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新语 | 陈伊扬:天涯远行客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3 18:11 1

摘要:从红楼讲堂到未名塔影,燕园四季在学子的迎送间开启了又一篇章。一批批怀揣梦想的青年,穿越时空的回响,踏入这片思想与理想交织的土地。他们在奋斗中昂首挺胸,也曾在迷惘中短暂驻足;他们一路结伴而行,始终心向光明之处。现在,让我们共听“未名新语”,见证新燕展翅,畅想无限

从红楼讲堂到未名塔影,燕园四季在学子的迎送间开启了又一篇章。一批批怀揣梦想的青年,穿越时空的回响,踏入这片思想与理想交织的土地。他们在奋斗中昂首挺胸,也曾在迷惘中短暂驻足;他们一路结伴而行,始终心向光明之处。现在,让我们共听“未名新语”,见证新燕展翅,畅想无限未来!

学生姓名:陈伊扬

毕业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录取院系: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天涯远行客

“走吧,眼睛望着同一片天空,心敲击着暮色的鼓。

走吧,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

——北岛

写在前面: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远行,途中的一切给予我们感官上与精神上的震颤,勾勒我们心灵的纹路。燕园是这趟旅途中令人神往的一站,承载着过往的热望与未来的希冀。

曾经擦肩而过,竟在不知不觉间驻进心魂

十一年前,我们在冬季初遇。透过萧疏掩映的枝条向外看,博雅塔嵌在明净的天空中,将倩影留在未名湖的冰面上。冰刀划过的弧线,悄然将你我相连。

九年前,我们在百年讲堂重逢。我在舞台上翩然起舞,似乎同先前的演出没有什么不同。那时候我还并不了解你的过去,了解历史的风云激荡,岁月峥嵘。

后来,在父母的言说中,在书籍的记载中,你的形象逐渐清晰、丰满。从维新变法的仅存硕果,到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再至西南联大:文脉相承而薪火相传。“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一个个伟大的灵魂在这里留名青史,一代代年轻的栋梁从这里踏步云程。

有些记忆,就这样隐伏在脑海中,等待下一次呼唤。

逾山越海,向着太阳升起之处

升入高中,半缘考试所需,半缘兴趣所在,我读了不少文史哲类的书。阅读是精神的漫游,通过甄别、筛选、再创,构建自我的认知体系。

所知愈多,愈能觉知自我的局限,进而继续探求,形成良性循环。与此同时,物理、化学课上对于自然规律、物质反应的钻研诠释了求真精神。人文的追求,是以共通的精神情感拯救人、打动人、完善人;科学的追求,则是去揭示不分国界、种族的真理。归根结底,二者都在为我们本身的存在寻找答案。

然而山高水长,前行的旅途岂能一帆风顺。总会碰到让大脑卡壳的数理化难题,难以参透的散文阅读和雾里看花的作文题目。每到这时候,“太阳照常升起”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书中,“迷惘的一代”用一颗绝望的心守护希望,彰显出新生的蓬勃力量,鼓舞着百年后的我们。道路虽然曲折,但当正确答案出现在草稿纸上,当修改后的作文被敲定为最终版,照常升起的太阳会将前方照亮。真切的成就感,让涓滴进步有迹可循。那时候,我愿意相信这一切都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挥别这一个夏天,我们还会再见面

高二升高三的暑假,我来到北大参加学科体验活动。令我印象很深刻的有两件事,其一是凌晨起来赶到未名湖看日出。光线逐渐增强,天空逐渐苏醒,一种新生带来的动感充盈内心。

不知道“按时看日出”的福楼拜是否也曾拥有同样的感受。

其二是在邱德拔体育馆参加晚会。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一同举起荧光棒,随着音乐的节奏一起挥舞。灿烂的光点,在空间中飘浮,汇成一片梦幻的花海。“我相信有一双手/把我轻轻牵到你的跟前/我相信有一根线/将梦想与现实相连”“能不能和你竭尽全力奔跑/向着海平线/余晖消逝之前都不算终点”……歌声扩散到场馆的每一个角落。舞台上灯光绚烂,仿佛预示着盛大的未来。

“忆昔长别,阳关千叠,狂歌曾竞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约。”临近夏天的尾声,我们挥别,却不说再见。这最后的夜晚,在我的耳畔留下不绝的余响,于往后的一年里时时回荡。

高三·苦雨终风也解晴

一年以后,我终于明白学长在入境大会上分享经验时说的话:高三学习相较于高一高二有境界上的提升。题目综合性、灵活性的拔升曾让我措手不及,答题规范与框架也曾让我感到陌生。在英语阅读中反复出现的peer pressure具象化呈现。

曾经的轻松与如今的焦头烂额形成巨大的落差。然而高三没有太多的时间悲伤,我能做的只是一点一点地弥补短板。

有时候我也会想,这一路的跋涉究竟是为了什么。或许就如学姐所说,高三不需要去追问意义。然而思绪并不完全受理性的束缚。我时常会想到《德米安》和《荒原狼》,想到黑塞“成为自己”“保持精神的自由”的主张。我所做的这一切对于我的生命而言有什么意义?没有人会给你答案,予你回应的只有下滑的分数。再回首,这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就如同“第二次呼吸”的节点,促使你back on track。

临考的最后日子里,我总还有做错的题目,看不完的笔记和错题。或许没有什么人能用“从容”来形容自己的状态。然而周国平先生有言:“人应该具备两个觉悟:一是勇于从零开始,二是坦然于未完成。”从零开始是之前需要的心态,到了六月份也只能选择坦然。坦然地走进考场,相信时间会给出公正的评判。

高三、高考,似乎离我已经很遥远。越过山丘,对于上文提及的问题,也许现在的我已经可以给出答案。旅途中的坎坷、迷惘淬炼了意志,滋生了重振旗鼓的勇气和笑对人生的英雄主义。此岸的残缺固然让我失落,却也引导着我像悉达多一样,不再将现实世界与我所期待的圆满世界相比照。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于先前思索的否定与放弃。

也正是北大三角地的历史传统和蔡元培先生“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让我对这一片自由发展的沃土更加向往。

结语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在亘古的寰宇之中,人类是如此渺小,人类的文明是如此短暂。可即使是蜉蝣也能在水上作诗。

我们的远行,也不会是虚无的徒然。纵然风餐露宿、千般荒凉,我仍感不虚此行。我曾经艳羡别人轰轰烈烈的青春,而今,燕园给了我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席慕容言,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而我想说,怀有“发芽的心情”,便能步步起清风,始终保有青春的姿态。

“一眨眼,算不算少年;一辈子,算不算永远。”我们从这里再次启航,去寻找风中的答案。

供稿 | 陈伊扬,内容有修改

美编 | 郇冰皓

本文来自【北京大学】,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