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常看《新闻联播》的人,一定能注意到,在人民大会堂的会议桌上,总会摆上一只白底兰草图样的瓷杯,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醴陵瓷——胜利杯。从1959年人民大会堂正式投入使用时开始,到1964年周恩来总理将胜利杯定为大会堂的专用茶具。时至今日,胜利杯已被人民大会堂用了六十
经常看《新闻联播》的人,一定能注意到,在人民大会堂的会议桌上,总会摆上一只白底兰草图样的瓷杯,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醴陵瓷——胜利杯。从1959年人民大会堂正式投入使用时开始,到1964年周恩来总理将胜利杯定为大会堂的专用茶具。时至今日,胜利杯已被人民大会堂用了六十六年。
小杯子,大妙处
粗看胜利杯,你可能无法体会它的魅力,样式传统,色彩单调,花面也不时尚。但如果将它拿在手上细细端详,就会发现一只小小的杯子原来也大有乾坤。
胜利杯一般由杯盖、杯筒、杯托三个部分组成,采用醴陵釉下五彩制作技艺,经多次高温烧成。它质地轻盈细腻,色泽洁白如雪,展现出极致的纯净与高雅;透光性极佳,在光线照射下,整个杯身散发出莹润的光泽,仿佛能透过它看到历史的光影流转,真正达到了“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完美境界。
杯上花色融于胎釉之中,又透过釉层溢于瓷表,让人有种看得见却又摸不着的神秘感,而这一层透明釉质包裹下的色彩,即使过了千年也不会褪色。在外形上,胜利杯端庄、大气,手柄与杯身之间宽窄适宜,整个杯子造型得体,养眼舒心;在使用上,它稳重、安全,杯子比例协调,安放稳定,又因是釉下彩,不用担心矿物质颜料的析出,无铅无镉,安全环保。
小杯子,大来头
1958年4月,醴陵瓷器公司负责人陪同湖南省委一位同志来到陶瓷研究所,来人带来一件延安时期使用过的茶杯,无花无盖,瓷质灰白粗糙。当时,这种形状的茶杯被叫作“中山筒”,据说是民国政府机关一直使用的。来人要求以此茶杯为基础加盖加彩,改型后使之美观实用,时间越快越好。
▲胜利杯设计演变过程
▲陶瓷研究所技术员梁六奎设计的胜利杯器形图
时任醴陵陶瓷研究所所长的李维善说:“当时只知道是为某位首长烧制的,时间很紧迫。我们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改了六稿,将底部略微内收,使杯身呈现出流线型,加了一个盖边呈灯芯状略宽于杯身的平盖子。杯把也加粗了,呈弧形状线条,使端杯的手感更舒适方便。茶杯的底足,则分为内外两半,外边光滑带釉,里面不施釉的一半向上挖去3毫米。这样,茶杯就不会擦坏桌子的台面……”
▲梁六奎设计胜利杯留下主席二字原稿
直到6月,李维善接到了醴陵瓷器公司负责人王林卿从省会长沙打来的电话:“省委领导告诉我,这次试制的杯子是专门为主席做的,毛主席对最后送去的样品很满意。省委要求赶制40件,画花20件,白的20件,7月5日前送省委。”听到这个消息,李维善激动不已。他这才知道研究所工程师们2个多月的辛勤劳动竟然是承担了这么荣耀的任务!
“当年的醴陵瓷业公司总经理王林卿说要取个好名字,叫什么好呢?大家集思广益:幸福杯、跃进杯、解放杯、胜利杯……最后确定为这个有双关意义的名字——胜利杯。它象征毛主席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也寓意这次试制茶杯工作的胜利。”李维善在一篇文章中,将胜利杯名字的由来娓娓道来。
小杯子,大传奇
第一批胜利杯于1958年7月2日完成,送湖南省委60件,杯底特制了横排“湖南醴陵”正楷字样,上面加了一个和平鸽标志西赤红底印。
▲梁六奎设计的编号胜利杯
1959年7月,李维善前往北京解决人民大会堂主席台茶杯的制作问题,时任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的刘冀平指着李维善带来的醴陵出产的茶具说:“就用胜利杯的式样,然后画上小茶盅上的花纹。”这个花纹便是经典的蝴蝶兰。于是,在国庆十周年之际,醴陵专门为人民大会堂主席台制造的蝴蝶兰胜利杯正式“登台”,由此开启了一代名杯醴陵胜利杯的传奇。
时代风云变幻,2006年,为人民大会堂提供瓷器的接力棒被振美艺术瓷厂(今振美艺术陶瓷有限公司)接过。应人民大会堂的要求,2006年起,振美在完成外交部等国家机关订制的产品外,又荣幸地承接了为国家领导人研制专用茶杯的任务。“当时,大家独辟蹊径,大胆使用水仙、月季、玉兰、芙蓉、菊花、枫叶、竹叶、梅花等花草图案作为创作蓝本,成功地打造了一套十二款图案的胜利杯。做到月月有新意,杯杯无雷同。杯体庄重典雅,釉面温润光泽,色彩绚丽,每一款都是釉下五彩精品。”振美艺术陶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艺美术师江林介绍。
对于为什么醴陵胜利杯能在人民大会堂经久不衰?江林面露笑意,“产品好,领导们又用习惯了,自然没有换掉的必要。”一个合格的胜利杯除了在外观上要做到无瑕疵,在质量上更是要经过多次检验,釉面的硬度、吸水率、导热性……甚至要做到从多高摔下地面不会破损、在沸水中泡过又迅速投入冷水不会开裂。江林告诉记者,正是因为醴陵瓷自身品质过硬,所以在许多地方甚至得到了免检的待遇。
除此之外,胜利杯的无可替代,还体现在许多独具匠心的小细节上。“胜利杯在设计中运用了一个理念,即‘半小时理念’。保证在茶水装满的情况下,30分钟后还保有余温。且在大型会议中,通常是30分钟会续一次茶水,这样一来,茶杯的蓄水量就要保证在一般情况下,30分钟内茶水有余,但又要‘余而不多’,正需要续添茶水。而醴陵胜利杯的容量,正好满足这个要求。”江林介绍,“普通的茶杯沏茶后容易留下黄色的茶垢,而醴陵胜利杯烧成温度在1300-1400℃,吸水率低,不‘吃色’,喝完茶用水一冲,又是洁净如新。”
及至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上、台下的茶杯,外事活动用的茶杯,全都是醴陵振美艺术陶瓷有限公司生产的胜利杯。“我们现如今生产的胜利杯,与第一批群力瓷厂生产出来的胜利杯,在器型和大小上都还是一样的。只是在2006年对杯壁进行了一次改薄,让杯子端起来更轻,容量也更大,其他的设计都没有变,这也充分验证了经典不朽。”江林说。
大浪淘沙,留下的是金子,一款产品是否成功,时间往往能证明一切。胜利杯能在人民大会堂沿用至今,不仅代表着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绝世工艺,得到了国家级的高度认证,更是醴陵的无上光荣。
来源:醴陵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