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羊肚菌抢早栽培技术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8 07:16 2

摘要:羊肚菌( Morchella )是一种全球性的备受欢迎的食用和药用真菌,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出色的健康功效而闻名于世.自 2012 年以来,在中国已经实 现 了 一 些 羊 肚 菌 (主 要 是 M . importuna 、M . sextelata 和 M .

北方地区羊肚菌抢早栽培技术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资助项目( BAIC03 ).

贺 国 强

羊肚菌( Morchella )是一种全球性的备受欢迎的食用和药用真菌,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出色的健康功效而闻名于世.自 2012 年以来,在中国已经实 现 了 一 些 羊 肚 菌 (主 要 是 M . importuna 、M . sextelata 和 M . eximia )商业化栽培.由于羊肚菌售价高,种植效益好,是近几年发展的热门菇种,羊肚菌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渐渐形成了羊肚菌大田 栽培、设 施 化 栽 培、林 地 栽 培 等 多种栽培模式 ;栽培面积从 2012 年的 200hm 2跃升至如今的约 20000hm2 ;栽培区域从川渝地区遍 布 包 括 北 京、上 海 在 内 的 全 国 20 余 个省市;单产从 1500~2250kg hm -2 跃升至超过7500kg hm-2 .然而与此同时,由于受栽培面积的扩张以及国内大环境的菌类消费疲软影响,羊肚菌干品价格从 10 年前的近 2000 元kg-1下跌至近几年的 700~800 元kg-1 ,2024 年春季价格更是跌至近年来的极值约 500 元kg-1 .由此,羊肚菌种植中如何保证高收益成为从业者思考的重中之重.由于羊肚菌属于低温菌类,主要出菇上市集中在 2 — 4 月,因而羊肚菌鲜品的价格呈现周期性价格波动 ,一般每年 2 — 4 月是低价格期,批发售价在 50~80 元kg-1 ,而春节前是羊肚菌的消费热点时段,批发价格可以突破 200 元kg-1 ,其他高温时段虽然消费量稍小,但批发价格也能维持在 160 元kg-1 以上.因此,通过利用高海拔条件、设施条件改进、技术创新等手段实现羊肚菌春节前(提早)上市是羊肚菌种植获得较高收益的有效途径。

1 设施条件

北方地区冬季温度较低,尤其是春节前正处于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因此用于羊肚菌抢早栽培的设施要求保温性能好 .一般可选用半地下的土夯墙温室.采用砖混结构的日光温室要求后墙厚度大于 45cm ,且后墙贴有保温层.大棚倾角要好,以便在白天接受足够的阳光进行蓄热.此外,大棚上有良好的保温材料覆盖,一般要求棉被厚度大于 8cm .由于羊肚菌存在连作障碍,重茬种植时往往产生生长发育受阻、真菌病发生严重、产量显著下降甚至整个绝收的现象,为了获得高产,不宜选用上一年种植过羊肚菌的土地.连续种植 2 年及以上的土地不适宜再次作为羊肚菌的种植地.日光温室内的土壤以中性的沙壤土较好,以便保持良好的透气性,肥力不需要太大.若前茬种植过蔬菜或花卉,有利于获得高产。

2 栽培季节

羊肚菌属低温型真菌,其菌丝生长温度最适宜温度为 15~22 ℃ ,子囊果分化温度为 10~12℃ ,子囊果最适宜的发育温度为 12~16 ℃ .一般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从播种至出菇需要45~55d 的时间,温度低需要的时间更长.因此依据菌丝体和子囊果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条件,北方地区羊肚菌抢早栽培宜于 10 月中旬播种(地温要求不超过 20℃ ),12 月下旬(地温要求在 6~8℃ 以上)浇水催菇,翌年 1 月下旬采收羊肚菌。

3 栽培品种

目前能够人工规模化栽培的羊肚菌均属于黑色品系 ,主要有梯棱羊肚菌、六妹羊肚菌和七妹羊肚菌.羊肚菌抢早栽培的菌株除了应具备产量高、菇质优的优点外,还需具有菌龄短、耐低温能力强、抗逆性强的特点.经过近年来的试验比较,选用“金秋”“ G8 ”等作为栽培品种有利于获得高产.建议使用从正规渠道购买的菌种.若野生采集的品种,需经过人工驯化,栽培试验验证,再进行大规模种植。

4 栽培流程

41 整地闷棚

对于用于羊肚菌栽培的土地,应及时清除上一茬作物的秸秆、根系和其他杂物,以避免植物衍生的酚酸可能产生的拮抗效果.对于富含病原真菌和其他真菌种群的土壤,需要使用杀菌剂进行土壤消毒.然后,可以施加草木灰和有机肥料以提供土壤养分并促进土壤修复.土壤消毒处理时,第一步将消杀药物均匀地喷撒于地面.第二步深翻犁地 30~40cm ,促进药品和土壤均匀接触.第三 步 需 要 浇 水,确 保 土 壤 含 水 量 超 过50% .第四步在土壤表面盖白色地膜,关闭棚上的通风口,打起棉被让太阳在白天暴晒 20d ,以维持棚温白天达 65℃ ,地温达 45℃15d 以上.深翻土地后,在接种之前,土地应保持至少 15d 的休耕期.土地休耕时间越长,有助于更好地进行羊肚菌栽培。

42 播种

播种前喷水,使土壤含水量达 50% .待水渗入土壤不粘手时开始播种.菌种用量按照 04~06kg m-2 (折幅 17cm × 长度 33cm 菌袋,每袋装湿料质量约 12kg ,每 667m2用量 220~330 袋)准备.使用壁纸刀将羊肚菌栽培种的塑料袋划破,将栽培种培养料取出揉碎成颗粒状.生产量大时可以使用小型袋料分离机,实现快速破袋、揉碎菌种、分离袋料.播种可以采用撒播和沟(条)播 2 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撒播操作简单,主要是将菌种均匀撒在土层表面,然后使用微型旋耕机将土面旋耕 1 次,使菌种和土壤均匀混合.沟(条)播是先在土面开 20~30cm 间距的小沟,沟深 5~10cm ,然后将揉碎的菌种撒至沟内,最后用铁耙子将厢面上的土回填至沟槽内.现在已经有经过改造的羊肚菌专用播种机械问世,可以实现开沟、下种、覆土连续作业,规模化种植可以采用该机械。

43 营养袋补充

播种后 24h 后菌丝开始萌发,然后在土中生长. 7~10d 后菌丝穿透土壤并长满畦面后开始产生分生孢子(即出现“白霜”).此时需要在土面放置营养袋,以便达到补充营养的作用 .营养袋规格(折幅 × 长度)为 15cm ×30cm .营养袋内培养料的配方为 18% 稻壳或木屑、 30% 玉米芯、50% 小麦、 1% 石膏、 1% 石灰.装好的营养袋装入编织袋或筐内,放入灭菌柜内灭菌,100℃ 保持 10h 或 121℃ 保持 25h .将灭菌后的营养袋晾凉后备用.使用时,将营养袋纵向的一个面用钉板打 15~20 个孔(打孔深度以刺破塑料袋为宜,孔径 3~5mm )或使用壁纸刀划 2 条 6~8cm的口子,以促使菌丝可以生长入菌袋内的培养料中吸收养分,储存于地面中的菌丝网络内.然后将营养袋水平放置,并用力按压一下,使打孔或划口的一面紧贴地面.每 667m2用量 2500 袋。

44 发菌期管理

播种完成用微喷浇一遍透水,以土壤含水量不超过 55% 为宜.之后通过微喷或水带喷水保持畦床表面潮湿.为了保持土壤湿度,也可以在补充营养袋后在土面覆盖一层地膜.地膜有黑色和白色之分,所起到的作用不同 .黑色地膜除了保湿外,还可以起到抑制杂草的作用;白色地膜也能起到保湿作用,虽然不能抑制杂草发生,但相较黑色地膜可以提高土表温度.覆膜后需要注意温度控制和通风问题,需要定时揭开薄膜进行通风换气.目前改进的方法是:在地膜卷上打孔.在日光温室内前部挂置一层遮阳率 75% 的遮阳网,以调节日光温室内光照强度.通过调节日光温室的棉被和通风口,使棚内空间温度控制在不超过 20℃ ,地表温度控制在 3~10℃ .发菌 60d后,将棚内温度维持 15~20 ℃ ,进一步促进营养物质向菌核内的运输积累,等待出菇.在发菌期间,还需要加强通风换气,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以促进菌丝生长,培养健壮的菌丝.可以将棚顶部风口打开,并将棉被扒开几条缝隙,使得与外界联通,促进空气流动。

45 催菇

催菇是羊肚菌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畦面白色菌丝褪去,表明菌丝已生理成熟,可以进入出菇期.羊肚菌出菇前,需要进行刺激才能形成原基.撤掉外援营养袋和浇大水刺激是诱导羊肚菌有性生殖的一个关键步骤.现在普遍采用大水刺激的方法.即刺激原基形成时,调节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具体为:向畦旁沟内灌一次足水,但不要淹没畦面;白天将棉被收起,夜晚及时将棉被放下,使温室内地表温度控制在 10~12℃ 。

46 出菇期管理

当畦床表面出现白色水浸状球形物,即为羊肚菌原基,大小约 1~2mm .此时,适当增强光照,温室内温度控制在 15~20 ℃ (地温约在 7~12℃ ).几天后原基开始长出一些突起,基部开始连接着土壤的部分增大,即子囊果分化形成的初期表现。

当羊肚菌幼菇生长至 1cm 左右时,菌盖和菌柄的形态特征开始分化显现.羊肚菌幼菇处于2cm 小范围内时,极为娇嫩,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此时应保证幼菇生长环境的稳定.调控策略关键是把握“温润”.即保持土壤表面潮湿,但土壤含水量不要超过 55% ;保持空间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在 75%~95% ,湿度不够时每天使用微喷喷水 3~5 次,做到少量勤喷.出菇期间通过调节棉被的收放高度和温室前部的遮阳网厚度,将温室内温度控制在 8~20 ℃ (地温约在 8~12℃ )。

白天将光照强度最高控制在 500~600lx .当羊肚菌幼菇生长至 2cm 左右时,进入成菇期.除继续保持温室内温度为 8~20 ℃ (地温约在 8~12℃ ),空气相对湿度为 75%~95% ,白天将光照强度最高在 600~800lx 等条件外,羊肚菌出菇时还需要大量氧气,过高的二氧化碳会导致菌柄变长,抑制菌帽生长.因此,随着羊肚菌子囊果逐渐长大,需要增加通风量,扩大通风口,加大通风 时 长 和 频 次,使 二 氧 化 碳 浓 度 控 制 在08mol L-1 以内。

47 病虫害防治

羊肚菌的病虫害防治主要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种植前做好土壤消杀,以减少土壤中的有害真菌和虫害发生。

发菌期,羊肚菌菌丝生长速度快,竞争力较强,注意保持通风,进一步培养健壮的菌丝,提高羊肚菌菌丝的竞争力.营养袋中培养料含有小麦,营养丰富,需要注意容易引发跳虫、菇蚊蝇等危害,还需要注意老鼠咬破营养袋取食小麦进而引发链孢霉的危害。

羊肚菌子囊果是优质的蛋白,是蛞蝓、跳虫、菇蚊蝇等取食的理想食物,因此注意防治.首先播种前,喷施一遍氯氰菊酯,做好栽培场地的清洁卫生,杜绝虫源发生.其次,在温室通风口和人员出入口设置防虫网,温室内挂置黄板,防止外来虫源飞入.可根据跳虫的喜水习性,在发生跳虫的地方用小盆盛清水,待跳虫跳于水中后再换水继续用水诱杀,连续几次,将会大大减少虫口密度.对于蛞蝓可以人工扑杀或在其活动场所撒食盐驱杀.此外,羊肚菌的子囊果还是许多有害真菌的理想寄主.例如由 FusariumincarnatumGF .eqGuiseti 复合物引起的菌柄腐病和由 Diploösporalongispor a 引起的菌盖腐病.因此,在做好土壤消杀的基础上,要注意通风,一定程度上控制温度、降低湿度可以预防和控制这类病害的发生.此外,还要注意防治黏菌的发生,一旦发生,及时铲除,并在发生部位撒石灰。

出菇过程还需要注意预防由环境条件不适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主要是避免空间温度高于25℃ ,注意加强通风,防止冷风直吹幼菇,防止阳光直射菇体等,可有效防止子实体畸形及干尖菇等生理性病害。

48 采收及保鲜

当羊肚菌的子实体的菌盖长至 6~8cm ,宽20~35cm ,呈锥形,顶端稍尖,菌盖表面的不规则凹陷明显,颜色由浅褐色加深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手捏住羊肚菌根部,用刀沿地表切下即可.同时用刀片刮掉根部泥土放在筐内,然后直接进行 4℃ 打冷保鲜,包装后及时销售。

49 转潮管理

由于羊肚菌抢早栽培适合出菇的窗口期较长,第一潮采收后,清理畦面上的菇脚和残菇,可以再次养菌、催菇,出二潮菇.控制日光温室内的温度在 15~20℃ ,使羊肚菌菌丝恢复,并再次积累营养.浇一次大水,使土壤含水量达到 50% ,同时保持出菇床面湿润,并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 .每 天 打 开 温 室 顶 部 通 风 孔 通 风2 次,每次 20min .大约 20d 可再次形成羊肚菌原基。

来源:青钱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