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学院智造工程学院:携赤子心归桑梓地,以青春力筑振兴梦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3 16:57 1

摘要:参加完暑期“三下乡”活动,马鞍山学院智造工程学院金属材料工程231班的李欣雨在实践日志中写道:“走出去时,家乡是托举我们的风;回来后才懂得,我们也能成为吹向这片土地的风。”

参加完暑期“三下乡”活动,马鞍山学院智造工程学院金属材料工程231班的李欣雨在实践日志中写道:“走出去时,家乡是托举我们的风;回来后才懂得,我们也能成为吹向这片土地的风。”

这个夏天,马鞍山学院智造工程学院的5支“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分赴学子家乡开展实践活动。5支队伍聚焦红色文化传承、乡村产业发展、基层教育帮扶、惠民服务等领域,通过“红色铸魂、产业赋能、教育筑梦、服务惠民”四维行动,共同谱写“离乡求学增才干,归乡实践馈桑梓”的青春乐章。

红色铸魂:传承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这场实践是跨越多维度的精神对话,我将所见所感熔铸成星光,愿以青春汇入时代星河。”王杰同学的心声,道出了所有参与红色实践学子的共同感悟。

曾带着乡音离乡的学子们,如今循红色足迹返乡。“爱国主义教育鸿鹄团”依托井冈山革命史,实地考察革命遗址、创作并体验剧本演绎,加强政治认同感;“微光逐梦实践团”探访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沉浸式学习触摸红色脉络,重拾家乡红色记忆和初心;“文研乡兴实践团”在野寨中学抗日将士阵亡公墓,从国防教育主题展和抗战纪念馆中感悟历史,厚植家国情怀;“梅”好青年调研团走进七都汪红地烈士墓听红色故事,在重温入团誓词仪式中接受精神洗礼,筑牢为故土奋斗的信念。

产业赋能:研学感知产业,探索振兴之路

在潜山市槎水镇中畈村,人们谈及蚕桑产业,“党员带头干”这几个字总是被反复提及。“党员冲锋在前,群众紧随其后,凝聚力十足。蚕桑为村民养出“金蚕”,更养出对党组织的信赖。”学生杨仑的真切感慨,正是学子们深入产业一线、见证乡村发展活力的生动注脚。

学子们怀揣校园所学回到家乡产业一线。“微光逐梦实践团”深入六安科技创新型企业,观摩零部件生产流程,与负责人交流智能化转型难题;“文研乡兴实践团”到安徽省首例饲料蚕养殖基地调研,感受党建引领下乡村振兴实践,探寻家乡产业发展智慧;“梅”好青年调研团调研宁国市梅林镇工业经济现状,探索工业升级与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为家乡产业振兴献思路。

教育筑梦:关爱乡村学子,促进教育均衡

“在支教中接触到家乡的土地、少年儿童和乡亲,才真正理解‘家乡’不仅是情感寄托,更是需要有人扎根建设的地方。”志愿者王菊的感悟,唤醒了学子们对乡村教育的责任与担当。

从家乡走出的学子,深知教育对乡村的意义。“大手拉小手”支教先锋团的队员们精心设计趣味理化实验课、手工艺术课等多元课程,在教学中与孩子们共同成长,将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带回故乡;“文研乡兴实践团”在槎水镇逆水村小学旧址化身“科普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为孩子们解锁科学奥秘,用行动助力家乡教育点亮希望之光。

服务惠民:传播科学知识,践行青年担当

“我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述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的科技创新故事时,孩子们眼中的求知光芒与惊叹声,让我体会到科技薪火相传的意义。”志愿者代潇宇的分享,与志愿者邵长粟“此次实践让我更了解、热爱家乡,也坚定了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的心声相呼应,共同诠释着青年学子服务家乡的热忱。

学子满怀热忱回乡,以惠民服务联结城乡。“微光逐梦实践团”走进六安市金安区中市街道康乐社区,开展“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宣讲与“人工智能”科普,演示技术、传授技巧,推动科技惠民。“梅”好青年调研团走访梅林镇儿童服务站、农家书屋,了解乡村公共服务与文化建设,考察梅林狩猎俱乐部,探索其转型研学基地的可行性,为家乡民生与文旅发展贡献新思路,展现青年担当。

这个暑假,马鞍山学院智造工程学院的学子们在乡土课堂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青春诠释“强国有我”誓言,尽显“从故土来,为故土兴”的赤子情与担当志。未来,学院将持续鼓励学子扎根实践,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中绽放。

张菡雅 刘自海

来源:安青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