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丨弘扬延安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延安红色故事汇》:一曲抗日救亡的壮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3 20:02 2

摘要:踏访延安革命旧址,历史触手可及,精神激荡心灵。此行研学,我们满载对红色岁月的感悟与敬意。为将这份沉甸甸的收获分享、传承,我们用心制作《延安红色故事汇》。愿这些声音,将窑洞的灯火、先辈的足迹与不朽的延安精神,传得更远,点亮更多心灯。

《延安红色故事汇

由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兴业讲堂》联合推出

SIVA

踏访延安革命旧址,历史触手可及,精神激荡心灵。

此行研学,我们满载对红色岁月的感悟与敬意。

为将这份沉甸甸的收获分享、传承,我们用心制作《延安红色故事汇》。

愿这些声音,将窑洞的灯火、先辈的足迹与不朽的延安精神,

传得更远,点亮更多心灯。

讲述人:仝文龙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戏剧与音乐舞蹈学院2023 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现任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大型活动中心导演组成员,道具组组长。

我为延安代言

希望可以再回延安,一次延安行,一生延安情

——仝文龙

今天要讲的故事——黄河大合唱:一曲抗日救亡的壮歌

抗日战争14年,是一个血与火的年代,也是全民族抗战歌咏的年代。在外敌入侵,国破家亡的危难关头,需要用歌声唤起民众,凝聚人心。《黄河大合唱》就诞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由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和诗人光未然联袂谱写。

1939年初,光未然因在前线坠马受伤,左臂骨折,来到延安疗伤。冼星海前去医院探望他,曾有过合作的老朋友在延安重逢,格外亲切,两人在病房里达成了创作一部大合唱的想法。之后,光未然将自己两次过黄河及两个多月在吕梁山的战斗经历,一气呵成了 400行长诗,完成了歌词部分。冼星海用了六天六夜的时间,抱病谱曲,一部气势恢宏的《黄河大合唱》诞生了。

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陕北公学礼堂首演,获得了成功。5月11日,在庆祝鲁艺成立一周年的音乐晚会上,洗星海亲自指挥100多人组成的合唱团演唱《黄河大合唱》。

刚一唱完,毛主席连声称赞三个好!不久,派人给冼星海送来一支派克金笔和一瓶派克墨水。7月8日,周恩来在观看演出后,为冼星海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经唱响,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一般,波涛汹涌,凝聚起中华儿女战胜日寇的共同力量和坚强信心,它是中华民族向一切侵略者发出的集体的、战斗的声音,也是我抗日军民奏响的一曲胜利的凯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如今,《黄河大合唱》的两位创作者都已千古,但是他们创造的《黄河大合唱》的精神不朽!如果说八十年多年前,黄河咆哮发出的是民族救亡图存的时代最强音!那么,八十多年后,黄河再次咆哮,吹响的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冲锋号!

仝文龙于2025年7月在延安文艺纪念馆进行现场讲解

本期的《延安红色故事汇》——《黄河大合唱:一曲抗日救亡的壮歌》就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我是今天的讲述人仝文龙,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来源: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