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露一到,我就揣着老木耙往菜园子跑——地里的土还带着夏末的余温,正是种秋冬菜的好时候。去年这时候,村西头的老陈贪了两天凉,等想起种菠菜时,土都结了层薄霜,种子撒下去连芽都没冒。咱种地的都懂,九月的菜园子就像个掐着点的时钟,差一步就可能误了整季的收成。
白露一到,我就揣着老木耙往菜园子跑——地里的土还带着夏末的余温,正是种秋冬菜的好时候。去年这时候,村西头的老陈贪了两天凉,等想起种菠菜时,土都结了层薄霜,种子撒下去连芽都没冒。咱种地的都懂,九月的菜园子就像个掐着点的时钟,差一步就可能误了整季的收成。
图片来源于免费图库
一、南北方的“九月难题”:不是怕涝就是怕霜
南方九月雨水多,去年我去广西帮外甥种菜,刚播下的小白菜就遇上台风,雨水灌进菜畦,苗全漂成了“小舢板”。后来我教他在菜畦边挖半尺深的排水沟,再用竹片搭个小拱棚,盖上塑料膜挡雨,苗子才算保住。
北方则是另一个麻烦,早霜来得猝不及防。前年我家种的萝卜,就因为没提前盖秸秆,一场霜下来,叶子全打蔫了,萝卜在地里冻得硬邦邦。后来学乖了,九月底就把玉米秆掰成小段,铺在菜垄上,既保墒又抗冻,萝卜能多挂在地里半个月。
二、选菜是门“良心活”:这五种菜,南北方种了都不亏
乌塌菜:霜越打越甜的“铁秆菜”
这菜是我的老伙计了,去年在菜园角落撒了把种子,下雪天去看,叶子还绿油油的。它不怕冻,霜冻后糖分反会积累,炒着吃带股清甜。我老伴儿总说,以前灾年全靠它填肚子,现在城里人也稀罕,去年腌了一坛子,过年时亲戚们抢着要。
种它有个小窍门:种子不用泡,直接撒在湿润的土里,盖一层薄细沙,三天就能出苗。出苗后别浇太多水,水多了容易烂根,等长到四片叶子时,追点腐熟的鸡粪,叶子能长得跟巴掌似的。
樱桃萝卜:20天就能吃的“懒人菜”
这菜最适合新手,撒籽就能活,不挑土也不挑气候。去年我在玉米地边上套种,收完玉米,萝卜刚好长到手指头粗,脆生生的,蘸点酱油就能当下酒菜。
种的时候要注意,别种太密,间距留两指宽,不然萝卜长不大。浇水要“见干见湿”,土表面发白了再浇,浇透但别积水,不然萝卜会裂。
大蒜:“深栽浅出”的讲究
种蒜得看节气,白露到秋分之间种最好。去年我家种了三分地蒜,用的是自己留的种瓣,个头比买的还大。种的时候要把蒜瓣尖朝上,埋进土里三指深,盖土后踩实,再浇一遍“定根水”。
北方种蒜要多一步:立冬前在蒜垄上盖层麦糠,不然冬天冻坏了蒜薹。南方不用盖,但要注意排水,蒜怕涝,一积水就烂瓣。
菠菜:“破壳”出苗快
菠菜种子皮厚,直接种出苗慢。去年我用温水泡种子,泡软后放在纱布里搓,把外皮搓掉一点,再埋进土里,三天就冒芽了。比没搓壳的早出苗整整一周,上市时还卖了个好价钱。
种菠菜别用化肥,撒点草木灰就行,既补钾又防虫。等长到五六片叶子时,再浇点稀释的豆饼水,叶子能绿得发亮。
茼蒿:“松针盖土”的老法子
茼蒿喜凉,九月种正合适。我种茼蒿从不盖土,而是用松针铺在种子上,既能保湿,又能防止小鸟啄种子。去年我家茼蒿长得密,割了一茬又一茬,吃不完的晒干了泡茶,邻居们都来讨。
它不怕密,但要注意通风,不然容易长蚜虫。要是发现叶子上有虫,不用打药,喷点泡过烟丝的水就行,虫子闻着味就跑。
图片来源于免费图库
三、管菜比种菜更重要:土法子里的“小心思”
有人问我,为啥你家菜长得比别人壮?其实就靠“三分种,七分管”。去年我在菜地里埋了几个坛子,里面装着鱼内脏,发酵后兑水浇菜,那菜长得比别人家的高半头。
图片来源于免费图库
还有个窍门:每次下雨后,我都会在菜畦边撒点生石灰,既能消毒,又能调节土壤酸碱度。村里年轻人笑我“老古董”,可他们的菜三天两头生病,我的菜从头到尾没打过药,吃着也放心。
九月的菜园子,埋下去的是种子,长出来的是盼头。去年我在房前屋后种了二十多种菜,除了自家吃,还卖了两千多块。有人说种地不挣钱,可我觉得,土地就像老朋友,你对它上心,它就给你回报。
如今我孩子也跟着我学种菜,他拿着小铲子,像模像样地埋种子。我告诉他,种秋冬菜就像过日子,得赶时候、用心思,急不得也懒不得。等他长大了,这些老法子,也该传下去了。
来源: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