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盐山(第四期):南唐贤相——李愚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7 22:17 1

摘要:李愚(?一935),唐末沧州无棣县(今庆云县)人。青年时期立志求学,嗜读经史,崇尚古文,近韩、柳文体。因倾慕晏婴(字平仲)的为人,初名晏平。唐昭宗景福年间代理安陵县主簿。去职后,寄身蒲、华二州间。900年(唐光化三年),宦官刘季述等发动宫廷政变,囚唐昭宗于少阳

“中国盐山 清凤廉鸣”家风故事今天为您讲述盐山名人李愚——南唐贤相,甘守清贫的故事。

李愚(?一935),唐末沧州无棣县(今庆云县)人。青年时期立志求学,嗜读经史,崇尚古文,近韩、柳文体。因倾慕晏婴(字平仲)的为人,初名晏平。唐昭宗景福年间代理安陵县主簿。去职后,寄身蒲、华二州间。900年(唐光化三年),宦官刘季述等发动宫廷政变,囚唐昭宗于少阳院。李愚上书京畿安抚制置使韩建,劝其发兵救驾,兴复唐室。他见韩建十分礼重,却不准备采纳他的建议,便辞离了帅府。

901年(唐天复元年)12月,朱全忠率军攻蒲、华,李愚避难于洛阳,随即在东都中进士,又考取宏词科,受任河南府参军。903年(唐天复三年) 朱全忠预谋篡唐,左拾遗柳璨迎合朱的意旨,攻击迫害当朝高级职官,李愚去黄河北避难,客居太行山以东。梁末帝即位后,李愚被召为左拾遗,不久转为膳部员外郎,再迁司勋员外郎,三迁至崇政院直学士。因违抗圣旨,降为邓州观察判官。925年(后唐同光三年) 任主客郎中,不久被召为翰林学士。10月, 魏王李继岌西征,要求派李愚带本职从军,充任都统判官。当时外界都认为四川道路险阻,不应长驱直入,只能缓慢进军待蜀国内乱。都招讨制置使郭崇韬向李愚问计,李愚分析: 蜀主王衍政治混乱,仓促之间必不能组织防御,应乘其人心离散,急速进军,蜀军必心惊胆寒,险阻的地势也无法坚守。郭崇韬采纳了他的意见,果然西征军势如破竹,所至相继归降,前锋刚抵固镇,即缴获军粮15万斛。到达宝鸡后,招讨判官陈乂畏葸不前,称病要求留后。李愚当众对其厉声斥责,以儆效尤,此后便无人敢延误军期。当时军队中的一切公文、战表均由他草拟。四川平定后,他以军功升任中书舍人。926年(后唐天成元年)明宗即位,李愚以本职主持贡举,继而改任翰林承旨、兵部侍郎。930年(后唐长兴元年) 6月,充任太常卿。翌年4月,任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当时秦王李从荣专横跋扈,掌权大臣自保不暇,无人再议论国家存亡大事,只有李愚性格刚直,敢于发表政见。932年(后唐长兴三年)9月,李愚转任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并兼兵部尚书,完成《创业功臣传》30卷。李愚大半生飘泊流离,生活中不追求豪华舒适,从不置田宅家产。为相以后,借延宾馆暂居。933年(后唐长兴四年) 李愚患病,明宗派宦官探视,只见他住室里空空荡荡,病榻之上也只有破毡一领。唐明宗感叹不己。赐以帷帐钱米之物,以缓其之困苦。

934年(后唐应顺元年) 2月,李愚进位左仆射。同年5月,后唐末帝即位, 改元清泰,6月李愚加"特进"衔,充太徽宫使、宏文馆大学士。因在中书省与刘煦共事,议事多不合,同年11月,二人同时罢相,李愚仍守左仆射本官。次年10月病逝。李愚为人谨慎寡言,史书记载“非礼不言,行不苟且”。其文章隽秀,有唐朝韩愈、柳宗元之风。李愚一生写出了大量的著作,著有《白沙集》《创业功百传》,并开创了我国雕版印刷的先河,被誉为“南唐之贤相,文坛之泰斗”。李愚为官清廉勤政,严以律己,虽身居高位,却一尘不染,甘守清贫,忠于职守,鞠躬尽瘁,无怨无悔。

县委、县政府唯一官方公众号

来源:晨曦

相关推荐