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有网友发现被称为“蛋糕界网红”的Awfully Chocolate在上海的所有门店均已关闭。大众点评显示,上海6家店均显示“暂停营业”。
近日,有网友发现被称为“蛋糕界网红”的Awfully Chocolate在上海的所有门店均已关闭。大众点评显示,上海6家店均显示“暂停营业”。
这家1998年诞生于新加坡的巧克力主题甜品专卖店,曾经以其巧克力蛋糕、巧克力冰淇淋等产品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人均消费约50元。
Awfully Chocolate的撤离并非个例。今年以来,已有多家知名烘焙品牌宣布倒闭,整个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度洗牌。
一批知名品牌纷纷倒下
据悉,Awfully Chocolate1998年诞生于新加坡,是一家专卖巧克力、巧克力蛋糕、巧克力冰淇淋等巧克力主题甜品的店。
它的人均消费在50元左右,曾经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如今 Awfully Chocolate 上海门店全关,其实只是当下烘焙行业困境的一个缩影。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截图
回顾2025年,已经有不少知名烘焙品牌撑不下去而倒闭。
2025年7月,面包新语在成都的11家门店全部歇业。面包新语2003年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之后进入中国市场,在2014年时,中国门店数量一度飙升到400多家。
但到2024年,其门店数量净减少179家。如今,成都门店的歇业让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愈发艰难。
同样在7月,被称为 “法国国宝级” 的烘焙品牌 Gontran Cherrier,关闭了其在北京的最后一家门店。
6月,网红烘焙品牌 “欢牛蛋糕屋” 因 “成本激增、市场竞争如潮及管理失误”,宣布停止品牌运营。
不仅如此,曾经在2024年走红的2元面包店,在 2025年也纷纷关门,像广州的一些2元菠萝包门店,很多都已停止营业。
再看 2024 年,烘焙品牌的倒闭消息也是接连不断。
年初,虎头局申请破产;3月,熊猫不走资金链断裂,全国门店基本全关;7月,ABC Cooking Studio 关闭12家门店,退出中国内地市场;8月,韩国CJ集团旗下的多乐之日退出郑州市场;10 月,圣安娜饼屋关闭10家广州门店,广州连锁烘焙品牌勿理堂资金链断裂破产清算;11月,在天津经营了12年的慢城蛋糕天津门店全关;12月,“烘焙第一股” 克莉丝汀正式退市。
还有品牌选择了战略收缩以求自保。
以国风新中式点心定位的墨茉点心局,近日关闭了株洲、衡阳2家门店,正式退出株洲市场。此次闭店后,墨茉点心局在湖南市州仅衡阳有一家门店,其他门店全部退守至长沙大本营,约有20余家。
墨茉点心局于2020年6月在长沙成立,曾凭借现烤麻薯、泡芙等产品迅速走红。在资本助力下,最高峰时全国门店达50多家。
然而扩张之路并未持续。到2023年年中,墨茉点心局武汉、杭州门店全部关闭;年底又从北京撤场。今年又相继关掉了常德、邵阳等城市的门店。
墨茉点心局市场部相关人士表示,闭店是为了将运营重心回归品牌发源地长沙,集中力量深耕产品创新与服务体验升级。
烘焙品牌为何纷纷倒下
从市场规模来看,据红餐大数据,2024年烘焙(专门店)市场规模同比增长5.2%,达到1105亿元,看似市场还在扩容。但在这繁荣背后,却是激烈的竞争和众多品牌的挣扎。
那为什么有这么多烘焙品牌接连倒下呢?
首先,市场竞争太激烈了。烘焙行业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这就导致市场上品牌众多,产品同质化严重。
大家卖的面包、蛋糕,从口味到样式,很多都非常相似,消费者很难区分。
比如,当一家店推出一款网红产品,其他店很快就会跟风模仿,导致市场上产品高度雷同,缺乏差异化竞争。
其次,运营成本不断攀升。租金和人力成本的上涨,让很多烘焙店不堪重负。
现在好的商业地段,租金非常高,而烘焙店又需要开在人流量大的地方,这就大大增加了成本。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力成本也在不断上升,招聘和留住优秀的烘焙师傅、店员,都需要付出更高的薪资。
在收入增长有限的情况下,成本的大幅增加,让很多烘焙店入不敷出。
此外,扩张速度与管理能力不匹配同样常见。部分网红烘焙品牌在获得融资后,急于加速扩张,开拓新市场,却忽略了自身管理能力是否能跟上扩张步伐。
最后,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变化也很快。现在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对烘焙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好吃,还要健康、颜值高、有创意。过去那种高糖、高脂肪的传统烘焙产品,逐渐不受消费者青睐。
一些烘焙品牌没有及时跟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还是沿用老的产品配方和设计,自然就会被市场淘汰。
而且,现在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对新品牌、新产品的接受度高,如果烘焙品牌不注重营销和品牌推广,很难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烘焙品牌如何“自救”
虽然很多烘焙品牌在倒闭,但也有一些品牌做得风生水起。这些品牌到底做对了什么?
像好利来,一直以来都紧密贴合消费市场,积极创新。它采用 “前店后厂、现场制作” 的模式,保证了产品的新鲜度。
在产品上,既有经典款满足老顾客的需求,又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形成差异化的产品矩阵。
同时,好利来通过年轻化的品牌战略和 IP 营销,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它的门店装修精致,店员服务优雅得体,从产品到门店,全方位打造 “颜值经济”,吸引消费者。
并且,好利来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模式,扩大了品牌影响力。
还有泸溪河,专注于中国传统糕点,以 “桃酥之王” 闻名。它坚持使用优质原料和传统工艺制作产品,还原老味道的同时,不断创新产品线,涵盖了桃酥、绿豆糕、蛋黄酥等多个品类。
泸溪河凭借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扎实的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好评。近年来,它通过加快门店扩张步伐,优化供应链管理,成功跻身烘焙赛道前列。
此外,烘焙与其他业态的跨界融合也成为新趋势。
比如奈雪的茶提出“2025年烘焙与茶饮并重”的战略目标;古茗推出“轻食烘焙”系列;茶颜悦色通过“小神闲茶馆”试水烘焙促销。
咖啡业态也不甘落后。Tims天好咖啡、库迪咖啡等多家咖啡品牌纷纷发力烘焙业务,通过“咖啡+烘焙”的复合模式寻求新的增长点。
甚至火锅品牌也跨界分羹。海底捞旗下烘焙品牌SHUA BAKERY将火锅元素融入烘焙产品,推出麻辣牛肉可颂、番茄芝士贝果等20余款跨界产品。
烘焙行业看似甜蜜,实则竞争激烈,危机四伏。
对于那些还在市场中拼搏的烘焙品牌来说,要想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就要努力在产品、品牌、运营等方面不断创新和优化,紧跟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变化。
不然,谁知道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呢?
来源:餐饮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