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2日-24日,中国皮肤健康发展大会暨杨国亮皮肤病学大会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皮肤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ACMED)第一届学术年会在上海成功召开!本届大会汇聚皮肤科领域权威专家与产业先锋,聚焦临床难点与创新解决方案。会议期间,我们特别邀请到中国ACMED主任委
8月22日-24日,中国皮肤健康发展大会暨杨国亮皮肤病学大会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皮肤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ACMED)第一届学术年会在上海成功召开!本届大会汇聚皮肤科领域权威专家与产业先锋,聚焦临床难点与创新解决方案。会议期间,我们特别邀请到中国ACMED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吴文育教授,结合其在大会上的《2024-2025年度雄激素性脱发前沿进展》专题报告,围绕雄激素性脱发的最新治疗进展与行业生态构建分享前沿观点,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雄激素性脱发治疗新突破:从药物革新到国产植发机器人落地
雄激素性脱发是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毛发疾病之一,目前我国患者已达1.7亿,其中男性患病率约21.3%,女性为6%。面对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和迫切的治疗需求,临床上却长期依赖有限的手段——目前国内正式获批的药物仅外用米诺地尔和口服非那雄胺。尽管低能量激光、微针、富血小板血浆(PRP)和毛发移植等辅助治疗方法已在广泛应用,近两年来,该领域仍在药物和技术两个维度实现了显著突破。
药物治疗:从每日用药走向长效精准
药物研发方面,最令人振奋的进展体现在剂型创新和用药策略的优化。米诺地尔泡沫剂已正式在国内上市,相比传统酊剂,它更易于涂抹、不易挥发,减少了皮肤刺激的风险,目前多家企业的同类产品也正处在临床申报阶段。
更值得关注的是新型雄激素受体靶向药物的涌现。这些药物不仅用药频率大幅降低——从以往每天1-2次用药减少到每周2次,甚至每2-4周一次,极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也拓展了治疗靶点。例如,泌乳素受体抗体已推进至II期临床,基于小核酸干扰(RNAi)技术的产品也逐步进入药械和化妆品领域,为脱发治疗带来更多可能性。
技术器械:国产植发机器人实现“效率超越”
在器械方面,我国也取得了跨越式进展。由我们团队与企业共同研发的第一代国产植发机器人,已于2025年1月获得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其最大亮点在于高效率与高精度——每小时可提取1500-1800个毛囊单位,性能已超越国际同类产品,真正实现“出道即巅峰”。这不仅大幅提升手术效率,也为患者提供了更优的术后效果。
这些药物与技术突破,标志着雄激素性脱发诊疗正从“基础干预”迈入“精准、高效、个体化”的新阶段,未来更多患者将从中受益。
构建毛发产业生态圈:ACMED大会推动医研企协同创新
本届ACMED学术年会上,除科研与管理议题外,同期举办的「毛发与头皮健康产业大会」成为亮点。会议倡导科学院所、医院、企业及治疗器械生产商开展协同研发,旨在构建毛发头皮产业生态圈,通过资源整合与技术共享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作为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的特色工作,本次大会为多领域合作搭建平台,鼓励企业与研究机构携成果参与学术交流,共同打造「医研企」共创生态,为皮肤健康领域的产业转化探索长效机制。
小结
吴文育教授在此次访谈中系统梳理了我国雄激素性脱发领域的最新进展:一方面,药物研发正朝着长效、便捷、靶向明确的方向突破,显著提升用药依从性与治疗选择性;另一方面,国产植发机器人的问世标志着技术在高端器械领域的重大飞跃,“中国智造”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同时,吴教授也强调了生态构建与跨界合作的重要性——唯有通过“医研企”多方协同,才能实现从科研创新到临床应用的快速转化,最终推动中国毛发医学的整体提升与产业良性发展。
专家简介
吴文育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 主任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常务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皮肤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毛发医学分会 候任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毛发学组 组长
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分会 全国委员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学会皮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分会 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上海毛发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任
审稿专家:吴文育教授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风湿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