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肺癌成功跨越9年啦!我们想把一路走来的好运气分享给大家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3 18:19 1

摘要:2016年3月,妈妈确诊为肺腺癌3B期。九年间,我们走过一代、三代靶向药耐药的关键节点,在迷途中,幸运获得免费基因检测援助、找到新突变、成功入组新药临床试验……一路跌跌撞撞,却也一路被光照亮。

讲述者:c.c

整理者:pear

2016年3月,妈妈确诊为肺腺癌3B期。九年间,我们走过一代、三代靶向药耐药的关键节点,在迷途中,幸运获得免费基因检测援助、找到新突变、成功入组新药临床试验……一路跌跌撞撞,却也一路被光照亮。

如果说抗癌是一场命运的豪赌,那我与妈妈,握紧手中星星点点的运气,一次次穿越黑暗,一次次在绝望的边缘,等来了希望的回响。

如今,我想把这一段充满温度的经历,和我们所收获的“好运”,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们。

1

苦涩的笑容:

确诊与靶向治疗的有效时光

第一阶段:2016年3月确诊为肺腺癌,4月1日开始服用易瑞沙,服用21个月耐药。

那本是一个平静的三月,妈妈持续低烧咳嗽,我心中隐隐不安,催促她去大医院检查。

CT结果出来的那天,我正在开会,接到医院电话:“家属最好尽快来一趟。”领导问我怎么了?莫名地哽咽了。

一路上,心跳如擂鼓。推开诊室门看见医生凝重的表情和CT报告上那几个冰冷刺眼的字——“考虑恶性肿瘤可能”。

那一刻仿佛被晴天霹雳击中,整个世界都在一瞬间崩塌了。我还没来得及好好孝顺妈妈,还来不及陪她看遍山河美景……怎么就突然要面对生死离别的残酷现实?

我扶着墙走出诊室,妈妈就安静地坐在门口的长椅上。她抬起头,轻轻问:“是不好的病,对吧?”我眼泪一下子冲了出来。她却伸出手,拍了拍我的手臂,嘴角努力向上弯了弯,露出一个让我此生难忘的、无比苦涩的笑容:“别怕,妈妈都不怕。”

“为母则刚”不是说说而已,那一刻,她比我想象的还要坚强。

之后的日子,像一场慌乱不堪的逃亡,妈妈每顿饭都吃得很多,后来她说是为了手术做好身体准备。我们奔赴长春各大医院,做支气管镜、取病理,最终确诊:肺腺癌3B期,左肺原发3.5*4.0cm大的肿瘤,基因检测结果为EGFR 19突变

医生说,不能手术,但很幸运,有靶向药可以吃。

一线服用易瑞沙,一个月后复查,肿瘤缩小近一半。

我瘫坐在医院走廊椅子上,强忍泪水——那是压抑了整整一个月后,终于喘过来的一口气。

此后没有身体不适,每两个月一次胸部CT平扫(为满足靶向药的赠药要求,需每2月提供一次检查结果),最小的时候肺部病灶缩小到1.9*2.0cm,后面保持稳定。

靶向药的副作用整体都在可耐受范围内,妈妈出现皮疹和甲沟炎的副作用,使用外用药膏基本都可以缓解。

总结初诊及方案选择,基本没走什么弯路,有以下几点经验:

1. 科学规划就诊路径,多方求证更稳妥

不依赖单一医院或医生,多咨询几家三甲医院和权威专家,综合意见,更高效明确治疗方向。

2. 药物选择需理性权衡

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优先选择质量稳定的原研药和临床使用久、数据充分的药物;参考病友经验,权衡疗效与副作用。若用自费药,可主动了解药企的援助项目或赠药政策,减轻经济压力。

3. 沟通病情讲究方式,平衡知情与希望

对家人采取“有策略地坦诚”:方案未定前,告知“仍在排查”,避免过早焦虑;方案确定后,适度“报喜不报忧”,弱化严重性,强调治疗进展与积极预期,帮助家人建立信心,更好配合治疗。

整个初诊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理性决策、充分准备和情绪管理,同样是抗癌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2

温暖的笑容:三代药盲试成功

第二阶段:2018年1月开始盲试奥希替尼,服用39个月原发病灶出现进展,开始逐步加量,一直到2023年6月。

一代靶向药陪伴妈妈平安走过了一年半的时光,第18个月起,肿瘤开始缓慢进展,像一颗埋在未来的雷,终于炸响。

血液基因检测未检出T790M突变,医生建议化疗。我彻夜翻着病友帖,看到许多人提到“一代靶向药耐药后,盲试奥希替尼或许有效”。

——试,还是不试?

那是我人生中最孤注一掷的抉择。如果错了,我将亲手把妈妈推入更深的深渊。

2018年1月,她吃下了第一颗三代药。等待复查的那一个月,我像个等待审判的囚徒,日夜难安。

直到报告显示“病灶缩小”,走出诊室,看见妈妈站在走廊尽头望着我。

冬日阳光透过窗,照在她脸上,她微微笑着,那笑容温暖、宽厚,仿佛在说:“你看,我们又熬过了一关。”

此后六年,她买菜、做饭、养花、旅行……妈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开心快乐每一天”,体重更是不降反增,真是心宽体胖。那一粒药,仿佛只是她平凡生活里一个微不足道的注脚。

身为家属我们该如何做出治疗决策

在做治疗选择时,我压力很大,也非常害怕做出错误的决定。因此,我始终非常谨慎,每一步都会认真考虑。

我不会只听一位医生的意见。比如在“好大夫”APP上,我会咨询多位医生,尤其是相关领域的专家,综合他们的专业建议后,再结合自己的情况做出判断。之后,我也会征求妈妈的意见,确保决策过程全面、稳妥。

治疗从来不是拍脑袋的决定,也不能简单照搬别人的方案。每个患者的病情都有差异,尤其在尝试未经验证的药物(盲试)时,可能面临意想不到的严重副作用。

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做基因检测,而且要用组织,我们两次血液均未检测出突变。一旦发现新的基因突变,至少能为后续治疗指明方向,让选择更有依据。

3

新生的笑容:

绝处逢生,免费基因检测带来希望

第三阶段:2023年6月13日开始奥希替尼连特罗凯2个月皮疹严重特罗凯停。2023年10月血液18项基因检测均无检出,一直单药奥希替尼,肿瘤一直缓慢增长,2024年免费基因检测援助检测出HER2扩增。

再长的路,也有转弯。

从2021年开始,肿瘤出现缓慢进展,我们开始加量服药,幸运的是每次加量都有效。就这样缓慢进展-加量,反反复复,到2023年我们三代药加到140mg每天,到6月复查肿瘤仍然在缓慢增长。

我曾参考论坛病友的方案,用特罗凯联合奥希替尼进行尝试,现在想起来依然很后悔,不该盲目照搬其他病友的经验。妈妈没有用过特罗凯,我在不确定单药疗效的情况下就进行了联药尝试,结果是1+1=-1,甚至因联药导致妈妈皮疹感染、高烧不退

2023年10月又做了基因检测,做的血液基因检测,结果依旧为阴性。因为没有突变三代药也耐药,我陷入前所未有的迷茫。缓兵之计只能继续用三代药来“心理安慰”,但每次复查缓慢增大的结果只令我的焦虑不安与日俱增。

到2024年,肿瘤已经增大到4cm了,妈妈体感出现咳嗽等不适症状,更换新的治疗方案刻不容缓。

恰在此时,我在病友群看到“免费基因检测援助”的消息,果断递交了申请。

这一次,我们不再逃避,选择了肺穿刺。本来担心住院妈妈情绪会沮丧,没想到她很期待,她比我还要相信,这次取到组织一定会有新靶点,给我们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吉因加工作人员全程指导我申请、送检、查看结果的流程。等待结果的那些天,我无数次点开公众号查看进度,心跳一次次加速,又一次次落空。直到那天下午,手机弹出提醒:“检测报告已生成”。我颤抖着手点开——“HER2扩增阳性”。

有新靶点了!

我几乎是飞奔到妈妈房间,把手机屏幕举到她面前。她愣了几秒,然后一把抱住我,我们都哭了,却又都笑得像个孩子。

那是一种劫后余生的狂喜,是一种属于新生的笑容。

很庆幸,当时先做的基因检测,没有直接让妈妈申请入组埃万妥单抗,否则治疗可能又绕了远路。

4

辛酸的笑容:

DS-8201的疗效与退组

第四阶段:2024年9月入组8201,使用7次,肿瘤缩小一半,但副作用实在无法耐受,于2025年2月退组。后进入空窗期。

命运再次眷顾了我们。

查出结果没多久,我就通过医院的朋友打听到在我们当地刚刚有一家医院开展了DS-8201(德曲妥珠单抗)针对肺癌患者的临床入组。递交材料、评估、入组,一切顺利得像一场梦。

药物起效了,第一次用药,肿瘤缩小近一半。

但随之而来的,是妈妈急剧下降的身体状态:血小板只剩30,白细胞急速下降,浑身无力、整日昏睡、呕吐、手麻脚麻……

我看着她在病床上蜷缩着的样子,心像被刀割一样。药物还在起效,我该如何抉择?

妈妈虚弱地睁开眼,看我一脸愁容,反而吃力地挤出一个笑容,那笑容疲惫、辛酸,却写满了安慰:“效果再好也不用了,现在这样完全没有生活质量。”

每21天就要用一次,药物起效就要一直用下去,完全没有尽头,妈妈心理状态开始变差,甚至对用药产生了恐惧。

今年2月,我们毅然退组。

好在空窗一段时间,妈妈的整体状态已经比之前好了很多,最近一次复查结果病灶稳定,白细胞血小板还是有点低,还需要恢复。医生说低的不是很严重,让身体恢复恢复,吃一点有营养的东西把身体状态补上来。

经过这次磨难,化疗我们基本是不考虑了,下一步考虑针对HER2的宗格替尼或者立体定向放疗等方法尝试一下,还有就是想继续中药,这里想跟大家分享的是9年间我们在北京吃了有5年的中药,靶向用了快9年,我个人认为中药对体感恢复、缓解副作用及延缓耐药是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的。目前下步如何治疗还没有特别好的想法,大家有什么建议也请留言帮忙给我们出出主意。

有疗效但是副作用很大的药物,还要不要继续用

我的想法是,如果一种药虽然有效,但副作用太大,让她整天难受、没精神、吃不下、走不动,那就算肿瘤暂时控制住了,也可能是以牺牲身体的其他功能付出的另一种代价。治疗是为了活得更好,而不是仅仅为了“活着”。我所追求的,不是一个被药物压垮的妈妈,而是一个哪怕带瘤生存,也能有精气神、鲜活有生命力的妈妈。

5

幸福的笑容: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回首这九年,我从一个慌乱无措的女儿,变成了一个冷静果断的“家庭医生”。

我常常觉得,我们是被命运轻轻托起的人。

每一步山穷水尽处,总有一扇窗为我们打开:是靶向药的盲试成功,是绝处逢生的免费基因检测援助,是恰逢其时的临床机会……

而比运气更重要的,是妈妈那颗乐观、坚韧的心。

她从不把自己当病人,生病后依然如同常人般高质量生活,帮我装修、带孩子,和我们一起去大草原、沙漠旅游;闲暇时和邻居一起去KTV唱歌;兴高采烈地同我讲今天参加活动又领了免费鸡蛋……生活里的点滴小事,都被她穿成一串串宝石,装点进阳光照到每一个角落。

她活得热气腾腾,烟火里藏着光。

妈妈性格开朗,为人善良,在单位是好大姐,在小区是大家公认的好邻居,在我们的大家庭里是孩子们可以无话不谈的好姑姑好姨妈,她更是竭尽所能给予我快乐美满的童年。

当我的生活刚刚步入正轨时,她却查出这个病,那一刻我无比悔恨,我曾在无数个深夜里向上天祈祷,祈求“再多一年”就好。

而今,上天垂帘,已慷慨地给了我们九年。九年,沧海一粟,却是她逆光而行、步步生莲的奇迹。

如今,我格外珍惜每一个能陪伴她的周末,叫上三五好友,去她楼下架起铁锅,炖一锅满满的菜。她总是凑过来,一边帮着忙叨,一边笑呵呵地和我们聊天。

阳光洒在她脸上,镀上一层金色的光。她笑起来眼角的皱纹像绽开的花,温暖、真实、幸福。

时间再慢一点,让我再爱她多一点……

这九年,教会我的不仅是抗争,更是爱与陪伴的意义——世间最美的好运,从来不是侥幸一场,而是有你在场。

6

感恩的笑容:

致一路点亮过我们的人!

最后,我想再次感谢帮助过我们的医生、医药代表、CRC、病友、朋友、亲属还有与癌共舞9年的陪伴!

纵然前路坎坷,心中有爱,无畏前行!

来源:与癌共舞论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