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卖早已成为无数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让这份日常的便利,多一份安心的守护?9月2日,在2025年上海市杨浦区食品安全宣传周的启动仪式上,一份为城市外卖“画像”的《上海市“放心外卖”食品安全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正式发布,为上述问题提供了深刻的洞察
来源:新闻晨报,作者:苗夏丽
外卖早已成为无数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让这份日常的便利,多一份安心的守护?9月2日,在2025年上海市杨浦区食品安全宣传周的启动仪式上,一份为城市外卖“画像”的《上海市“放心外卖”食品安全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正式发布,为上述问题提供了深刻的洞察与温暖的解答。
这份由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杨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与美团共同编制的白皮书,不仅厘清了公众对外卖行业的一些普遍认知误区,更描绘了一幅由政府、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参与,以科技赋能,构筑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温暖图景。
1 “无堂食”≠“幽灵外卖”
长期以来,“无堂食”的外卖专营店时常被与“幽灵外卖”混为一谈,引发消费者的担忧。白皮书对此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幽灵外卖”特指商家实际经营地址与许可证地址不符的违法行为,而正规的“外卖专营店”则是餐饮行业发展中一种创新的、合法的经营模式。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信息的日益透明,消费者的认知也在悄然改变。白皮书调研显示,已有近四分之一的受访用户对“独立外卖专营店”持接受态度。这种新兴模式因其较低的创业门槛和经营成本,能够更好地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成为对传统餐饮的有益补充。
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崔丽丽教授在解读报告时指出,“幽灵外卖”在监管日益严格的当下已是极少数,但因其隐蔽性和潜在危害,往往被媒体高频曝光,从而造成了认知偏差。事实上,外卖平台对入驻商家的资质审核正日趋严格,绝大多数商户都拥有合法的实体门店。
2 “明厨亮灶”成信任之源
如何赢得消费者的信任?白皮书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透明化是关键。数据显示,高达64.81%的消费者认为“后厨实时直播及操作过程可视化”最能提升他们对外卖商家的信任度。
“所见即可安心”,这背后是科技带来的深刻变革。以美团为例,自今年2月以来,其力推的“明厨亮灶”直播已覆盖全国11.7万家商户,从大型连锁餐厅到社区夫妻小店,消费者只需轻点手机,即可实时看到后厨的真实景象。预计到2025年底,将有超过20万商家加入这一行列,让阳光洒进更多后厨。
除了实时直播,“用户评价无食品安全差评”和“食安封签”也获得了超过63%消费者的认可,成为建立信任的重要基石。这些举措共同构成了一套可视化的信任体系,让消费者点得更放心。
3 从“共治”到“共创”
白皮书的数据揭示了上海外卖消费“高频刚需”的显著特征:超过半数(54.58%)的受访者每周点餐超过3次。在这座快节奏的城市里,外卖已深度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面对庞大的需求,保障食品安全绝非单一机构之责,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白皮书呼吁,应进一步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责、公众监督”的社会共治新格局。
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正通过创新模式积极探索。例如,美团推出的“浣熊食堂”项目,旨在打造集约化的放心外卖基础设施,不仅面向用户实现“100%明厨亮灶”,还提供可随时查阅的“食安日记”,并应用AI技术监测后厨风险。 该项目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在全国建成1200家“浣熊食堂”,为更多商家提供高标准的运营环境。
与此同时,每一位普通市民也成为了食品安全监督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美团外卖骑手李颖浩在启动仪式上分享了他的经历,他可以通过骑手端的App随时反馈商家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这种“骑手食安监督员”机制,将遍布城市毛细血管的配送网络,转化为流动的监督哨点。据美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平台的食品安全监督巡查已逐步覆盖超50万家店铺。
4 共筑“放心”的城市名片
上海去年全市主要食品总体监测合格率高达99.4%,这背后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智慧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此次白皮书的发布,不仅是一次行业发展趋势的呈现,更是上海这座城市在食品安全治理领域,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
从厘清认知误区,到拥抱科技监管,再到构建社会共治的同心圆,上海正以其独有的温度与智慧,为市民的每一份外卖订单保驾护航,让“放心”成为这座城市愈发闪亮的消费名片。
来源:餐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