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枫”兴泰 | 一场跨越海峡两岸的腾房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7 22:49 1

摘要:人民满意是一条走不停的路,践行“枫桥经验”也是一本写不完的书。长泰法院赓续传承调解文化,持续拓展司法调解内涵、外延,充分发挥指导调解职能作用,广泛凝聚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多元力量,以入选第二批全省寻找“最美法庭”候选单位和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契机,推出“新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守正创新,久久为功。

人民满意是一条走不停的路,践行“枫桥经验”也是一本写不完的书。长泰法院赓续传承调解文化,持续拓展司法调解内涵、外延,充分发挥指导调解职能作用,广泛凝聚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多元力量,以入选第二批全省寻找“最美法庭”候选单位和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契机,推出“新枫兴泰”栏目,邀您一起分享长泰法院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过程中的优秀事迹、典型事例和经验做法,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多样的视角,描绘出“公正与效率”的司法图景,一起期待“东方之花”结出更多更好的文明之果!

本期分享的是

长泰法院:一场跨越海峡两岸的腾房。

二月的最后一天,闽南小镇的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民俗活动中。而一场跨越海峡两岸,一次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腾房,正在小镇这住三十年多年的老厝里上演。

封海峡对岸的申请书

“我是大树,本不与草争,祖先在看,讲文明,争到底”。居住在台湾的陈某三兄弟向执行干警寄来的信中这样写到。

翻开卷宗档案,一幅幅历史照片,一段半个世纪以来,两岸亲情交流、同胞血浓于水的案情,呈现眼前:

原来,陈某三兄弟的父亲1947年高中毕业后到台湾基隆任教,弟弟因病留在原籍,1988年两岸开放交流后陈父返乡,在当地捐资助学造福桑梓,因见弟弟未娶妻生子,无亲无故,遂于1992年出资修建四层楼房一座,并由陈某甲家庭照顾弟弟,大陆与台湾双方亲人,你来我往,互敬互爱,一时间成为美谈。后陈父兄弟相继过世,陈某三兄弟则在2019年返乡,见楼房仍由陈某甲居住,双方对权属产生争议,遂提起诉讼。案经一、二审判决,判令陈某甲将楼房腾空返还陈某三兄弟,并支付每月2000元的占用费。案件生效后,陈某甲未履行返还义务,陈某三兄弟申请了执行。

方当事人的矛盾对抗

考虑到陈某三兄弟不在大陆居住,陈某甲夫妻年逾80岁,强制腾空必然效果不佳,执行干警第一时间走访了挂钩的联村党委,了解到陈某甲与陈父本是同宗同族,因陈某甲配偶与陈父弟弟系养兄妹关系,陈某甲儿子亦过继为陈父弟弟的养子,故陈某甲一家与陈父弟弟一直共同居住,并予以赡养,现在住了三十多年的房子突然不是自己的了,其认为建房时是以全家名义申请,其也出工出力,非常不理解,拒绝搬迁。

部门多元化解促腾房

历史遗留问题成因复杂,利益诉求交织,更需要“对症”化解。

为此,执行干警向分管院领导进行汇报,院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组织研判,一方面主动征求上级法院涉台庭的意见,取得指导,并与申请人沟通,传达了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向其指出了强制腾空后其不利于管理的问题;另一方面,借助“联村法官大走访”机制,利用联村党委人熟、路通、情况明的优势,多次上门走访,为被执行人算了法律账、经济账、感情账、长远账,引导其应当先行履行生效判决,再合法提出再审程序。

最终促成双方形成默契,陈某三兄弟宽限合理的时间,陈某甲依程序提出了再审,也逐月支付了占用费。在省高院作出驳回裁定后,陈某甲主动联系了执行干警,一家人及时清空物品,向陈某兄弟完成交付,搬出住了三十多年的老厝。

漳州,是台胞的重要祖籍地。随着两岸融合发展的深入,像陈某兄弟父亲这样,将来会有更多台胞希望回到家乡。近年来,长泰法院持续优化涉台司法服务,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依法全面平等保护台胞合法权益,保障台胞胜诉权利的兑现,积极守护两岸血脉亲情,也进一步增强了台胞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the end

供稿:徐桂铭

编辑:王文芳

审核:常 艳

监制:康少敏

来源:长泰县人民法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