带来的无线漫游体验差、日常运维管理复杂、部分无线设备老化等挑战,学校早在2024年底就成立由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牵头的专项工作组,联合华为技术团队开展实地调研。工作组历时6个月完成全校68栋建筑的信号覆盖测试,精准定位23个网络薄弱区域,最终制定“设备老化急用先改,稳固基础分步实施”的无线网络改造方案。截至当前,已完成南望山校区1000余颗老旧AP升级替换为华为最新Wi-Fi 7 AP,改造完成后,各场景网络性能实现质的飞跃。在教学楼,Wi-Fi 7 技术支持的2.4倍带宽提升让课程直录播、远程教学与实践课等实现零卡顿,单教室可同时支持80名学生接入在线实验系统。办公区域通过多链路技术实现文件传输效率提升4倍,1G科研数据平均传输时间从15分钟预计可缩短至2分钟,视频类关键应用掉线率降至零。宿舍区网络体验尤为显著,下载速率从平均200Mbps跃升至600Mbps,支持6台终端同时高清观影不卡顿。学校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表示,Wi-Fi 7 网络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数智化底座,下一步将拓展VR远程实验、智慧物联等应用场景,持续释放技术赋能效应,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在全校教学楼、宿舍、图书馆等核心区域完成基础网络升级的同时,针对9月份迎新工作,制定“分层覆盖、重点强化、动态调整”的全新无线技术保障方案。在迎新现场,部署了9台华为Wi-Fi 7 AP设备,并通过模拟高并发场景进行10余次压力测试,确保设备在极端情况下仍能稳定运行。迎新当天,现场四十余台工作设备及高峰期八百余网络用户不到3秒便能成功连接Wi-Fi信号,顺利完成线上报到注册、学费缴纳等流程。据现场人员反馈,网络响应速度较往年明显提升,网络访问稳定流畅。
迎新日历来面临短时间内高并发人流与网络流量的巨大挑战。今年,学校信息中心未雨绸缪,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管理"的模式跨越。通过部署AI预测模型,基于历史数据与多源信息,提前对报到日各时段、各区域人流量进行精准预测,为网络资源的弹性调度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资源前置部署。
迎新期间,学校与华为联合打造的网络智能体NetMaster全天候实时感知全网用户体验,不仅能敏锐捕捉网络数据的细微波动,还可通过智能算法还原全网状态全景,实现秒级定位潜在卡顿区域。该系统具备强大的自主决策与处置能力,成功处理了多起网络事件。例如,AI系统通过工单告警发现51栋区域存在外部干扰源,经确认是学生私开Wi-Fi热点导致信道冲突,在提醒关闭热点后信号迅速恢复正常。AI引擎可自动诊断根因、触发自愈流程,动态调整参数与路径,已实现对超过80%常见网络问题的自动处置,确保无线网络在大负荷压力下依然保持高速、低时延的稳定表现。
“原本担心报到时人多网络会卡,没想到所有流程在指尖一瞬间就完成,体验特别流畅!”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感慨道出了学校管理服务理念的重要转变——从关注技术指标到聚焦用户体验。学校通过构建以体验为中心的网络管理平台,首次实现全校Wi-Fi网络的精细化、可视化管控。运维人员不再面对冰冷的设备告警与复杂日志,而是通过清晰的"数字地图",实时掌握从接入点到终端用户的全程体验质量,包括信号强度、连接速率、应用流畅度等,真正实现"一图感知全局"。
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卓越效能。当检测到某区域接入成功率偏低时,通过学校精细化管理系统与华为iMaster NCE-CampusInsight协同分析,以终端地址关联到具体工作人员,快速定位到该员工在食堂区域因多次连网失败暴露的网络覆盖盲区,系统自动研判提示增加AP点位,实现精准补盲。相比以往只能在现有点位迭代的局限,如今借助智能工具,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可提前识别潜在问题,从全局角度优化网络架构。
学校通过这套AI驱动的智能运维体系,不仅显著减轻了运维人员负担,使其从日常排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前瞻性网络规划与优化,更将学校网络服务质量提升到新高度,为教学、科研与管理活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化运维新模式,全面赋能学校数智化转型。
本次智慧迎新的成功,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决策部署的生动缩影。它充分证明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提升校园治理能力、优化师生服务体验方面的巨大潜力。学校通过此次高并发场景的成功实践,不仅为新生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更积累了宝贵的“AI+教育”应用经验。
展望未来,学校“十五五”规划以“美丽中国 宜居地球:迈向2030”为愿景,全面落实《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建设战略规划》,持续坚持“技术赋能教育”的理念。学校将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教学、管理及服务全流程的融合应用,不断探索智慧校园建设的新路径、新范式。通过构建智能化、一体化、绿色化的网络与信息服务体系,全面支撑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为推动教育数智化转型、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贡献地大智慧与地大力量。
来源:华为中国政企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