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脑,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一种由脑膜炎球菌(又称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属于乙类传染病。根据脑膜炎球菌的表面结构特点(荚膜多糖),可以将脑膜炎球菌分成12个血清群,其中95%流脑病例由A、B、C、X、W 和Y群引起。流脑主要通过打喷嚏、咳嗽、说
一、什么是流脑
流脑,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一种由脑膜炎球菌(又称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属于乙类传染病。根据脑膜炎球菌的表面结构特点(荚膜多糖),可以将脑膜炎球菌分成12个血清群,其中95%流脑病例由A、B、C、X、W 和Y群引起。流脑主要通过打喷嚏、咳嗽、说话等产生的呼吸道飞沫传播,进入易感者的呼吸道引起感染。人群普遍易感,6月龄至2岁时发病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
二、感染流脑后的症状有哪些
流脑隐性感染率高,人群感染后仅约1%出现典型临床症状。流脑初期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酷似感冒。随后可出现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或瘀斑,部分患者出现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出现循环衰竭、面色苍白、肢端发绀、昏迷等症状。
①接种流脑疫苗
接种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脑最有效的手段。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抵抗力弱,脑膜炎球菌极容易通过咳嗽、打喷嚏等行为传播给婴幼儿。小月龄的婴幼儿是流脑的高发人群,我国6月龄以下的流脑病例数占1岁内的43%。由此可见,尽早接种流脑疫苗尤为重要。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说明(2021年版)》儿童年龄达到相应剂次疫苗的接种年龄时,应尽早接种流脑疫苗。
●免疫规划疫苗(免费)
- 6月龄、9月龄:A群多糖疫苗(专防A群流脑)
- 3岁、6岁:A+C群多糖疫苗(防A、C群流脑)
●非免疫规划疫苗(自愿自费)
- ACYW135群多糖疫苗:覆盖4种血清群,适合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
- ACYW135群结合疫苗:适用于3月龄以上婴幼儿,免疫效果更持久。
- A+C群结合疫苗:可替代免费A群疫苗,增强保护。
②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脑的重要措施。要勤洗手、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如需前往则正确佩戴口罩),加强室内通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
③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如果发现孩子出现疑似流脑的症状(比如发热、头痛、呕吐、头顶囟门凸出等),应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就诊,早诊断、早治疗,以免错过了治疗最佳时机。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