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乌克兰自主研发的“博达纳”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正在推出全新版本!根据美媒《防务博客》的最新报道,乌克兰计划为这款“明星”火炮配备韩国和德国的底盘,并开发更短炮管型号,进一步扩大其作战灵活性。乌军炮兵将迎来更机动、更兼容北约标准的新装备。
乌克兰自主研发的“博达纳”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正在推出全新版本!根据美媒《防务博客》的最新报道,乌克兰计划为这款“明星”火炮配备韩国和德国的底盘,并开发更短炮管型号,进一步扩大其作战灵活性。乌军炮兵将迎来更机动、更兼容北约标准的新装备。
自2022年俄乌冲突全面爆发以来,“博达纳”已经成为乌克兰本土产量最高的火炮系统之一。截至目前,乌克兰已经生产了345辆轮式底盘的自行榴弹炮,还有100门牵引式版本。目前其月产量超过30门,而且全部在乌克兰境内制造!这在军工产业饱受俄军打击的战时环境下堪称“工业奇迹”,也体现了乌克兰自主维持国防生产的决心。
目前“博达纳”主要采用乌克兰自产的轮式卡车底盘,而未来可能引入韩国或德国的履带式或轮式底盘。这样做有两个明显好处:一是提高在泥泞或复杂地形中的机动性,二是更容易与北约国家提供的后勤装备(例如弹药车、维修设备)匹配。毕竟乌克兰现在大量使用西方援助的装备,标准化程度越高,仗打得越顺畅。
目前主流北约榴弹炮(如德国PzH2000或法国“凯撒”)多采用52倍径长炮管,射程远但重量大。而39倍径版本虽然射程可能稍短,但重量更轻、部署更快,更适合快速机动或城市周边作战。乌军当前面临多线作战,从开阔平原到城镇巷战,不同场景需要不同火炮。短管版“博达纳”可能成为步兵部队更灵活的“火力点”。
它不仅是乌克兰第一款自研的155毫米北约标准自行榴弹炮,更是反攻行动中的火力支柱。在俄乌战场上,火炮被称为“战争之神”,双方大量使用远程炮火压制对手。乌军此前依赖苏联口径(152毫米)火炮,但弹药供应和性能逐渐落后,而“博达纳”让乌军能够直接使用北约标准155毫米弹药,这些弹药正是西方援助的主力。换句话说,“博达纳”成了乌军融入北约后勤体系的“桥梁”。
按照月产30门以上的速度,能让乌克兰可以快速补充前线的战损。俄军持续针对乌克兰军工企业发动空袭,但乌方仍将生产线留在境内,并保持这样的产出效率,显然是在传递一个信号,乌克兰尽量依靠自己。
“博达纳”榴弹炮新变种的开发目标包括“提高机动性、生存性和北约后勤整合能力”,未来的“博达纳”可能不仅是一种火炮,更是乌军整体炮兵体系现代化的一员。例如,采用德国底盘可能便于兼容德制指挥系统或无人机侦察数据链;韩国底盘则可能带来更低的维护成本。短管版本若配合数字化火控系统,甚至可以成为“快打快撤”的精确打击工具。
乌克兰工业设施仍面临空袭威胁,供应链受战时条件限制。同时,整合外国底盘需解决技术适配问题,例如火炮后坐力与底盘悬挂的匹配、电气系统兼容性等。
“博达纳”的升级不仅是简单的武器改良,更是乌克兰整体国防战略的体现:通过自主生产+北约标准+灵活配置,打造一支适应现代高强度战争的炮兵力量。#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来源:军机处留级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