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十高龄的李爷爷(化名)平常还算身体健朗,三年前一次无意间的触摸,他发现右侧腹股沟区悄然鼓起了一个小包块。由于包块不痛不痒,躺平便自行消失,老人家便没太放在心上。然而岁月流转,这个“小包块”却并未安分。随着时间推移,包块逐渐增大至拳头大小,还伴随阵阵疼痛和明显
九十高龄的李爷爷(化名)平常还算身体健朗,三年前一次无意间的触摸,他发现右侧腹股沟区悄然鼓起了一个小包块。由于包块不痛不痒,躺平便自行消失,老人家便没太放在心上。然而岁月流转,这个“小包块”却并未安分。随着时间推移,包块逐渐增大至拳头大小,还伴随阵阵疼痛和明显的坠胀感,这才引起他和家人的重视。近日,在家人的陪伴下,李爷爷步入了哈医大四院普外五主任李国东教授的门诊。
经李国东教授详细问诊,并结合超声、CT检查,李爷爷确诊为“右侧腹股沟疝”。虽年逾九旬,但老人平日身体尚可、进食睡眠皆佳。也正因如此,李国东教授认为更有必要尽早干预,避免发生嵌顿风险。
腹股沟疝,实为腹腔内脏器经腹股沟区域的薄弱点“钻出”,在体表形成可复性或难复性包块。初期多不引起痛苦,但若放任不管,疝囊逐渐增大,不仅坠胀不适、影响行走,严重时更可发生嵌顿甚至缺血坏死,那时候就真是“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了!
考虑到李爷爷年事已高,李国东教授为其制定了个体化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方案——这是一种成熟可靠的术式,通过置入生物材料片加强腹壁薄弱区,创伤小、疼痛轻、复发率低,尤其适合老年患者。
一提起“高龄手术”,很多人往往会望而却步,担心身体无法耐受、术后恢复缓慢。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进步,高龄早已不再是外科手术的绝对“禁区”。在李爷爷的治疗过程中,李国东教授团队联合麻醉科、护理部组成多学科协作组(MDT),为他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术前评估。手术当天清晨,医护团队以温和亲切的态度耐心沟通,逐步缓解了他的紧张与不安。麻醉医师根据高龄患者的生理特点精准用药,全程保持生命体征平稳;李国东教授细致操作,将疝囊内的肠管轻柔还纳于腹腔,并置入修补片强化腹股沟后壁。整个手术过程出血极少,未损伤重要神经,确保了手术的安全与精准。
李国东教授在手术中
术后,老人安全返回病房。由护士、康复师、营养师等多学科组成的加速康复外科(ERAS)团队立即启动了一套科学、温馨的康复护航计划。ERAS理念的核心是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围手术期优化措施,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尤其对于高龄患者,能够显著提升康复质量与安全。
团队密切监护老人生命体征,确保异常早发现、早处理。疼痛管理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将不适感降至最低,为早期活动创造条件。术后2小时,在护士的指导与鼓励下,李爷爷开始进行踝泵运动(勾脚尖、绷脚尖),这能像“泵”一样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是预防血栓的关键一步。当天傍晚,李爷爷已能在搀扶下缓步行走。早期活动不仅有效刺激肠道蠕动、预防肠梗阻,也极大提升了患者信心。遵循ERAS营养支持路径,术后4小时李爷爷便开始饮用专门配制的营养液,逐步过渡到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组织修复提供能量。团队成员始终以耐心和鼓励消除他的顾虑,将“快速康复”的理念转化为充满人文关怀的实际行动。在ERAS路径的科学引导和团队的无缝配合下,李爷爷的康复进程高效而平稳,术后第二天即达到出院标准,安心返回家中。
离院前,李国东教授团队为他详细交代了伤口护理、饮食及活动等级等居家康复注意事项,并贴心预约好一周后的复查时间,确保康复过程无缝衔接。复查时,李爷爷笑容满面,伤口愈合良好、行动自如,曾经困扰他多年的包块再也触摸不到了。“真没想到,这么大岁数做手术也没受罪,恢复得还这么快!感谢李国东教授和团队!”李爷爷激动地说道。
这并非奇迹,而是现代疝外科技术与快速康复理念相融合的成果。无张力修补术切实解决了高龄患者手术风险高、恢复慢的顾虑,大幅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减轻了家属的陪护负担。
哪怕九十高龄,也不该在疼痛和担忧中放弃追求品质生活的权利。及时就诊、专业评估、先进术式、全程照护——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李国东教授团队用精湛医术和暖心关怀,帮助老人安心如初,重回从容生活。
专家简介
李国东
主任医师、教授
医学博士、博士后
博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学位、专业学位)
博士后合作导师
哈医大四院外科学“学科带头人”
外科学教研室主任
普通外科五病房(微创外科)主任
黑龙江省消化外科与营养代谢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出诊时间:
每周二上午8:00—11:00
下午13:00—15:30
出诊地址: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南岗院区
门诊三楼外科门诊四号诊室
学术兼职:
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整合防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结直肠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胃癌标志物协作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肠外肠内营养专业委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理事
黑龙江省医学会胃肠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消化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肛肠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青年编委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青年编委
《腹部外科杂志》编委
《肝胆胰外科杂志》编委
《现代肿瘤学杂志》编委
专业擅长:
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胃癌、结直肠癌、腹股沟疝、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擅长应用腹腔镜、机器人微创手术个体化、精准化治疗:
(1)胃、结直肠良恶性肿瘤;
(2)各种类型腹股沟疝、腹壁切口疝、造口旁疝、食管裂孔疝;
(3)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阑尾肿瘤、小肠间质瘤;
(4)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胆管结石;
(5)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6)乳腺良、恶性肿瘤。
哈尔滨医科大学首届“星联”岗位教师,荣获哈尔滨医科大学“十二五”学科建设优秀学术骨干、哈尔滨医科大学“十大杰出青年专家”、哈尔滨医科大学“青年五四奖章”、哈尔滨医科大学“模范教师”等多个荣誉称号。获得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黑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技术一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黑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课题共17项,共发表本领域中英文文章8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共发表本专业SCI收录学术论文23篇。
来源:健康管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