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悠远的往昔,江华瑶族自治县有一个姓唐的年轻后生,他家祖孙三代皆以砍柴卖柴为生。每日,他都会挑着沉甸甸的柴担,前往员外家售卖。员外家路途不近,每次经过员外家小姐的绣楼时,他总会停下脚步,在此稍作歇息,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好些年头。
在悠远的往昔,江华瑶族自治县有一个姓唐的年轻后生,他家祖孙三代皆以砍柴卖柴为生。每日,他都会挑着沉甸甸的柴担,前往员外家售卖。员外家路途不近,每次经过员外家小姐的绣楼时,他总会停下脚步,在此稍作歇息,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好些年头。
某一日,他如往常一样,在小姐绣楼下歇凉时,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彼时,小姐正在绣楼上刺绣,不经意间发现了楼下酣睡的他。小姐心地善良,见他模样着实可怜,一时心生怜悯,便用丝线系着一个大西瓜,从楼上缓缓吊下。西瓜正巧碰到他的嘴巴,这突如其来的触碰把他从睡梦中唤醒。他迷迷糊糊醒来,瞧见眼前的西瓜,顿感又渴又饿,便毫不犹豫地将西瓜吃了个精光。自那以后,只要他来此歇凉,小姐便会从楼上垂下一个瓜来,供他解渴充饥。
有一天,唐姓后生挑柴前往员外家售卖。途中,看到路边有一所学堂,便走进学堂向一个小学生借来了笔墨纸砚。稍作思索后,他写了两句打油诗:“楼上吊瓜楼底看,丝线吊瓜郎来尝。”写罢,他把这首诗贴在了员外家的大门上。
当天,员外的两个儿子读书归来,看到大门上张贴的诗,顿时大惊失色。他们赶忙跑去对员外说道:“父亲,妹妹怕是在咱们家里偷偷与人私通了,您可得管管啊!”员外听闻,满脸不信:“你妹妹整日都在绣楼上专心刺花绣朵,从未下楼,怎么可能有这等事?”两个儿子见父亲不信,忙拉他到大门前,让他看那首诗。员外看完,心中也起了疑惑,喃喃自语:“平日里此处鲜有人来,唯有这姓唐的卖柴人每日进出,莫非小姐真的对他动了心思?”两个儿子在一旁附和:“肯定就是这小子了,咱们得想个法子除掉他!”于是,父子三人一番商议,定下一计:打算将家中祖传的一支金钗丢在大门口,等姓唐的挑柴过来,如果他弯腰去捡金钗,他们便以偷拿财物为由,将其当场打死。
第二天,姓唐的像往常一样挑着柴来到员外家。他把柴挑进大门后,径直去找管家拿了钱,便准备离开,压根没注意到地上的金钗。员外的两个儿子在一旁看得真切,见计划没能得逞,只好暗自咬牙,打算下次再寻机会整治他。
过了两天,卖柴的唐后生又写了一首诗:“我姓唐的挑担柴,挑到员外门口来;脚踩金钗抬头过,心诚不要混来财。”写好后依旧贴到了员外家大门上。员外看到这首诗,心中不禁暗暗赞许:这小子还真有点本事,看样子也不像是偷鸡摸狗、伤风败俗之徒 ,倒不如趁机考考他的才学。
当天,员外将卖柴的唐后生请到客厅,热情地让他换了一身新衣,又摆上丰盛的酒菜款待。唐后生心里满是疑惑,可又不好推脱,只好换上新衣,坐到桌前吃喝起来。酒过三巡,员外突然对他说:“我那两个公子上次进京赶考,有一副对子没对出来。我瞧你才学不凡,不知能否对得上?”唐后生赶忙摆手:“我只是个靠砍柴卖柴为生的粗人,哪里会对什么对子呀!”员外却不依不饶:“对得出也得对,对不出也得对!”唐后生无奈道:“您二位公子都是饱读诗书之人都对不上,我又怎么能行呢?”员外微微一笑:“你要是能对得精彩,我就把小姐许配给你;要是对不好,我也绝不怪罪于你,这样如何?”唐后生一听,觉得这倒是个不错的机会,便应道:“这还差不多!”
员外见他答应,顿时来了精神,说道:“皇上曾出过一个上联,需要用此上联吟诗一首。上联便是:‘日落花谢海干’。”唐后生听闻,不假思索地说:“这有何难? ”员外一听,顿时喜形于色,赶忙招呼道:“莫急,莫急,请先喝酒,咱们边喝边聊。”唐后生一边喝酒,一边缓缓说道:“这日落之后,星子便会浮现;花谢之后,果实便会团圆;海干之时,蛟龙自然就会现爪。所以我对的是:‘日落星子现,花谢果团圆;海干龙现爪,皇帝万万年’。”员外听完,心中大喜过望,觉得对得极为精妙,当下就决定把小姐许配给这个卖柴的后生,并嘱咐两个公子再次进京参加应考。
且说,员外的两个公子来到京城后,便把这对上的诗呈给考官。监考官一听,连连称赞对得确实出色 。然而,监考官略作思索,心生疑虑,于是发问:“两位公子,之前你们对不上,今日却能对得这般绝妙,究竟是为何?如实招来,否则以欺君之罪论处,推出午门斩首!”两位公子吓得浑身发抖,急忙坦白道:“大人恕罪,这首诗是我们妹夫告知我们的。”
监考官听闻此言,即刻差遣衙役去寻找那位对出诗的人。衙役们抬着轿子,一路上敲锣打鼓,先到员外家寻人。得知人不在,又一路寻到唐家,终于是找到了卖柴的唐后生,随后将他一路抬到京城。
监考官见到唐后生后,宣布道:“你如今考中文科状元了。我且问你,你平日里读了多少书?”唐状元如实回答:“大人,我家祖孙三代皆是砍柴卖柴之人,未曾读过什么书。”监考官又好奇追问:“那你又是如何对出如此精妙的诗呢?”唐状元挠挠头笑道:“我每日上山砍柴,常常看到日落之后星星就出来了,花谢了之后便会结出果实 。”监考官接着追问:“那最后两句呢,又是怎样想出来的?”唐状元憨笑着说:“那是当时在岳父家喝酒,我差不多喝醉了,一时兴起便想出来的。”监考官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可真是酒后吐出的绝妙才华啊!”
就这样,一个原本普普通通的卖柴郎,不仅娶得员外家的千金小姐为妻,还凭借着偶然的机遇和自身的灵光一闪,金榜题名,摇身一变成为文科状元,此事在当地传为一段奇谈,也激励着无数平凡人相信命运或许就在不经意间发生奇妙改变。
来源:民间故事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