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开手机,从短视频平台到长视频应用,微短剧正以“秒”为单位的节奏抢占人们的碎片时间。当这种新兴的娱乐形态成为大众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您可曾想过,这些令人“上头”的作品竟有不少是“新乡造”?
平原示范区微短剧拍摄现场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琚铭洁文/图
打开手机,从短视频平台到长视频应用,微短剧正以“秒”为单位的节奏抢占人们的碎片时间。当这种新兴的娱乐形态成为大众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您可曾想过,这些令人“上头”的作品竟有不少是“新乡造”?
近年来,平原示范区凭借对产业风口的敏锐把握和独特的资源禀赋,悄然崛起为中原地区乃至全国备受瞩目的微短剧拍摄热土。
宝藏取景地:不出示范区,拍遍天下剧
今年8月初,河南微短剧审查服务分中心正式落户平原示范区,为全省微短剧创作者提供高效便捷的备案指导、题材规划、内容预审等“一站式”服务。不少人好奇:河南首个微短剧审查服务分中心,为何选择这里?
答案藏在它的空间坐标与得天独厚的场景资源之中。从郑州向北跨过黄河,便驶入平原示范区。这片位于黄河北岸的沃土,既有现代感十足的别墅庄园,也有历史感浓厚的市井街区、静谧古朴的乡村宅院,更有河湖渠系交织的自然景观。多元化的建筑与生态布局,可同时满足都市商战、古风穿越、科幻奇想、田园童话等不同剧组的拍摄需求。“这里是郑州周边场景集成度最高的区域,开车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到片场,效率极高。”常在此取景的制片人感慨道。
场景是微短剧创作的核心支撑。平原示范区将城市绿化与生态景观建设转化为独特的拍摄资源:纵横交错的河湖渠系、连绵成片的园林景观、精心规划的生态廊道,在优化人居环境的同时,也为微短剧创作提供了大量“自带滤镜”的自然外景。许多剧组尤其青睐这种“城在景中、景在城里”的独特视觉氛围,无须远行即可完成拍摄,极大提升了制作效率。
与此同时,大型实景拍摄基地建设正在如火如荼推进。在河南阅益竖屏影视基地内,一扇屏风、一座宅院,甚至一条街巷,都可能成为剧中关键场景。记忆中的古代建筑被精准“复制”:富丽堂皇的宫殿、书香氤氲的藏经阁、充满魔幻色彩的诛仙台等场景一应俱全;适配家庭生活、现代职场、古装戏剧等多元剧情的实景空间也应有尽有,可全面满足不同题材的拍摄需求。
“我们布局的三大不同风格拍摄区域,能为当前火爆的重生、逆袭类短剧提供极大便利——剧中跨越数十年,现实中的转场却不超过10分钟。”相关公司负责人介绍道。这种高效、多元、专业的场景支持,加之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正是平原示范区日益受到微短剧创作者青睐的关键原因。如今,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剧组在此开机,这片热土正迅速成为微短剧内容生产的“天然摄影棚”和“造梦新工场”。
灵感“永动机”:千年故事,秒变爆款剧本
如果说空间区位是平原示范区的“硬骨架”,那么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便是其区别于其他影视基地的“软实力”。这里所辖区域多为古原武县地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建于北宋的玲珑塔,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斜塔之一,默默诉说着千年的技艺与传奇;建于明代的原武城隍庙,是河南省内现存最早的城隍庙,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信息。
2010年成立的平原示范区,纵贯千年时光。这片土地英杰辈出,毛遂(毛遂自荐)、周勃、周亚夫(细柳屯兵)、娄师德(唾面自干)等名人的故事流传至今,许多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皆源于此地。这分厚重积淀为微短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故事不再是凭空虚构,而是有了扎根土壤的灵感与灵魂。
经过多年发展,平原示范区已成为一座“浓缩版现代城市”:既有玻璃幕墙闪耀的现代化写字楼、高档小区,也有充满烟火气的商业街、宁静的公园与河湖湿地,周边还环绕着典型的北方田园乡村。这种“城市+乡村+自然”的无缝融合,能够一站式满足家庭伦理、青春爱情、乡村振兴等几乎所有现代题材的场景需求。
保姆级服务:精准政策与服务体系培育产业沃土
微短剧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与服务的保驾护航。从中原农谷农业科技高地到微短剧产业香饽饽,平原示范区的突围并非偶然,而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必然,其独特的空间坐标、历史底蕴、区位优势与营商环境,共同构筑了微短剧生长的优质土壤。
当地政府出台专项扶持政策,从场地租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方面为剧组和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成立微短剧一站式服务工作专班,整合政府部门、高等院校、行业协会、企业资源,坚持链式发展方向,为微短剧企业提供剧本创作、协拍服务、政策咨询、项目申报、人才培训、技术支持、金融服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我市文旅部门也紧抓机遇,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韩卫军说:“结合新乡实际,加紧研究、制定、出台《新乡市加快推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若干措施》两个文件,从场地补贴、人才引进、作品奖励等方面,对微短剧产业发展提供服务、给予扶持。”
目前,我市每月有200个剧组进驻拍摄,自河南微短剧审查服务分中心揭牌以来,拍摄90余部微短剧作品,今年“新乡产”微短剧作品达到500多部,《我送老爸上青云》等多部作品播放量破亿。
从场景到内容、从硬件到软件,平原示范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微短剧产业打造一个真正的“造梦空间”。在这里,每个创意都可能被看见,每个故事都能找到最适合的表达方式。这座黄河北岸的示范区,正在成为微短剧内容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来源:出去吃烧烤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