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 | “走出去”的中国故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8 02:36 1

摘要:2024年暑假,清华大学水利系“湄公之约”赴老挝、越南调研澜湄合作支队前往越南河内市和老挝万象市开展了为期10天的海外实践。实践聚焦澜湄流域沿岸国家,通过与当地企业、高校和政府进行访谈交流,深入了解中国与老挝、越南在国际河流合作及其他领域合作的具体形式,关注中

摘要:2024年暑假,清华大学水利系“湄公之约”赴老挝、越南调研澜湄合作支队前往越南河内市和老挝万象市开展了为期10天的海外实践。实践聚焦澜湄流域沿岸国家,通过与当地企业、高校和政府进行访谈交流,深入了解中国与老挝、越南在国际河流合作及其他领域合作的具体形式,关注中资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承担的重要作用,为未来澜湄流域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

2023年,国务院发布《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对澜湄六国各领域的合作作出部署安排,旨在深化澜湄六国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的关系,促进沿岸各国经济社会发展。

2024年暑假,清华大学水利系“湄公之约”赴老挝、越南调研澜湄合作支队前往越南河内市和老挝万象市开展了为期10天的海外实践。实践聚焦澜湄流域沿岸国家,通过与当地企业、高校和政府进行访谈交流,深入了解中国与老挝、越南在国际河流合作及其他领域合作的具体形式,关注中资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承担的重要作用,为未来澜湄流域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

“走出去”的中国智慧

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企业选择“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共建共享、共同发展。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以下简称中国电建)自2000年起进入越南市场,于2019年成立了中国电建越南有限公司。中国电建初到越南时,曾因为对地方政策环境的陌生,遇到了很多困难。对此,中国电建采用“组团出海”的方式,联合国内多家企业,在越南市场通力合作,统筹产业链上下游,建立完整产业链,成功打开了海外市场,获得建设投标项目,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完成“走出去”的第一步后,“属地化”成为又一大挑战。中国企业审时度势,灵活地作出有针对性的回应。

中国企业投资建设的越南河内朔山垃圾焚烧发电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融入当地发展。该厂为城市生活垃圾建立了先进的处理链,使垃圾发电更加环保。在焚烧固体废物的过程中,利用等离子技术熔化飞灰并回收炉渣,严格控制该过程的污染物排放。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当地的垃圾问题,而且为当地群众宣传了环保理念、建立了环保教育基地、提供了参观学习的场所。

此外,中老铁路有限公司积极雇佣老挝当地员工,将自身发展与“属地化”相结合。中老铁路公司云南建投负责经理表示,企业为老挝员工设定了专项扶贫制度,采用了人民币支付工资的方式来应对老挝币汇率贬值的问题。同时,公司致力于培育老挝籍铁路专业人才,以此提高就业率,有效解决当地贫困问题。这一系列举措,使中国企业成功赢得当地政府和人民的认可,从而得以在海外长久发展。

立足当地,共享共建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结合当地国家国情,以当地政策为指引,快速融入当地市场,赢得竞争的优势地位。同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中国企业与当地企业间建立了有效的合作机制,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展开合作。在沿岸各国的持续合作下,澜湄流域在洪水的共同预测和管理、水电的开发评估和协商推进、辅助导航和航运危险品的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极大促进了澜湄流域可持续发展与管理,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在政策号召下,老挝和越南的国有企业也积极与各国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期解决自身发展短板,提升经济发展效率。在与越南电力公司和老挝国家电力公司就国际电力合作问题进行研讨时,支队了解到,老挝和越南都存在国内电力生产不均匀、电网不稳定的问题。为此,两国与中国、泰国等周边国家开展广泛合作,建立电力进出口合作关系,实现电力资源整合效益最大化。

在与老挝孟丰县人民政府工作人员的交流中,支队了解到,中老合作建设的南立1-2水电站项目,不仅为当地的防洪、发电、灌溉等事业做出了显著贡献,还依托孟丰县的自然风景建立旅游区,有效推动了当地服务业的发展,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改善了孟丰县人民的生活条件。

交融互鉴,助力发展

澜湄各国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澜湄合作机制作为首个由流域国家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区域合作机制,自2016年启动以来,持续高水平发展,人文交流不断。

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是由中国和老挝合作承办的教育机构,旨在推广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国文化。经过多年的努力,汉语教学在老挝的教育体系中已经占据了重要位置,为两国文化深入交流打下了坚实基础。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罗明介绍,为促进中老两国青年文化交流,孔子学院积极开展了学生交换、教师培训合作等各类交流活动,为老挝学生提供了更多了解中国、体验中国文化的机会,也为两国青年交流提供了更多机会。

目前,中国与老挝在多个领域都开展了密切的交流和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方面,中国与老挝合作共建了多个重要项目,包括中老铁路、南立1-2水电站等。此类项目大多采用BOOT(建设-运营-移交)模式,现阶段由中方设立的公司进行管理和运营,未来将交还给老挝政府进行运维。

随着中老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将有更多老挝本地人才将了解、接触、掌握到中国标准和基础技术,为中老合作共建项目的长期运营维护积蓄力量。

来源:大学生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